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削藩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削藩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汉武帝削藩的意义?
  2. 历史上有哪些削藩成/败的典型案例?

汉武帝削藩的意义?

汉武帝刘彻刚即位时,前朝吴楚七国之乱就在眼前,他不能不担心周边诸侯的强盛对中央朝廷的威胁。

汉朝削藩历史-汉朝削藩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朝中大臣鉴于吴楚七国作乱的教训,大都为屈死的晁错翻案,认为他提出的削藩之策是正确的,要求对连城数十、地大势强的诸侯国应予压制削弱。

不少大臣还在行动中实践这一主张,积极揭发披露诸侯国王的过错。

汉朝削藩历史-汉朝削藩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削藩的本质,是中央***与地方特殊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是通过国家力量来遏制特殊利益集团膨胀,进而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正义之举。理解削藩的意义,必须要从理解特殊利益集团的危害说起。

“特殊利益集团”的定义,学者众说纷纭,本文对此的定义非常简单:凡是游离于国家意志之外的,其利益指向与国家利益相悖离的利益主体,都是特殊利益集团。

汉朝削藩历史-汉朝削藩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武帝削藩,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中统一。

颁布“推恩令”和《左官律》。前127年,汉武帝***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又可使这些受封子弟“联恩尽孝”。列侯们“***喜得所愿”,拥护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同时,又借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阴谋叛乱之机,下令逮捕二王。二王畏罪***,牵连被杀的列侯、官吏、宾客数万人。武帝由此制定《左官律》和《附益之法》,前者指令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七人与诸侯王交游。不许诸侯王招纳宾客。又***用酎金夺爵等方式废掉了一些侯国。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至此,汉初分封所形成的割据势力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历史上有哪些削藩成/败的典型案例?

藩王在各朝各代都存在!能当上藩王的不在乎两种情况,一种是立下大功的,另一种是皇帝的直系亲属,一般都是皇帝的兄弟。藩王都是割据一方,有自己的封地领土,可以说都是权势滔天的人。当然,随着他们势力一天天的壮大,有些人就会有野心,从而对朝廷形成了威胁,那么也就有了消藩***,历史上消藩***不少,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今天分别说一个比较著名的。

成功的:康熙平定三藩。

这恐怕是历史上最出名的消藩运动了。不但是康熙皇帝知名度高,而且对手知名度也不低,这里的藩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吴三桂!

吴三桂本是明朝驻守山海关的大将,李自成攻破明朝,崇祯皇帝上吊,吴三桂本来是要投靠李自成的,但是李自成绑了吴三桂的家人和爱妾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李自成反目,投靠清朝,并打开山海关放清兵入关,清兵很快灭了李自成,建立了大清朝。由于吴三桂有功,所以被清庭封为平西王,受封的还有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这里已吴三桂势力最大。

到了康熙继位。吴三桂的势力已经很大,是名副其实的云南王。康熙不会眼睁睁放任一个这么大的威胁,于是决定消藩,吴三桂也不会坐以待毙,开始与大清朝对抗。

当时,吴三桂以绝对的优势能压倒大清朝,只是吴三桂没有一统天下的心。打到长江对岸突然停止进攻,要与康熙划江而治。如今看来实在可笑,但是也证明吴三桂没有反的心。这给了康熙养精蓄锐的机会,当康熙缓过劲来,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建文帝消藩。

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第一任当然是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之后,为了巩固大明江山,他效仿刘邦,封了许多藩王。不过刘邦封的是异姓王,而朱元璋封的都是自己的兄弟。

朱元璋的传位也颇具戏剧性,驾崩后,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当上皇帝没多久,就听信谗言开始消藩,而且他对自己的这些叔叔们下手极其狠,没有顾及一点血缘亲情,搞得他这些藩王叔叔***自危。当他准备对燕王朱棣下手时,朱棣不得不反,最终建文帝的皇位被自己叔叔朱棣篡夺,而建文帝趁乱逃离了皇宫,而这位皇帝的下落,至今历史上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总之他的消藩运动失败了,而且败的特别凄惨!

“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无论谁胜谁败,他们都自己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何况是那个年代呢!

“燕王扫北”正史称“靖难之变”是历史上削藩成功/失败的案例。

燕王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朱元璋在位时,在大都(今北京)镇守北方。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谪的说法,朱元璋大儿子朱彪早死,皇位传给朱彪的长子朱允炆,年号建文。建文帝为巩固***,听从大臣齐泰、黄子成的建议,大力削藩,收了不少叔父们的藩地,大大削弱了叔父们的权力。

燕王以“讨齐黄”为名发兵反抗,建文帝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出兵震压,大战有三、四年之久,最后燕王获胜,建文帝失踪,1403年,燕王攻下南京,登上皇位,年号永乐,谥号明成祖。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燕王扫北”。

燕王所过的河北顺德府(今邢台)一带,村庄所毁十之八九,百姓所胜十之一二,有“道路皆榛塞,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青磷白骨,处境苍夷,寸草不生”的景象。历史上称“靖难之变”。

你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是邢台的,那时***一带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有人众地稠的现象,而河北因天灾战乱,人烟稀少。于是有了明朝洪洞大迁民,迁民统一在洪洞大槐树下***办手续,大槐树成了迁民的根。问我祖先来何处?***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么,***老鸹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削藩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削藩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