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宋朝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宋代以后的编年体史书?
除了实录以外,中国古代还继承以前的制度,编撰《起居注》,这个传统据说是起源于汉代,宋代以后,还可以看到一些晋代以来的起居注,记载了一些其它的史书所没有的内容,如重要的礼仪、宫廷的物品和人物的事迹。
唐代温大雅撰写的《***创业起居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包含有唐代初年大量的历史事实,司马光曾经就引用了很多。起居注这种体裁,一般是记载一些重要的事迹,也包括一些相关的历史人物。这种史书体裁一直沿用到清代,可以见到还是比较实用的。不管怎样,编年体和纪传体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在整个历史阶段中,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编年体史书的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宋朝的一贯钱购买力有多少?和银子的兑换率又如何?
古代金钱有这样一个换算法
“一两黄金=十两白银=十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这个说法在宋朝是否准确呢?
我们从史料记载看下:
《岳飞新传》“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和五千两金折支”
《宋史》“以七十七钱为百”流行省陌
宋朝有北宋南宋之分,南宋时期通货膨胀尤为严重。
北宋初期一两银兑一贯钱
到南宋一两银兑三贯钱
我们以北宋初期为例
以黄金基准看:一贯钱等于465元
以白银基准看:一贯钱等于70元
以米价基准看:一贯钱等于148元
不过这是换算到现在,在古代金银产量低,购买力肯定远高于现在的。
这里我们看下高宗时期
宋高宗时期“武勇效用,每月食钱九贯,米九斗”可谓优而且厚矣
对比下现在的中产家庭年收入30万以上
月收入3万,一贯钱至少相当于2000-3000之间的一个收入,所以一贯钱的购买力在现在买个一般的手机是够了。
希望回答能帮到你
文:史努比行走历史
宋朝一贯钱的购买力,我有独门秘籍,能估计整个宋朝的大致范围,您觉得好一定点赞哦!
1、可以根据米价等基准,推测购买力。
一个基本常识,金钱的购买力是不同的,1989年的一元人民币和2019年一元人民币可不一样,1989年的更值钱。
两宋一共320年,一贯钱的购买力肯定有大变化、***动;网上说法众多,比较靠谱的一种是,等于70——6000元。
这个购买力怎么算出来的?根据史书中记载的物品价格。
先说的银子兑换率,一个简化的公式:1贯钱=1000文=1两白银=1钱黄金;该公式不考虑缺斤短两等省陌情况。
(一贯钱▲)
我们以米价来看。
今天的米价我们是知道的,如2019年某月的米价为3-25元/公斤,我们取个常见的数字8元/公斤。对于古代,一石米的价格我们也可以查到,如宋初太宗年间京师的米价大涨,为700文一石,宋代一石=75.96公斤;700/75.96=9.22文/公斤,即每公斤米为9.22文。
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9.22文=8元;922文=800元。1000/922*800=***3.23元,即以米价计算,宋太宗赵光义河南开封的一贯钱,相当于今天的***3.23元。
知道怎么算出来的吧?
【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点赞关注哦】
2、那么,更宏大的目标来了,你开始吹牛说整个宋朝你都能估计,怎么估计?
因为宋朝米价的记载比较多,金银流通比较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米价估计。
宋朝从赵匡胤到宋理宗的米价我们都可以查表查到,下面仅仅列出部分。
米价全都有了,宋朝最便宜米价在100文,出现在宋太宗、宋真宗的河东地区;最贵的米价出现宋高宗时期,7000文一石米。 即宋朝的每公斤米波动价格在1.32文/公斤——92.15文/公斤。即在宋朝不同时间、不同地点,1.32文-92.15文=8块。 1文钱=0.09元——6.06元;1贯钱=90元-6060元。
这个最后的1贯钱等于6060元,真的很夸张!水稻作为农产品,价格非常不稳,夸张情况我们可以忽略。
我们再说一个直观的结论,简化理解:宋代1文钱不值钱的时候,大概相当于日元;值钱的时候,相当于美元;这个波动真的很大。
如果各位有更好的算法,更稳定的基准,欢迎指出斧正。
(宋代米价 表格来源《中国历代粮食价格问题通考》▲)
(宋代米价 表格来源《中国历代粮食价格问题通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