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考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考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前后的历史发展?
司马炎统一三国后,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使得各诸侯称霸一方,晋武帝死后,哥诸侯为了争夺皇位形成了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
公元305年,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次年攻入长安,将惠帝毒死,另立惠帝弟弟司马炽为帝,自此晋朝大权落入司马越之手,八王之乱结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标志东汉王朝灭亡。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东吴***,标志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公元263年,邓艾攻入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晋军三路伐吴,东吴灭亡。
公元315年,匈奴攻破洛阳,西晋灭亡。
公元316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
请说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分别是什么?
史前时期是中国历史萌芽阶段,夏商周时期是奴隶制阶段,秦汉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建立并确定下来的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制度成长并且向成熟转化的重要时期为以后封建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是从公元多少年开始,多少年灭亡?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论述《三国演义》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也是历史演义***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这部***,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从汉灵帝刘宏赞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写起,到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为止,前后历时近百年。它是作家罗贯中根据民间口头传说、平话、戏剧等的基础上,又依据《三国志》及裴松之作的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了这部作品。
《三国演义》开头写由于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爆发了黄巾起义,彻底动摇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为了取得朝廷领导权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接着写曹操征战十一年,统一黄河流域。中间部分写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三国混战七十二年。最后部分写司马氏统一中国。
《三国演义》统过纷繁的***和众多的人物,深刻地反映了汉末到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腐朽,具体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军法混战中的苦难生活,详细地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几次大战役,是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三国演义》在创作上有以下特色:
第一,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曹操、孔明、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都是个性突出、生动鲜明的不朽典型。作者能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它的某一方面,加以夸大,又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同时又善于在战争中,把人物放在矛盾的顶点去展示性格。
第二,善于描写战争。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役,都写得很精彩。作者善于通过揭示战争进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来展开波澜壮阔的宏伟战争场面,在战争描写中,运用“动中有静”的艺术手法,把激烈紧张的战斗场面,写得有张有弛,松紧有致。如“空城计”就是一个例子。
第三,《三国演义》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善用通俗的语言叙述***的始末,语句精彩、生动。
在文学史上,《三国演义》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影响。
首先,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演义***。奠定了我国历史演义***的方向,促进了后来历史演义***创作的繁荣。
其次,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成为后世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汲取材料的来源。后世人民也从这里学到了与统治阶级斗争的政治策略和军事技术知识。
但是,作者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污蔑黄巾农民起义军,通过拥刘反曹的倾向,宣扬封建正统思想,宣扬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宣扬因果报应,鬼神迷信等,这都是不足取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考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考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