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咸阳三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咸阳三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国里,魏的都城为什么在洛阳,而不设在长安?三国的名城里好像长安都不怎么重要?

三国里,魏的都城为什么在洛阳,而不设在长安?三国的名城里好像长安都不怎么重要?

三国时代的洛阳,在文化层面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远比作为军事基地的长安更有利于帝国的长久统治。

咸阳三国历史-咸阳三国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安地处关中盆地,四周被关险环绕,这是秦国得以东征诸侯的前提,也是刘邦得以战胜项羽的条件,立足长安的***,可以调动充足的兵粮***,在关东地区还没有出现一个统一***之前,关中的军事实力足以让关东诸国畏惧。但一旦帝国一统,维护其长治久安。除了依靠军事实力之外,还必须依靠被全民认可的文化权威,而地处偏西的关中地区,无论在战国还是秦汉时代,都不是文化精英辈出之地,相反关东地区文化氛围远胜于关中,齐鲁孕育了儒墨两家、三晋诞生了法家、而荆楚培养了道家,经过西汉二百多年的统一稳定,关东文化精英逐渐将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阳,塑造成了文化圣城,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舆论,认为帝国皇帝只有将宫城建于洛阳,才能体现***的合法性,班固的《两都赋》就将洛阳与长安作了生动的对比,并对洛阳的文化意义大加赞赏。

如果说西汉时代洛阳还只有文化力量,而缺乏军事力量的话,那当东汉建立之时,洛阳则是身兼军事与文化的双重功能。刘秀凭借河北军事力量南下攻占洛阳,并以此为首都,而长安却被赤眉军摧毁,相比之下,洛阳更加具备成为首都的资格,终东汉一朝,朝廷始终以洛阳帝国之中心,以致于当董卓贸然决定迁都时,出现了满朝大臣反对的局面。

咸阳三国历史-咸阳三国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末年,经董卓之乱,洛阳与长安都被摧毁,两座城池都不再拥有军事力量,但洛阳的文化权威力量却仍然保留下来,即便是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将霸府北迁至冀州,但当曹丕称帝之后,考虑到***合法性问题,仍然选择了迁都洛阳,反观此时的长安,却长期暴露在蜀汉北伐的兵锋之下,相形之下更显得洛阳才是帝国中心。

自东汉建立之后,长安的地位其实一直都在下降。新莽时期,长安多次被起义军攻陷,已经丧失了作为首都的战略意义。同时由于西北地区和巴蜀地区是刘秀最后统一的地区,长安被刘秀大将邓禹收复时,刘秀已经立国。刘秀的统治基础在河北地区,所以选择了居天下之中的洛阳作为首都。

咸阳三国历史-咸阳三国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三国时期,长安已经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而且这一地区一直处在动荡之中。先后被多位军阀占据。曹魏立国之后,长安更是抵抗蜀汉北上的前线地区。蜀汉的多次北伐目标都设定为长安。所以,曹魏不可能将首都定在这里。首都所具备的首要因素就是安全,所以大多数的国家都会将首都放在腹地。

长安是关中的核心,把守潼关与函谷关之后,几乎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以抵御大量来自东方的攻击。而在三国时期,曹魏面临的攻击是来自于蜀中,函谷关的险要几乎就是形同虚设。所以说,长安的地位自然是一落千丈。

其次,从经济上来讲,东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东汉时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大型的庄园和世家很多都是在中原地区建立起来的。曹操选择自己的封地首都为邺城,绝对是明智的选择。邺城既有漳水环绕,又有良田沃野,东西南北都没有明显的敌人。而且,邺城又与许昌较近,可以很好的监控许昌也可以作为败退的战略后方。从地图上看来,许昌、邺城、洛阳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三角形,鼎足而立,既可以用于防守也可以有效掌握周围的区域,所以,魏国才能保持长久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咸阳三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咸阳三国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