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韩信解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韩信解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韩信左右楚汉命运详解?
  2. 韩信破赵之战战例解析?
  3. “韩信点兵法”的算法是什么意思?

韩信左右楚汉命运详解?

韩信出身贫寒之家,少有大志,能受胯下之辱。开始在项羽帐下,不被项目看重,转投刘帮,初,亦不受重用,才有后来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朝历史韩信解说-汉朝历史韩信解说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萧何极力推荐,被刘帮登台拜帅封大将军。助刘帮定三秦、出潼关,与项羽争夺天下。后打下齐地被刘帮封为齐王,成为一支有着强大实力的力量。

项羽己经认识到韩信强大的力量,主动想与韩信联盟共同对抗刘帮。

汉朝历史韩信解说-汉朝历史韩信解说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韩信的力量举足轻重,真正是联项刘败,联刘项败。然,韩信困于刘帮对他有知遇之恩,不反,随有十面默伏,逼项羽自刎乌江。

韩信破赵之战战例解析?

楚汉战争中的一次战役。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汉高帝三年(前204年),刘邦派韩信东进攻赵,赵王率军20万守于太行山八隘口之一的井陉口。

汉朝历史韩信解说-汉朝历史韩信解说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韩信先派轻骑2千,设伏于赵军大营附近,又令1万人在绵蔓水(今河北井陉西)东岸背水列阵,后令主力开出至井陉口,与赵军交战。

汉军佯装败北,引敌人进背水阵。同时,汉军伏兵乘赵军后方空虚占领之。使赵军腹背受敌,全面崩溃。在这次战役中,韩信***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原则。

韩信攻赵之战,其实是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河边列阵的1万汉军。

第二部分是埋伏在井陉山上的2000名汉军轻骑兵。

第三部分是韩信率领的主力汉军,人数约有2万,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营地。

“韩信点兵法”的算法是什么意思?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後,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韩信解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韩信解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