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三皇会战真实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三皇会战真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韶山历史?
韶山这个名字的由来非常久远,早在上古时期,三皇之一的虞舜开始南巡,途经此地时,见层峦叠嶂、山清水秀,便下令在此安营扎寨,欣赏这如画的美景。
当时,虞舜命令乐官演奏韶乐“九成”,不仅让当地百姓心悦神怡,更让百兽为之喝彩,因此留下了“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记载,后人便将此地称为“韶山”,流传至今。
春秋战国之际,韶山几经易手,秦朝大一统之后,秦始皇在此地设立湘南县,韶山从此并入其中,成为湘南县辖区之一,历经两汉、三国、两晋等时期未曾改变。
隋朝开皇年间,将韶山从湘南县分出来,并入衡山县;唐朝天宝年间,衡山县更名为湘潭县,韶山区划未有变动,一直延续到宋朝。
元朝建立后,湘潭由县升州,明朝时期,又从州降为县,韶山被划分到湘潭风乡义居里。清朝建立后,韶山位列湘潭县第七都,***出生时(1893年12月26日),就是在湘潭县七都韶山冲上屋场。
新中国成立后,韶山的行政区划迎来了密集的变动,首先是在1949年到1968年,韶山都是湘潭县的一个区,1968年到1980年,韶山先是成为湖南省***直接管辖的地级行政区,而后又吸纳湘乡县的白田公社祝赞大队,又将原属于湘西县的韶山区统一合并,组成了韶山特别行政区。进入90年代,韶山又改成县级市,属于湖南省直接管辖,由湘潭市代管,下辖6个乡2个镇。
传说当年舜帝南巡,来到了湖南,来到了韶山,见此风景宜人,心情十分愉快。便令随从奏起了韶乐(当时的一种宫庭音乐),这一奏,忽然一瞬间,只见百鸟欢跃,附近的飞禽走兽都闻声而起,欢歌起舞。
由于附近全是山林地带,后来人们便根据舜帝用韶乐引来百鸟的故事,这地方叫做韶山。韶山的韶拆开就是音召,正是取这个意思啦。以韶字命名的还有韶山冲、韶峰、韶河等。
写出宏篇巨著,通志的是南宋杰出的史学家谁?
《通志》是南宋郑樵的著名学术著作。 《通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 。作者郑樵(1103-1162年),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通志》是郑樵毕生心血的结晶,他说是"五十载总为一书"。
它共有200卷,记上古至隋唐的制度(二十略记上古至唐,纪传记三皇至隋)。全书分为:本纪18卷,年谱4卷,二十略52卷,世家3卷,列传115卷,载记8卷。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强权还是功绩?
看你如何看了,完全因人而异。站在六国遗民的角度,秦国兼并六国既是强权,更是***裸的个人私欲。反之,就是统一了,算成秦王的功绩了。那站在后人的立场,怎么看呢?因为是上帝视角,所以比较倾向于后者,大概以功绩论之。毕竟,时代在进步,思想也在不断开阔之中,所幸看的就更远了。
回到那个时代,就事论事。秦国兼并六国之前,六国之民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战国时期兼并严重,战祸频繁,人民苦不堪言,但是六国之民基本没有亡国灭家的悲痛。可是,秦灭六国就不一样了,不仅亡了国,有的还亡了家。对此,幸存的六国遗民,是无比痛恨秦国,以及他们的国君嬴政的。也因此,即使秦国以席卷之势兼并了六国,但六国遗民“反秦”活动依然存在,只是被迫转到了地底下而已。譬如,在秦末众多的起义军中,就不乏六国遗民的军队。可见,六国之人是有多痛恨秦国了,谓之“天下苦秦久矣”。
不过,秦国之人就不这么想了,不打仗那来的军功,以封妻荫子,进而摆脱“严刑峻法”之压迫。于是,统一六国的呼声在秦国算是民意了,纯粹而又***四射。或许,秦王嬴政看到了这一点,立马着手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一方面,可以满足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凝聚人心。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大秦万万世,以天下百姓为黔首。如此看来,秦统一六国,既是秦王的丰功伟绩,又是秦国将士的功绩,可谓相得益彰。
综上,以今日观点看之,秦统一六国算是功绩了,而六国之人只是余孽罢了。所谓“沿袭”使然,“盖棺承受”如此,本就无可厚非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三皇会战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三皇会战真实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