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吧汉朝安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吧汉朝安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息古国对于丝绸之路有什么特殊作用?
安息帝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又名阿萨息斯王朝或帕提亚帝国,是亚洲西部伊朗地区古典时期的奴隶制帝国。建于公元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公元226年被萨珊波斯代替。 全盛时期的安息帝国疆域北达小亚细亚东南的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安息帝国位于罗马帝国与汉朝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上,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中心,被认为是当时亚欧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贵霜帝国并列。
罗马和汉朝是什么时候有交流的?
公元***年
公元***年,此时正是东汉和帝永元九年,甘英曾经奉命西域都护班超的名字出使大秦,这个大秦其实指的就是罗马帝国。当时的安息帝国,也就是帕提亚利用轨迹欺骗了甘英,阻扰了罗马与汉朝的第一次正式交往。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其实罗马帝国也在积极的寻找着各种机会来与汉朝建立起联系。于是史书上便出现了“罗马使团”的事情。
两千年前,张骞苦苦寻找的月氏国,究竟有多神秘?
月氏国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如今汉民族中还有月氏人的后裔,比如尉迟氏,昭武九姓中的康、安、曹、石、米、何,都是月氏人的后代,这些姓氏的后人很多都融合于汉民族之中了。
月氏人种起源说法不一,有汉***种说、粟特人种说、印欧人种说、伊朗人种说等等。月氏人如果不迁徙,或许能成为中华民族中一个大的分支。
月氏人最早生活在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即今天的敦煌、酒泉、张掖、金城、武威地区,是一条位于祁连山脚下的千里狭长地带。古代的河西走廊水草丰美,气候宜人,是优良的大牧场和农田。昭武城就在河西走廊,昭武九姓的发源地就在这里。
战国末期,月氏逐渐发展壮大,建立了月氏国。不过,河西走廊的“地主”却另有其人——乌孙国。乌孙人种同样也说不清楚,大多认为他们是匈奴人或塞种人。
巴掌大的地方容不下两头虎,于是月氏人与乌孙人展开了厮杀,结果乌孙败了,其首领“难兜靡”被杀,乌孙人被迫集体向西迁徙,而“难兜靡”刚出生的儿子“猎骄靡”流落至匈奴。
强大的月氏一度让发展中的匈奴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第一代单于头曼,还将自己的儿子冒顿送到月氏当人质。
后来冒顿逃回匈奴,并弑父夺位,成为匈奴历史上最具侵略性的单于,匈奴也在他统治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
冒顿单于为了侵占河西走廊这块连接汉、匈、西域的咽喉要道,对月氏人展开了灭国战争。月氏败了,其国王被杀,头颅被冒顿单于制成酒具。月氏人步乌孙人后尘,他们穿过塔里木盆地一路向西来到伊犁河流域(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地区)。
西迁的月氏人史称“大月氏”,尚有一部分留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史称“小月氏”。月氏人西迁发生在汉景帝时期,27年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始了伟大的西域之行。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大月氏。受累于匈奴人的侵略,汉武帝决定联合“强大”的月氏人,希望实现东西夹击匈奴的战略意图。
张骞刚走到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人虏获,因为这里已经成了匈奴人的土地。十几年后张骞才得以逃脱,当他历尽艰辛,来到伊犁河流域时,发现大月氏再次“搬家”了。
原来冤家路窄,当月氏人来到伊犁河流域时,发现乌孙国也生活在那里。此时的乌孙王正是“猎骄靡”,一位在匈奴人庇护下长大的乌孙国王。乌孙在匈奴的支持下,当然容不下月氏人,于是月氏人被迫再次向西南方向迁徙,来到阿姆河流域(今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地区)。
阿姆河流域居住着塞种人的“大夏”王朝,可他们打不过月氏人,被迫臣服于月氏。从此月氏人在此地安家落户,后来发展成了强大的贵霜王国。
张骞在大宛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月氏国。可此时的月氏人历经磨难,远离了匈奴人的“魔爪”,不想也不具备跟西汉帝国联合的地理条件了。
张骞联合月氏的目的虽然没达成,但他的探险之行,却为汉帝国打开经营西域的大门。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打败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将河西走廊控制在汉帝国手中。此后,大汉利用这条走廊,与西域诸国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往来和军事合作。
比如前面说到的乌孙王“猎骄靡”,他迎娶了“细君公主”,他的孙子“军须靡”又迎娶了“解忧公主”,汉乌和亲的格局,粉碎了匈奴人利用西域对抗大汉的战略图谋。
月氏人的“神秘”,就是因为他们的迁徙远离了汉地,与汉民族的交集太少,几乎没留下多少故事。大月氏在北魏时期被欧亚人种“嚈哒人”(白匈奴)消灭,从此作为独立民族的月氏人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您可能会问:留在河西走廊的小月氏呢?
小月氏后来与西羌、匈奴及汉民族逐渐融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等,就是由小月氏演化而来的粟特人。
西域有一个于阗国(塔里木盆地南边),也是月氏人后裔,其国姓叫“尉迟”氏,北魏至隋唐时期,尉迟家族在政治舞台一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小月氏和大月氏一样,都演化成了新的族群,或者并入了其他族群,其中就包括汉民族。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族群很多,比如契丹、匈奴、鲜卑、党项等,作为民族他们消失了,作为个体他们不断演化,最终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月氏,又叫“月支”,西域古族名。这个民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来自突厥部落,有说来自雅利安人,也有说来自伊朗族。时间相隔2000年,当然会给现代留下神秘感,但是中国古代发达的史书记录,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提起月氏,就不能不提匈奴,两边是相杀的世仇。司马迁在《史记》里记下匈奴降兵,给汉武帝提供的报道:“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用大白话来说,匈奴王大破月氏人,砍下月氏王的头,做成喝酒的杯子,逃走的月氏余部非常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找不到盟友***之。
得到这个重要信息,汉武帝大喜过望,不久就派张骞去西域,寻找月氏人,相约共击匈奴。等到张骞跑到西域找到大月氏,那些人安逸于当地生活,已经不打算东返了。你没打算回去报仇,匈奴人就放过你吗,事实证明匈奴人后来还是打倒大月氏。
上面这段历史,属于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部分,中学历史课上就提到不少。且为抛砖引玉,接下来我们从整体上简述一下,关于月氏的历史。
第一阶段,月氏欺负匈奴,匈奴雄主崛起。周秦汉初,月氏人游牧于敦煌、祁连一带,逐渐积累实力。到秦汉之际,强大起来的月氏人,击溃【乌孙部落】,并胁迫匈奴人。毫无疑问,月氏跟匈奴不对头,匈奴【头曼单于】为立少子,就派长子【冒顿】出使月氏,想借月氏人除掉。冒顿刚到月氏,头曼单于就派兵攻打月氏,惹怒的月氏人就要杀冒顿。
冒顿有所察觉,偷了一匹马逃回匈奴,头曼单于看长子这么能干,没有再下毒手。公元前209年,冒顿设计杀掉父亲,登上匈奴单于宝座,迅速绘下大手笔:灭掉强邻【东胡】,西败【月氏】,南并【楼烦】,还率军把【汉高祖刘邦】围在白登山。
第二阶段,月氏分裂,部族各奔前程。汉文帝三年,即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月氏人对战匈奴人,遭遇决定性失败。战后,月氏人发生大分裂,一部分西迁至今天新疆伊犁河流域,称“大月氏”。另一部分来到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西迁的大月氏还是受到威胁,在乌孙、匈奴夹击之下,被迫再次迁徙,来到来到中亚的阿姆河流域。他们征服当地的【大夏***】,在公元1世纪,建立起【贵霜王国】,定都在今天阿富汗北部的【蓝氏城】,并逐渐从游牧变定居生活。
公元5世纪,大月氏的贵霜王国南下印度,灭掉北印度的五国,国王【寄多罗】令其子【犍陀罗】为王,定都在【福楼沙】(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称“小月氏国”。后来,这个国家被汉朝打垮的匈奴残部所灭,他们是【厭哒人(白匈奴)】。
那么留在祁连山一带的小月氏,后来怎么样?公元前121年,西汉大将【霍去病】平定河西地区,汉朝的统治权力抵达这里,小月氏出山与***杂居。
这时候的小月氏,一共有7个“大种”,分为两部分:游牧于青海湟水流域及甘肃令居(永登西连城)一带的被称为“湟中月氏胡”;少部分人生活在张掖,被成为“义从胡”。他们的后裔,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跟周边的民族融合在一起。
总而言之,月氏人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他们最终没有独立发展下来,就像世仇匈奴人一样消失在时空里,徒留下不少神秘给现代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吧汉朝安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吧汉朝安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