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史记中夏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史记中夏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史记没有记载夏商周?
商朝对夏朝没有记载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甲骨文没有全部解读。因为在现如今出土的甲骨文,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解读出来,或许其中有关于夏朝的记载。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甲骨文并非史书文字,它是一种卜辞,不能严格要求将一个早已灭亡的朝代写入卜辞。
夏朝或许自然消亡
1959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被发现,这个遗址的时间和商朝始年比较吻合,比商朝早了100多年。之后山西陶寺等大型都城遗址相继被发现,文明程度也是具备了国家的形态,这两个遗迹的时间下线和商朝始年的时间上线之间,正好有一个500年左右的文明时期,而夏朝存在四个多世纪,正好与这个空白期吻合。不过从遗迹中发现的文物来看,夏朝的文明程度远远落后于商朝,说明商汤很有可能没有灭掉夏朝,而是夏朝自然消亡。
夏朝是否存在存疑
至今许多史学家对于夏朝是否存在表示存疑。因为没有足够多和更可信的史料以及出土文物来佐证夏朝的存在。在一些记载当中,对夏朝的描述以及商汤灭夏的过程和武王伐纣的过程非常相似,很容易让人怀疑是否是因为对灭商的合理性的需要,因此***出一段商汤灭夏的历史。再加上在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并没有对于夏朝的任何记载,而且武丁对商汤的功德描述当中也没有灭夏这一功绩的记载。
所以,如果夏朝并不存在,那么商自然没有对夏朝的记载,如果夏朝真实存在,那么自然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商朝对夏朝的记载。
不对,《史记》记载了夏商周。
司马迁的《史记》总共写了中国三千多年的的历史,他就是从夏朝开始写起的。
《史记》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1.本纪。2.世家。3.列传。4.表。5.书。全书五十二万多字。
在本纪里,第一篇是《夏本纪》,第二篇是《商本纪》,第三篇是《周本纪》。这三篇就是写夏、商、周三个朝代事迹的。
《史记》中是记载了夏商周的,只是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比较少,所以记载的比较简略。
记载了从上古传说时代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一共3000多年的历史,尤其详细于战国秦朝和汉朝。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于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誉为实录,后世的政体大多数都遵循它的基本体例。
夏朝政治制度变化?
其实,由于《史记》等正史的刻意强调,我们多多少少把夏朝和之前的历史割裂开了。我们感觉有一个明显的分界,实际上,这样的分界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夏朝和之前的朝代,区别并不是很大。
总体来说,无论是夏朝,还是之前的朝代,都处在从原始社会部落制向奴隶社会城邦制的转变时期。
由于新石器的广泛运用,乃至青铜器的发明与使用,使得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食物也变得比以前丰富了很多。这样一来,部落人口的数量,就变多了,人的寿命也增加了不少。
由于人口的增多,必然导致争斗比以前频繁得多。部落与部落的战争,也比之前规模更大。而在争斗之中,为了让自己的部落力量变强,部落与部落又会联合起来,打击敌对部落。
在战争进行过程中,打胜以后,必然会获得大量的俘虏。以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农耕生产的时候,这些战俘大都会被杀掉。当农耕生产变得发达起来以后,这些战俘就变成了奴隶,战胜方强迫他们在土地上耕种。同时,当部落拥有了一定的土地,并且这些土地能够维系生存的时候,部落就定居下来,建造城镇。因此,奴隶社会城邦制就形成了。
我们再来看看部落联盟首领的形成过程。
当部落还很小,而且以家族为单元的时候,部落首领肯定是部落里力量最强大而且比较有智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带着大家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当部落结成联盟以后,整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必然也是最强大的那个部落联盟的首领来担当。当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变得衰弱,精力和智慧都不够的时候,必然会被本部落或者外部落更强大的首领所替代。
《史记》讲夏朝之前,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用禅让制。禅让的标准,是依靠德行。如果德行很好,就能担当部落联盟首领。如果德行有亏,就需要把首领位置让出来。但是另一本史书《竹书纪年》讲的并不是这样。
这本史书里,说唐尧在老了的时候,被虞舜夺位。虞舜在老了的时候,被大禹夺位。事实上,《竹书纪年》中所描述的场景,似乎更符合那段时期社会的形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史记中夏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史记中夏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