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骂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骂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人物有哪些找死的行为?
三国时代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但是,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蠢才,因为自身的愚蠢行为而白白丢掉性命!
下面就简单给大家举两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袁术称帝
说到汉末的诸侯中早期最强的要数袁绍和袁术这兄弟二人,其中袁术因为占据最为富裕的南阳、汝南和江淮一带,所以,鼎盛时期的袁术拥兵高达17万,要知道赤壁之战时,孙权和刘备兵力也不过7万左右。
可以说,未称帝之前的袁术稳坐汉末第一军阀宝座。
但是,愚蠢的袁术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实力扩充地盘,反而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称帝!
结果可想而知,原本凭借袁家四世三公名声起家的袁术一下子落得个“逆贼”的骂名,原本忠于汉室的人才也纷纷离他而去。
于是乎,在曹操、吕布、孙策等诸侯的围攻下,袁术兵败被杀,从高高在上的第一诸侯落地身首异处,可谓是自寻死路。
曹爽拱手让权
曹爽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代领军人物,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节钺。与司马懿并为托孤大臣。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当时,曹爽有皇帝在手,其谋士大司农桓范劝其效仿先祖曹操将皇帝带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曹爽居然决定放弃抵抗,向自己的政敌司马懿投降,并上表皇帝,请求罢免自己。
结果,司马懿在控制曹爽大军后,在朝议中将曹爽定为谋反之罪,诛灭全族。
于是乎,原本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曹爽却因为自己的愚蠢决定让自己和整个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乱事争雄,人才辈出,三国里作死的行为有自不量力型,“说出吾名,吓汝一跳!”;有“天意难违”型,“此地名为落凤坡?”;有欺人太甚型,曹阿瞒“城中可有妓否?”……
最大的作死类型还是嘴遁,许攸恃才怼许褚,祢横放荡怼曹操,嘴遁一时爽,一直怼一直爽。
三国所有军师?
曹魏: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辛毗、杨阜、桓范、司马懿。
东吴:张昭、鲁肃、张纮、顾雍、诸葛瑾、步骘、阚泽。
西蜀:诸葛亮、庞统、姜维、***、黄权、刘巴、马良、李恢。
袁绍: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许攸、郭图。
刘表:蒯越。
吕布:陈宫、陈登。
张鲁:阎圃。
刘璋:张松。
历史排名前六的是
卧龙:诸葛亮
凤雏:庞统
毒士:贾诩
鬼才:郭嘉
冢虎:司马懿
麒麟:姜维
三国是一个谋士的盛世,出现了很多的著名谋士,卧龙、凤雏、麒麟、冢虎、鬼才、毒士这六大谋士,更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卧龙指的是诸葛亮,隆中对说的刘备心服口服,帮助刘备实现了三分天下,刘备死后,诸葛亮遇上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最终苦心经营几十年,但还是没能实现匡扶汉室的愿望,只能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了。
凤雏指庞统,原在周瑜帐下当幕僚,周瑜死后,孙权嫌弃他相貌丑陋,不愿重用庞统,后来投了刘备,也因骄傲自大,相貌不佳被刘备冷遇了一段时间,但他帮助刘备拿下了益州,也能看出庞统名实相符。
鬼才指郭嘉,坊间流传郭嘉不死,诸葛亮不出的言论。他辅佐曹操期间,曹操几乎没有败绩,甚至打赢了官渡之战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影响三国走势的经典战役,但是郭嘉刚死,曹操就在赤壁来了一场大败。两场重要战役结局的巨大反差,也体现了郭嘉才华之好和他对曹操的重要性。
毒士指贾诩,贾诩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由于他的计策奇毒无比,害人不浅,所以人称他为毒士,算无遗策,这是一个毫不过誉的夸赞。贾诩一生为三个主公献了五计,却从未失算,他是三国时期才华最好之人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求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从不为民着想,也不为国着想,只为自己着想,这让他保全了自己,但也让他被士大夫阶层瞧不起。

冢虎指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时期名声最差的谋士了,但也是三国谋士中最大的赢家,因为大家争斗来争斗去,所有的胜利果实都落在了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懿才能很好,尤其是他与诸葛亮的几次较量,都被他利用诸葛亮的弱点,战胜了诸葛亮。在曹魏内部的斗争中,司马懿也笑道了最后,但司马懿不忠于主公,最后窃取了曹魏江山这一做法,让他背上了不忠不义的骂名。
麒麟指姜维,姜维的称号为幼麒麟。姜维原属于魏国,在诸葛亮三出岐山时,收了姜维。在蜀国,诸葛亮把姜维当成继承人来培养,亲自教姜维计谋,赵云教姜维武功。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又三出祁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骂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骂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