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主要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朝主要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扬州褒城历史?
始于夏商周的褒国,是我国古代建制最长的诸侯国,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蕴藏着许多历史典故和传说。这里有褒国、褒城、褒河、褒姒、连城山、祖始殿、老道寺等著名遗址,有著名于世的栈道文化,褒斜道文化,驿站文化,诗词歌赋,有天下第一驿、石门隧道、褒斜栈道、汉魏石刻、赏诗节导历史遗产。
历史上的八百诸候会孟津是什么故事?
八百诸侯会孟津说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
周武王姬发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召集了八百诸侯前往朝歌城,要征讨当时的无道昏君——商纣王帝辛。奇怪的是周武王联合八百诸侯的兵力浩浩荡荡来到离朝歌城不远的孟津,结果连战鼓都没有击响,大队人马就纷纷退兵了。本是一触即发的战争,变成一场演习,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八百诸侯齐聚首
周文王去世以后,周武王继位。当时的商纣王残暴无道,而周家则是以礼仪对待天下,因此深得民心,有很多诸侯国都愿意与周武王结盟,武王也很快就召集了八百诸侯的兵力。这八百诸侯听上去很多,其实并不算很强大,据说当时整个商朝有三千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虽然被称为“国”,但实际上的规模应该与现在的县差不多。规模小还不说,三千多诸侯国中只来了八百个,算起来也没有多少兵力,比起第二次伐纣要少得多,因为第二次伐纣的时候,周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也就是说三千多诸侯国至少有二千已归顺于周家。
孟津观兵的奇异现象
周武王领导大军前往朝歌城的时候,乘船渡河却遇到一条白鱼跳进武王船上,武王俯身把鱼杀了,还在船上摆起桌子,用这条白鱼祭祀上天;等武王到了岸上安营扎寨,却突然有一团火球从天而降,停在武王的军营上方,然后火球变成乌鸦,呱呱呱的叫起来。周围的诸侯都非常开心,认为这是好兆头,马上就可以打败纣王了!但武王却摇摇头说:“你们不知道天命啊,伐纣还不到时候。”于是大家都收兵回去了。
一帮雄心勃勃的人,带着粮草辎重,翻山渡水来到孟津,准备打一场正义之仗!结果却连对手都没看到,就草草的收兵回朝,这就是八百诸侯会孟津的故事。
周武王的第一次伐纣***没有成功,二年后再次召集盟军进行第二次伐纣。这一次他们成功了,而且相当成功,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把朝歌城攻破,创造了历史上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牧野之战。
八百诸候会孟津是泛指,你各路诸侯,由于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他拒纳忠言,滥施酷刑,还自恃大国而发动了旷日持久的征伐东夷的战争,使各种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进一步加剧。为西周的崛起提供了良机。
于是周武王率军到达孟津时,那些长期深受商纣王高压之苦的各路诸侯八百多不期而至,盟会上周武王数陈商纣王的各种罪状,表明自己继承先王未竞之业一定要消灭商朝,要求各路诸侯一定要全力协助,
孟津这个地方是我们老祖宗们非常垂青的地方,先后有西周、东周、东汉、北魏等六个王朝在此建都,有43位帝王在此诏令天下。在古代,它是黄河漕运最大的码头,而现代,又拥有我国最大的黄河水利景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很多人认为八百诸侯实际上是八个诸侯,说是“百”通“伯”,而《史记·周本纪》上也只记载了八个诸侯,分别是庸、蜀、羌、髳、微、纑、彭、濮。
那么到底是八百诸侯还是八个诸侯呢?我还是认为应该是八百诸侯,虽然《史记》上只写了八个诸侯国的名字,但也写了“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这个八百可能是虚指,但至少也有数百,绝不可能只有八个。当时天下有诸侯国(方国)可能达到一两千个,依照当时周的威信,不可能只号召过来八个,如果只有八个,岂不是打武王的脸?武王他敢去伐纣吗?
商代的方国文献资料留下的很少,甲骨文发现之后,现在的学者通过甲骨卜辞了解到了一些方国的存在。这些方国实际上都是一些氏族部落或略高于部落的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甲骨文称其为“某方”。《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那么到商代的时候,存在上千个方国或氏族部落是很有可能的。多数方国的规模很小,肯定也有比较大的方国,比如土方、羌方、鬼方、周方等。有人做了研究,说商代方国有1500多个,而通过甲骨文可以辨别的也约有150个,周初分封主要诸侯71个,而到战国时期见诸史册的诸侯国有8***个,可见很多的小国是历经夏商周三代的,比如徐国。
至于是哪些方国参加了孟津会盟,除了《史记》上记载的这八个以外,至少还有巴国。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
旧孟津古称“孟津”,现为河南省洛阳市会盟镇,至于为什么要加一个“旧”字?大概因为这座小镇真的很古老吧。远古时期,孟津有条图河,龙马负图从此河出,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八卦图,造书契、正婚姻、教渔猎,开创中华文明,被后世奉为“人文之祖”。《周易》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为感念伏羲的功绩,晋穆帝永和四年在孟津建龙马负图寺,距今已有1600余年,专为祭祀用。
“会盟”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到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八百诸侯会盟。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武王率兵讨伐。公元前1048年,武王率军来到孟津渡口,在此修筑阅兵台,参加阅兵的诸侯和部落首领人数达八百之多,史称“八百诸侯会盟津”。同时,周武王还举行了誓师仪式,即“盟津之誓”。通过这次会盟,确定了周的盟主地位,为以后灭商打下了基础。如今这里古战场的痕迹已宕然无存,只有当年周武王阅兵的观兵台,和“八百诸侯会孟津”的诸多故事代代相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主要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主要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