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基因看历史夏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基因看历史夏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甲骨文上有与夏朝有关的记载吗?

甲骨文上有与夏朝有关的记载吗?

甲骨文的发现,给中国的史学家出了个难题。

基因看历史夏朝-夏朝人基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中国的远古历史不仅不被国外史学界认可,甚至中国自己人都在否认,疑古派代表人物有顾颉刚和胡适。胡适:“东周以前无一字可信”。顾颉刚:“夏商周是全不可信的,中华五千年是胡说八道”。而司马迁的《史记》,更被说的一文不值。

甲骨文的横空出世,不仅让商朝得到了国内外史学界的认可,而且让质疑《史记》的学者闭上了嘴。

基因看历史夏朝-夏朝人基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令史学家哭笑不得的是:证明了商朝存在的甲骨文,却也同样证明了夏朝的不存在。

因为在甲骨文里,不仅是没找到夏朝,连夏这个字都没有。

基因看历史夏朝-夏朝人基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首先就是甲骨文里面根本连夏这个字都还没发明,夏这个字是一直到周初才发明出现,怎么可能有人拿根本还没发明的字来替自己朝代命名的。

2:那会不会是夏人商人对夏朝的称呼不是夏而是其他?比如冬,春等,很不幸的是,甲骨文里面根本找不出能和夏朝类比的朝代。

3:甲骨文里面既然连夏字都没有,当然没有任何夏朝的纪载,出现了只有周人知道夏朝,而推翻夏朝的商人却不知道夏朝的怪事。

4:商最早的先主也找不到任何说他们在夏朝当官的事迹,相反的,他们都早已称王,比方说比较出名的王亥,史记里说王亥是夏臣,但在甲骨文里面,王亥就是个王,而且是最伟大的王之一,根本就不是任何人的臣子。

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弘曾经主张考古要从史书中独立出来,给良渚文化敲锣打鼓的西方权威伦福儒也表示:考古不应该成为验证史书的工具。既然甲骨文连个夏字都没有,非要从中找出夏朝来可能是缘木求鱼了。

中华大地,史前的文化遗址是遍地开花,但奇怪的是,发现的商以前遗址和中国史书记载的根本就是两回事。挖出来的都是史书上没写的,史书上写的反而挖不到,二里头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不管龙山文化,仰韶文化, 三星文化,良渚文化,中国史书上根本没记载,反而有写的尧舜禹夏根本挖不到。

商周甲骨文没有夏字,但有与夏朝有关的记载。

一、土方。《诗经》说:“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过去一般认为这是大禹用土治水的意思。不过在甲骨文中发现了“土方”这一部落。据卜辞,土方、鬼方是和殷商战争罪频繁的两个部族,郭沫若先生认为土方大概在今天山西北部,即夏朝被灭亡后的夏民族。有不少学者支持这种说法,但主流还是认为禹敷下土方是用土治水的意思,土方族是否和夏有关还存在疑问。

二、杞国。周代的杞国被认为是夏后,《史记·陈杞世家》说:“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这就说明杞国在商朝就存在了。而甲骨文有“杞侯”的记载。杞国和商国还有联姻,甲骨文有女子名叫“妇杞”。不过,在周代杞国似乎没有宋国享有宾礼的规格,被称“侯”甚至“子”,而不是像宋国固定称“公”。

综上,甲骨文确实有与夏朝有关的记载,一为土方、一为杞国,但这两个部族,是否就是夏朝后裔,仍然还存在一定疑问,所以并没有达成共识,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考古成果能够证明。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首先回答

甲骨文中没有夏朝的记载。或者即使有,但人们还不能认识那些文字。

有关甲骨文,学问很多,有兴趣者可分享我的三点业务认识。

一,甲骨文是商人记载自己家事的文字集成档案,它是记实的,这不同于当事人记录他看不见的历史典籍《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它不会有前朝(夏)的描述。就是商人本身,也没有自诩他们是一个朝代。“商朝”,也是后来的史学家命名的。

现在世界留存有13万片甲骨文,发现刻有4500个文字,目前只有1/3能够被辨认。人们还无法完整了解它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

二,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活动。它反映了商王迷信鬼神,星象、天气、收成、出行、伤病、婚嫁、生子、打猎、作战、祭祀等等,都要通过占卜问问鬼神为什么?宜不宜?再做出某种决定。这些内容以文字形式被刻在甲骨上,称为“卜辞”。

后人对甲骨文的研究,有两项公认重大成果。

①,甲骨片上出现商王的名字,与千年以后《史记》记载的相符,验证了《史记》的伟大和真实。

②,甲骨文记载了商王武丁的一位妻子妇好,是古中国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享有崇高地位。

3000多年后,人们明白无误地发现了她的墓穴,出土了代表她尊贵身份的大量青铜文物,果然了得,让人对商朝肃然起敬!

三,今天对甲骨文的更多研究,更多在甲骨文造字本身,它是中国古汉语的雏形,体现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特点,是古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作为当今世界仍在最多人口中使用的文字,当然值得继承和发扬。

真有。且听我慢慢往下说。

我手头有一本书,叫《殷墟卜辞综述》,里面对甲骨的研究有较为详尽的论述。我翻了几遍,也没有寻到夏朝的踪迹。

我先看的甲骨刻辞的内容。

甲骨文有一部分是占卜用的,而另一部分是无关占卜的。其中,卜辞分为六类,祭祀、天时、年成、征伐、王事、旬夕。祭祀就是对先祖和自然神的祭祀与求告。天时包括风雨水及天灾等。年成就是收成好坏。征伐就是与方国的战争交涉。王事包括天猎、游止、疾病、生子等。旬夕就是未来几天运气如何。

这本书里还提到了商的年代,

从盘庚开始,分为五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为第一期;祖庚祖甲为第二期;廪辛、康丁为第三期;帝乙、帝辛为第四期。

再说年代,这是我们抱希望的地点,陈梦家先生是这么说的

(1)成汤伐桀到盘庚迁殷的年数——商的积年
(2)庚庚迁殷到帝辛亡的年数——殷积年
(3)成汤伐桀到帝辛亡的总年数——商殷的积年
(4)各王在位的年数

现在根据甲骨文,可靠的记载只有(2),而(1)(3)是我们想知道的。而这里也就包括了夏灭亡的时间。根据《左传》《孟子》和《鲁世家》可以推算出西周的积年为257年。另外平王东迁为公元前770年,那么西周元年就是两者相加的1027年。盘庚迁殷到纣王的总年数,也仅见于《竹书纪年》为273年。这样迁殷的时间为前1300年。那么最后,商的积年就很关键了。那么史书有记载吗?有的。《竹书纪年》中提到了,“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易纬稽览图》也说殷四百九十六年。另外,《孟子》说,由汤到于文王五百有余岁。《左传》鼎迁于商,载祀六百。《谯周古史考》殷凡三十一世六百有余岁。那么谁说的对呢,我们还是***纳600年。这样,公元前1600为商代的开始。

这样说了半天,商灭夏年代也是我们根据史书推测来的。而甲骨文没有涉及。

那么再具体说夏吧。《竹书纪年》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太平御览》自禹至桀十七世。《禹纬稽览图》禹四百三十一年。《帝王世系》自禹至桀并数有穷凡十九王合四百三十二年。这样,1600+432=2032,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为夏的开始。史书有夏的记载,但独独甲骨文不见。

我们再说方国地理。

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迁都。有三段:契至汤八迁,盘庚以前五迁,盘庚以后的迁徙。有前八后五之说。再说殷这种说法。从卜辞记载来看,殷人自始至终都称为商而不自称殷的。在周初的铜器中才称为殷。起先叫衣,后来才定为殷。衣是卜辞中的一个小地名。

再说武丁征伐的方国。

有方、这个方很可疑。卜辞中 多次出现。陈梦家说,方所出之地为曰唐曰榆曰涂,皆在今山西中部和南部。据《左传》昭元大夏、唐是晋唐叔虞的封地,定四称之为夏虚。还有一种说法夏本纪索隐,按世本豕韦,防姓。另外还有土方邛方鬼方亘方羌方等等。我们再说说羌,这是游牧民族。地区在晋南,或太行山区域。在这里,陈梦家说,由于作为牺牲的事实以及羌方地望的推测,羌可能与夏后氏为同姓之族是有关系的。理由有1.夏民族奉禹为始祖,而六国年表序曰禹兴于西羌方。2.夏为姒姓,姒字从以,而以、台古本一字。诗生民谓后稷有台家姓。3.后汉书西羌传有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

再者,汉代的羌尚有披发左衽的习俗,处于原始社会之中,而应该说另外一支,到了夏周时期已进入高级形式,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夏来源于此,来源于羌方。那么,商革夏命,因此,俘虏其子民为奴隶并作为主要的人牲,也是有道理的。有殷代的奴隶中,他们是最低级的。不用耕作,而大部分用于与牛羊同样的祭品。

后面还有很多的讨伐之国。如晋南诸国,如周。 卜辞中,只有武丁时代有讨伐周的记录。以后不再出现。武丁后,还进行过多次对多方讨伐,乙辛时代有人方孟方。

总之,自盘庚以来的殷代,商主要范围在河南;在此以前,偏于山东省。在武丁卜辞中,这些多方与诸国,尤其是与商王国为敌的方国,多在晋南。他们和商王国的王都及田猎区以太行 山为界。在山的东面,有若干个商王国的诸侯。在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上,是夏周两族的发源地。自武丁至文丁,殷的主要敌人就 在这里。这些部族有些过着原始的生活,即以后称为北戎南蛮赤狄的。有些则混和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社会进入了高一级的形式。如姜姓的夏,姜氏之戎,羌;芈姓的楚,蛮方,戎蛮子;隗姓的,鬼方,狄;允姓的,猃狁。

最后,我们说,殷墟卜辞中真有夏朝有关的记载。那就是在羌方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基因看历史夏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基因看历史夏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