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缘看历史汉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地缘看历史汉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国是如何发现郑国渠是疲秦计的?
公元前246年,嬴政在吕不韦的辅佐下成功登上秦国君主的宝座。那一年嬴政12岁,秦国的国政基本都由吕不韦处理。
所以246年郑国来到秦国的时候应该是吕不韦接待并推荐给嬴政的,而郑国渠的修建正常来说也是吕不韦主持的。
为什么郑国这个人会从韩国来到秦国呢?这是韩国的策略,因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他的物质是有限的;如果秦国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国内建设中,那么对外战争就会缺乏经济支持。
所以韩国的认知走在了前面,他们需要将秦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国内而不是对外的侵略。所以水利砖家郑国被派到了秦国。
一条连接泾水和洛河的巨大工程开始动工,郑国渠的灌溉是汉中平原4万公顷的土地。一旦建成将为秦国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食。
可是郑国渠开工两年后,秦国发现大量的人力物力被送去开工;秦国开始无力对外发动战争了。秦国人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所以他们可能有些人开始怀疑郑国的目的甚至开始调查(毕竟秦国在其他各国派了很多间谍)。
于是他们将郑国抓起来送到嬴政面前,郑国承认了已经的初衷。他对嬴政说:“我确实是韩国派来的,目的是为了延缓秦国吞并韩国的时间;可是郑国渠一旦建成真正收益的还是秦国”
嬴政当即拍板,你继续去负责修建郑国渠。
就这样郑国渠依然在秦国的建设***之中,只是为了吞并山东六国秦国放缓了郑国渠的修建速度;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没有开始时那么大。
秦国一边吞并着其他国家,一边修建着郑国渠;直到10年后郑国渠建成为秦国灌溉了万顷良田,成为秦国吞并六国的翅膀。
韩国在派郑国去秦国的时候应该没有想到这个结局。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仅没有延缓秦国统一的时间反而加快了自己的灭亡。
郑国是最失败的特工,也是最成功的特工。他的失败在于计谋被识破,他的成功在于让敌人也认可了他。郑国渠这项千古罕见的工程,不但没有成为压死秦国的稻草,反而成为秦国一飞冲天的助推器,作为计谋的策划者韩国,典型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战国末期,秦国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国力蒸蒸日上,并且对其他国家开始露出獠牙。有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邻居,自然是让人心惊胆战的,韩国的君主就被吓得每天都失眠,考虑如何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威胁。韩国人的思维很简单:秦国如果衰败了,自然就不能构成威胁,那就找事情让他衰败下去好了!
耗费一个国家的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干大工程,这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对于国力的损耗自然是极大的。韩国人打定主意后,派出了水利专家郑国,让他帮助秦国人实现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只要沟通了径水(是渭水的之流,属黄河水系)和洛水(同属黄河水系),两河之间的广袤地区都可以成为良田。据当时的测算,郑国渠建成后长达300公里,灌溉总面积大概4万顷。
嬴政刚刚继位做了秦王,整个秦国正是牛气冲天蒸蒸日上之际,朝廷中的人听了郑国所描述的美好前景,都感到无比兴奋,于是征发民夫拨给款项,开始了浩大的郑国渠工程。
不过阴谋毕竟是阴谋,总有暴露的时候。韩国人的阴谋,在郑国渠修建的过程中就暴露了。据说是秦国国内反对修建郑国渠的人,收集了证据之后,揭露了韩国人的阴谋。秦国朝野上下十分愤怒,纷纷叫嚷着要把郑国碎尸万段。
嬴政对郑国的行为也很恼怒,并当面质问他。郑国不卑不亢地为自己做了辩解:“我到秦国来,最开始的初衷是要做间谍,消耗秦国的国力,但大王您应该看到,郑国渠修建成功之后,最终获利的还是秦国啊!我的做法,虽然暂时帮着韩国苟延残喘几年,但却是为了秦国奠定长***展的基础。”
嬴政毕竟是非同一般之人,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大格局,他认为郑国说的有道理,并没有处罚郑国,而是命令他继续修建河渠。而郑国渠建成后,也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如同郑国所说的那样,使“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韩国人是愚蠢的,不在自己的内政上隔壁出新,整军备战,反而想剑走偏锋削弱敌人,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韩国是第一个***掉的。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缘看历史汉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缘看历史汉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