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张良周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张良周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武庙故事?
  2. 古代的关中?
  3. 张良身为谋圣,他为汉朝或者说为刘邦具体干了些什么呢?

武庙故事?

武庙的全名是武成王庙,内部供奉的是周朝开国太师吕尚,也就是兵家鼻祖姜太公姜子牙。

汉朝张良周朝历史-汉朝张良周朝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武庙的起源:

唐***十九年,藩镇割据,唐玄宗希望武将们忠诚勇猛,为国捐躯,于是设立武将庙宇,以祭奠周朝开国元勋姜太公,并让汉朝留侯张良配享,即太公尚父庙。随后,皇帝下诏令天下各州设立太公庙,每当出兵或各级将领举行招贤之时,都要先到太公庙拜谒。

汉朝张良周朝历史-汉朝张良周朝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的关中

关中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域概念,它位于中国的中部,主要指的是现在的陕西省中部地区。关中地区地势平坦,被群山环抱,境内有著名的秦岭。

在历史上,关中地区经常是政治和军事的重要中心。在中国古代的多个朝代中,关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关中的历史要点:

汉朝张良周朝历史-汉朝张良周朝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西周时期:关中是西周的中心地区,周天子常常在关中进行祭祀和行政活动。

2. 秦朝:关中是秦朝的发源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国都迁至关中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在秦朝的短暂统治下,关中地区得到了很***展。

3. 西汉和东汉时期:关中仍然是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地区,西汉时期汉武帝在长安(今西安市)设立国都,并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

4.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关中地区在这个时期曾多次成为不同王朝的控制中心,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屡次发生。

5. 唐朝:唐朝时期,关中地区的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之一,文化、经济和科技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总的来说,关中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地区,承载了许多历史和文化的遗产。今天,关中地区仍然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关中”,指的是“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这四道雄关,犹如一圈天然的屏障,将关中围住。渭河从关中穿越而过,孵化出灿烂的先秦文明。

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建议“连横”之计时,说了这样一番话:“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这是最早将关中称为“天府之国”的说法。

在古代人们说的"关中"指陕西中部平原,关中盆地。

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张良身为谋圣,他为汉朝或者说为刘邦具体干了些什么呢?

张良,字子房,刘邦定天下以后,张良被喻为“汉初三杰”之一。刘邦是这样评价张良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那么,身为谋圣之张良,他到底为刘邦做了哪些“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事呢?

我们就一一来盘点一下吧。

刘邦率兵西入武关以后,准备派二万兵攻打秦关下军,张良却对刘邦献策说:“秦兵尚强,不可轻视。我听说对方的将领是一个屠夫的儿子,商人容易被小利所打动。我认为你应该留守营中,只派一部分人先行出发,筹备好五万人的粮食,在周围所有的山上多挂些我军的旗帜,用来疑兵,然后派郦食携重金前往游说诱惑秦将。”

果然不出张良所料,秦将见利而动,降了。

然后,对方捎话来说,想联合刘邦的军队一起西进进攻咸阳。当刘邦准备接受时,张良却告诉他:“这帮秦军将军想叛变,估计士兵不同意,***如属下不听他们命令,麻烦就大了。不如乘他们懈怠之时攻击他们。”

刘邦一听有理,马上率兵进攻秦军,很轻松地打败了对方,顺利地进入了咸阳城。

这是第一件事。

进入咸阳城后,刘邦看见秦国宫室狗马及珍贵的宝物美女后,便想留下来。 樊哙认为造反尚未成功,不可就此堕落,劝刘邦封存府库,还军霸上,等待项羽到来,但刘邦不听。于是樊哙就去找张良,张良就去游说刘,说:“秦朝昏庸无道,因此你才得以进城。你为天下除暴君,应该以俭朴做为根基,我们现在才进城,你就安于享乐生活,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助纣为虐么?”

刘邦一听有理,就不再留在咸阳,还军霸上。

这是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了,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宴***。

项羽进入函谷关,驻扎鸿门时,刘邦属将就去告密,说刘邦想吃独食,项羽一听就叫士兵吃饱喝足,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前去攻打刘邦。项伯因为张良对他有恩,夜里便悄悄前往刘邦军中找到张良,然后叫他逃跑。张良非但不逃跑,反而设计让项伯留下与刘邦约为亲家,然后第二天去鸿门向项羽谢罪。就在鸿门宴上, 刘邦差点被算计,最后刘邦借机出来上厕所,张良让刘邦先跑,他自己则留后应付项羽。后来,刘邦顺利逃回军中,项羽错过了杀刘邦的大好机会。

张良做的第四件事,对刘邦也是至关重要的。

项羽定天下之后,开始分封诸侯,将刘邦封为汉王,管辖的土地是蜀国那些山旮旯。接着,项羽还封章邯等三秦之王,分别封堵刘邦东出之路。就在刘邦悲哀郁闷之时,张良给他献了一计。

张良将刘邦赐给他的珍宝全部送给了项伯,让项伯游说项羽,把汉中地封给刘邦。后来,项羽同意了。刘邦要前往封国时,张良对他说道:“你前去汉中之时,一定要烧绝过栈道,向天下表决心,说你不打算东出了,这样会打消项羽的怀疑之意。”

后来,刘邦果然按张良之计做了。

没有这第四件事, 就没有第五件事的成功。

项羽分封诸侯没多久,齐国的田荣就反了。项羽想率主力去打田荣,但又犹豫要不要防范刘邦 ,这时张良就给项羽去信说:“ 汉王连过栈道都烧光了,哪有东出之想法。” 言下之意就是让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

项羽果然中计了。 项羽前脚一走,刘邦后脚就反了, 暗渡陈仓东出,一路砍杀,杀到了彭城。

第六件事, 刘邦尽管成功杀入彭城,不料项羽还军杀回,又失败而逃。张良又给刘邦献了一计,说项羽跟英布有矛盾,最好派人将他策反了,然后联合彭越, 这样楚国一定被我们打败。

刘邦依张良之计,策反了英布,联合了彭越,成功的扼制了项羽的进攻,然后才有了鸿沟对峙僵持。

第七件事,幸亏张良出手,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情况是这样的,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 心里害怕,就跟郦食其商量。郦食其给他出了一个歪主意,说刻六国印,分封六国后裔,恢复他们的地位,他们一定感激前来助战。张良听说后,连忙给他分析说,当年汤伐夏,武伐纣,封他们后裔,是因为实力可以扼制他们。现在你连个项羽都搞不定,还想让六国之人来朝拜感激你?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事业就全毁了。

刘邦听了倒吸一口气,大骂郦食其,派人将六国印给毁了。

除这七件事之外,张良还替 刘邦做了以下几件事。一是韩信攻下齐国,派人前来要求刘邦封了为***齐王,刘邦准备要发火时,张良就用脚踢他,刘邦恍然大悟,封韩信为真齐王,稳住了韩信。二是刘邦跟项羽约战之时,结果韩信彭越等人没有到来,张良叫刘邦给那几个人许诺说攻下项羽后,就一起分天下。 刘邦按张良之计行事,后来韩信他们果然率兵前来助战,项羽才被打败。三是刘邦统一天下后,定都洛阳,娄敬提出迁都长安,刘邦举棋不定,去问张良。张良从几个方面论证了,都长安比洛阳好。刘邦又依张良之计,最后举迁长安。

如此计算,张良至少替刘邦做了十件大事, 刘邦几乎每次都听从。但是,只有一件事,刘邦没有听张良的。

这就是废太子之事。

张良劝说刘邦,刘邦不听,张良就称病不上朝, 从此慢慢地退隐江湖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张良周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张良周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