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刘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刘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刘协是哪个朝代的第几个皇帝?
刘协是汉朝的第二十九位皇帝。
刘备所立的刘协史称什么?
不是刘备所立的刘协,而是董卓立的刘协。也就是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
董卓为了更好地控制朝政,排除太后外戚的影响,这才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史称汉献帝。
汉献帝后被曹操挟持,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完成了北方统一,其子曹丕则废除汉献帝自立为帝,是为魏文帝。
刘协以山阳公身份,居于山阳,以医术济世,成为一代名医。
汉献帝刘协在位31年,他在位这几十年有多坎坷?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和清末皇帝光绪的遭遇和经历颇为相同,两人本与皇位无缘却都做了皇帝,他们虽然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两人同样在位三十年之久(光绪在位三十四年),一个被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以慈禧太后在当家作主,作为皇帝的他们只是一个象征而已。
东汉末年的局势就是一个乱世,堪称第二个春秋战国时代,刘协正是生在乱世之中,早年刘协被封陈留王。汉少帝刘辩被董卓废除,立了九岁的刘协为帝,开始了他长达三十一年的傀儡生涯。
董卓被杀后,刘协又被曹操所胁持,并将刘协迁到新的国都许昌,刘协也不想受曹操的控制,于是和刘备、伏皇后等人设法密谋诛杀曹操,不料事情败露被曹操反杀,刘备逃走,伏皇后等人被曹操全部诛杀,而刘协在这件事中连自己的皇后都救不了,后曹操威胁刘协立其女儿曹节为后,封曹操为魏公,后再封为王。
建安二十年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魏王位任刘协的丞相,同年,曹丕逼刘协禅位,禅位后的刘协被曹丕封为山阳公,继续保留建汉宗庙以奉汉祀。青龙二年,禅位做了山阳公14年的刘协病逝,魏帝曹叡追谥为“孝献”,是为汉献帝,汉献帝的一生只比光绪帝好一点而已。
刘协想说,我真的非常的难过,好歹也是身为一个皇帝,结果这皇帝做的还不如不做。前有董卓,中有李傕郭汜,后有曹操,我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傀儡。我也想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可是谁有愿意搭理我呢?
公元189年,董卓废了汉少帝,立刘协成为帝。从这一天开始,刘协作为汉朝最后一任皇帝,终于开始了他的皇帝生涯。当时汉朝中枢的权力,可以说全部被董卓把持。刘协的祖母也被董卓杀了,关东的诸侯开始讨伐诸侯,董卓不单单是杀了太后,还杀了少帝。少帝临死前还曾对自己年轻的妻子说,你曾经是王妃,以后请不要成为吏民的妻子,我与你诀别,今后亲自爱。之后的董卓就迁都长安,洛阳也就变成了一片地狱,尸横遍野,***殆尽。
后来,董卓被吕布刺杀之后,李傕郭汜等人打入长安,皇室就更没有尊严可言了。李傕和郭汜当时双方抢着都要抓刘协,就在他们二人内斗的时候,刘协拼命的逃跑。当时为了自己能够活命,刘协身边的亲信,大都都死在了敌方的手中。
后来刘协的手下就向刘协提到了曹操,曹操当时平定青州黄巾军有功,能够救驾。刘协此时已经是穷途末路,所以就打算派遣信使出发去求助于曹操。然而当时的李傕和郭汜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打到刘协大门口了,就算是马上派出信使也来不及了。
就在这殊死关头,夏侯惇奉曹操之命前来救驾,成功将敌军击败,保护住了刘协的安全。所以刘协其实对曹家,还是十分感恩的。因为只有曹家,算是真的帮助过,救助过刘协。可惜屠龙者终将变成恶龙。刘协当时大概也没想到,前来救驾的曹操,也并不是什么善茬,而是一个将会软禁他数十年的大魔头。
落入曹操手中之后,刘协也不是没想过要反抗。比如著名的衣带诏时间,就是刘协用自己的衣带写了一个简短的诏书,让自己的老丈人董承出去寻找兵马,前来救他。可惜最后事情败露,不但刘协的亲信全部被杀,甚至就连当时已经怀了他孩子的妃子,也被曹操一并宰了。
在此之后,刘协便成了一个真正的傀儡,任由曹操摆布了。
这种傀儡生活,一直到曹操去世,终于有了变化。
曹操虽然生前一直软禁刘协,但迫于种种压力,始终还是没有要取而代之的念头。所以,刘协这个皇帝的名头,至少还是安全的。可是等到曹操去世,其子曹丕上位之后。就连仅剩的这个皇帝名头,也守不住了。
从史料来看,曹丕当时其实并没有急迫想要称帝的想法。可惜当时由于曹丕刚刚上位,根基不稳,如果能够有一个皇帝头衔的话,则可以让下面的人更加信服。就这样,曹丕开始打刘协的主意,通过各种渠道,示意刘协把皇帝宝座交出来。
刘协倒也识趣。毕竟做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之后,皇帝之位,对他其实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反正就算有皇帝这个头衔,也做不了什么。如果强留的话,说不定还会危及自身性命。
不过,当刘协让御史大夫张音,把玉玺给曹丕送过去的时候,曹丕却是直接拒绝了。这倒不是曹丕不想马上登基,而是因为要走一个禅让的过程。大体上来说,就是我不想当皇帝,但是你非得把皇位让给我,我不接受还不行的这么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不能只有一次,至少得有三次以上才行。
估计当时的刘协,也是被这样的***弄的脑壳生疼了。要不是小命攥在你手里,鬼才愿意把皇位让给你呦!
在经过你来我往的一番推让之后,曹丕最后终于是收下了这个玉玺。刘协当时也下了一道诏书,大致的意思是,从现在无数次的奇迹来看,大汉已经被老天抛弃了。所以自己将皇位禅让给曹丕,这是顺应天意,天意是不可违的。后来说尧舜禹接受禅让的时候,没谁推辞过,你应该多向圣人学学。
这道诏书下了之后,大臣们自然也是一呼百应,都希望曹丕能够继位。曹丕也就顺理成章的接下了这道旨意,顺理成章的坐上皇帝的位置。
从禅让皇位这点来看,刘协应该算是半自愿的。因为刘协当时充分的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与处境,并且在极力的配合曹丕的表演。虽然刘协空有皇位,没有权力。对于一个只有皇帝名头,而无实际权力的皇帝来说,皇帝这个称号,其实只是一个催命符而已。早交出去早安全。
当时刘协的做法,说白了就是皇帝想要学学尧舜,顺应天命,无奈权臣就是推让不敢应接,后来好在权臣终于是打赢了,禅让成功了,皇帝其实是应该高兴的,就算皇帝没有办法表演的十全十美,但是最起码绝对不能够哭丧着脸,让别人看了以为你多后悔,或者是多么的心不甘情不愿,就算你是被逼的,也不能让天下人看出来你是被逼的啊。
回顾刘协这一生,刘协起初上位,就是在董卓的操纵之下,。后来又经历了李傕郭汜连连追杀,最后才终于躲到了曹家。但是即使是在曹家,也是半点权力都没有,而且明面上还要配合演戏。当然,退位之后的刘协,日子还是很不错的。曹丕虽然夺了他的皇位,但还是封其为山阳公。在山阳县内,刘协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天子礼仪,相当于是山阳县内的皇帝。而且山阳公这个爵位,传得相当的长。就算后来司马家取代了曹家,也没动这个爵位。一直到东晋灭亡,这个爵位的传承才彻底断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刘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刘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