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历史考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宋朝历史考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历史中,关于宋朝历史有哪些考点?
  2. 宋代的普通老百姓知道秦始皇这个人吗?古代老百姓知不知道一、二百年前的历史?

古代历史中,关于宋朝历史有哪些考点?

你这个问题太泛泛了。宋朝在我国古代史里算是一个比较丰富辉煌的朝代,有北宋的经济富庶,文化繁荣,也有后期南宋的风雨飘摇,有各个流派的宋词风***,也有名噪一时的程朱理学,政治上也有王安石的变法,武将的抗金历史。得结合你具体考试的科目来因地制宜吧。

宋朝历史考察-宋朝历史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历史常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而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宋朝。

宋朝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繁盛的朝代。虽然整个宋朝的军事力量比较薄弱,一直受到外族的侵扰。但是在宋朝时期我国的商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所以宋朝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亦或是在文学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对后世影响非常的深远,当然也是考试当中非常常见的考点。我们在史学上将宋朝分为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所以我们就以此为顺序来学习宋朝的历史知识。

一、北宋历史

宋朝历史考察-宋朝历史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宋太祖赵匡胤

1.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宋朝历史考察-宋朝历史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此次***被称之为“陈桥兵变”。

2.杯酒释兵权集中军权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手中兵权。

3.中央分相权

为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设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军权、行***和财***。此处的考点比较密集。首先要明确“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这两大历史***发生的时代甚至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其次要明确枢密使、参知政事以及三司使分割的宰相的权利分别是什么。

(二)宋神宗-王安石变法

为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宰相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时期***取的主要政策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最后,因为变法触犯了大地主阶级、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宋神宗的去世而宣告失败。这点在考试当中还是比较少见。需要注意两点即可,首先是变法的时期,其次变法主要内容。

(三)宋徽宗、宋钦宗——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为丙午之耻。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此处考查的频率较高。首先要明确北宋的最后两位皇帝是谁。其次是靖康之耻发生的朝代。最后要明确标志着北宋灭亡的历史***是靖康之耻。

二、南宋历史

(一)宋高宗——绍兴和议

公元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公元1129年到1130年间,金兵大举南下,南宋王朝无力抵抗金军,所以向金兵求和。随后南宋投降派与金签订了臭名昭著的“绍兴和议”。此处会直接考到“绍兴和议”是哪个时期的,或者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签订的。

(二)宋高宗——风波亭***

公元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暗旨秦桧和其夫人合谋,诬陷岳飞谋反,因无确切证据,故以著名的“莫须有”的罪名将一代名将岳飞及其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风波亭内***。是为历史上著名的“风波亭***”。此处我们需要注意两个考点。首先风波亭地处我国现在哪里?南宋后来将都城迁到了临安即现在的浙江杭州,而风波亭就是南宋时杭州大理寺(最高审判机关)狱中的亭名。其次要明确此次***发生的时期!

1.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2.宋真宗澶渊之盟

3.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4.王安石变法

5.岳飞抗金

6.最早的纸币—交子

7.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8.南宋时发明指南针

9.海上丝绸之路

10.宋词

11.唐宋八大家,宋朝占6个

12.崖山海战

宋代的普通老百姓知道秦始皇这个人吗?古代老百姓知不知道一、二百年前的历史?

宋代的老百姓,是知道一千多年前秦始皇这个人的。一千多年前的事情都能够知道,一二百年前的历史,当然也能知道。

首先是通过先秦流传的史籍知道秦朝历史。

当年刘邦攻入咸阳时,萧何首先就想到了保护典籍,将记载着秦国土地、人口、***等内容的一大批文字资料抢救出来,使得这些珍贵史料免于战火。通过这些史料,后来的人们可以了解秦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秦始皇的活动轨迹。

除了萧何,还有个叫伏生的人,在秦朝时被立为博士。当秦始皇焚书时,他将一部珍贵的史书《尚书》藏在了墙壁里,从而也躲过了秦火,在汉朝时重见天日,又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流传下来,通过这本书,也能使后来的老百姓了解到前朝的历史。

其次是通过汉代编纂的史书知道秦朝历史。

就像上面提到的伏生,他在秦朝当过官,了解秦国、了解秦始皇,当他在接下来的汉代担任官员时,就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秦朝历史进行记录、传播。汉文帝知道伏生壁藏《尚书》并加以传播的事迹后,专门派人到伏生家中,由伏生进行传授,再由官方进行编纂整理后,在社会上推广学习。

还有著名的司马迁,编写了纪传体史书《史记》,对三千多年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记录。这本书从西汉时一问世,就成为全民必读书,到了宋代,依旧流行,普通老百姓当然也可以从书中了解到秦国、秦始皇。

再有就是通过宋代史官、文化学者编纂的书籍知道秦朝历史。

北宋时的司马光,以官方名义,编写了一本与《史记》并称为“史家之绝唱”的《资治通鉴》,这本书文辞优美,描写生动,还加入了作者的评论,让读者能详细地了解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宋神宗即位后,还专门给书作了序,给予奖励,所以这本书在全社会的传播度也是相当高的,老百姓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书籍了解秦朝、秦始皇的历史。

宋代还有一位大学者朱熹,一生著书无数,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

所以,通过上述的分析,老百姓是能够了解之前一二百年、一千多年的历史。

宋代老百姓是一定知道秦始皇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些都是口语相传,与识字断文沒多大关系。古时候,老百姓苦于服徭役,所以这个故事深入人心,把痛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朝廷,都咒骂到秦始皇的身上。

我们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人都知道有个《桃花源记》,陶渊明写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人叹息道: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些人是为避战乱时,觅得此境的,而此境后人不复得焉,说明桃源根本不存在,但有一点是存在的,老百姓盼望一个统一的祖国,这对于一个生活在战难的老百姓来说多么重要,那时,怀念秦始皇统一中国也很自然。

无论是恨秦始皇也好,怀念他也罢,都说明后人是知道秦始皇这个人的。

我们相信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文人还是平头百姓,都是爱国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对历朝历代兴亡的故事,他们都会牢记于心,象纣王无道,姜子牙辅佐周朝,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李白醉酒,杯酒释兵权,宋江起义,还有许多农民起义的故事,老百姓不可能象说书人那样说过全貌,大多数人都略知一二。

我要说,老百姓都爱国,爱国就知晓祖国历史的一些经典故事,经典故事中,秦始皇首当其冲。


毫不疑问宋代的普通百姓是知道秦始皇这个人的,不但知道甚至是耳熟能详,那么我们不仅疑问,在封建社会物质条件差,一般可以读书识字的都是有经济实力的人,而底层普通百姓衣食住行都成问题,读书识字更是奢望,那么古人普通百姓是如何知道以前的历史的呢?

历史被如何保存下来的

历史得以传承首先离不开史官的功劳,史官们刚直不阿,以血的代价捍卫史实。

我们要知道史官可不是普通的官员,他们记录着皇帝一言一行,还记录着朝廷之内发生很多大事小事,经过史官整理从而汇编成册。

比如商朝用甲骨文记载当朝发生的事情,春秋战国各大诸侯也会有史官记录当时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情。

秦朝的历史则是汉朝取代秦朝的时候,当时的萧何等把秦朝各种书籍保存下来,再由史官进行整理汇编成书,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到了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后来各大朝代的史官对历史进行整理成为著作,让历史得以保存下来。

到了宋代,同样也有史官整理历史,自然宋朝普通百姓是知道秦始皇这个帝王,后来的三字经也有对历史朝代更替大致总结。

那么历史会不会被篡改

唐代之前历史被篡改的几率很小,唐代之前史官是独立的,当权者不能干预,并且史官只对事实负责不对当权者负责,这是作为史官的共识。

唐代之前的当权者强制让史官更改历史是不可能的事,当时的史官不是皇帝任命而是世袭而来。

唐代之前的史官们用血来捍卫事实,曾经就出现了崔抒弑君的事,足以证明史官捍卫事实的魄力。

权臣崔抒能把一国之君杀掉,却改变不了史官记录事实,杀了史官,史官儿子记录崔抒弑君之事,崔抒杀了史官之子,史官的孙子记录崔抒弑君的恶行。最后崔抒无奈只能放弃,一位可以杀国君的权臣却改变不了史官记录事实,掩盖不了自己的罪行,可见史官为了史实可以不惜性命来捍卫。

但是唐朝以后,李世民通过科举制度把史官归入皇权,自此史官受到了当权者左右,把有些事实进行了篡改。虽然李世民之后的当权者可以篡改史官的记录,依然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一些野史也随之诞生。

野史虽然比较不可信,但野史在普通百姓中更让人喜欢,久而久之野史与正史成了普通百姓知道以前之事的契机。

那么古代底层民众是如何知道历史的

一般史官记录史实之后,会汇编成册,然后由官方进行推广,没有印刷术之前,人民进行摘抄的方式把史书推广到民间。

让民间饱读诗书之人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来民众知道一些古人的历史,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一般古人都喜欢三五成群闲聊,一些有知识的人会不经意间来讲述历史,久而久之历史让底层民众也熟悉起来,并传承下去。

当然底层民众知道的历史自然也离不开文艺传作,比如在繁华街道上的说书人,后来的戏曲等,他们虽然以戏说的方式来推广历史,艺术本身也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改变而来。

史料记载,口口相传,艺术推广让不识一字的普通民众也知道了一些历史人物,宋代百姓自然知道秦始皇,知道一二百年之前的人或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历史考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历史考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