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济源夏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济源夏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代皇帝都在哪个城市建都的?
  2. 北纬35东经112是哪里?
  3. 工匠民俗有哪些重要特点?
  4. 对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你怎么看?

历代皇帝都在哪个城市建都的?

一、夏朝

济源夏朝的历史-济源夏朝古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阳城河南登封

2、安邑山西夏县西北

济源夏朝的历史-济源夏朝古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阳翟河南禹州

4、斟鄩河南洛阳偃师

济源夏朝的历史-济源夏朝古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商丘河南商丘

6、帝丘河南濮阳

7、纶城河南商丘东

8、原河南济源

9、老丘河南开封杜良乡国都里村

10、西河河南安阳东南

二、商朝

1、亳河南商丘南汤

2、嚣河南郑州仲丁

3、相河南安阳西河甲

4、耿山西河津祖乙

5、庇山东菏泽郓城祖乙

6、陈留河南开封南庚

7、奄山东曲阜南庚

8、殷河南安阳小屯盘庚

9、朝歌河南淇县纣王

三、西周

1、岐周陕西宝鸡 文王

2、丰京陕西西安 文王

3、镐京陕西西安 武王

4、成周河南洛阳 成王

5、犬丘陕西咸阳 懿王

四、东周

1、洛邑河南洛阳

五、秦朝

1、咸阳陕西咸阳东北

六、西汉

1、洛阳,河南洛阳

2、栎阳,陕西西安

3、长安,陕西西安

七、新朝

1、常安,陕西西安

八、东汉

1、洛阳,河南洛阳

2、许昌,河南许昌

九、三国

1、魏:洛阳,河南洛阳

2、蜀:成都,四川成都

3、吴:建业,江苏南京

十、西晋

1、洛阳,河南洛阳

十一、东晋

1、建康,江苏南京

十二、南朝

1、宋:建康,江苏南京

2、齐:建康,同上

3、梁:建康,同上

4、陈:建康,同上

十三、北朝

1、北魏

①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北

②平城,山西大同

③洛阳,河南洛阳

2、东魏

①邺,河南安阳北

3、北齐

①邺,同上

4、西魏

①长安,陕西西安

5、北周

①长安,陕西西安

十四、隋朝

1、大兴,陕西西安

2、洛阳,河南洛阳

北纬35东经112是哪里?

济源市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夏朝时曾作为都城称“原”,秦置轵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24年的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19***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市)。2005年升格为省辖市(按正地级市所有行政管理机构配置)。 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73.3万,是中原城市群14个核心发展区城市之一。2017年3月被确定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是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

济源位置黄河、淮河并称“四渎” ,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邻接晋城市。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十三朝古都洛阳,东接太极故里焦作。

济源是国家卫生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市。

工匠民俗有哪些重要特点?

工匠民俗重要特点就是师徒制!徒弟拜师傅需要特别庄重的流程,首先师傅要认可徒弟的人品,过了师傅考察这一关,然后就需要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了,师傅召集所有同门师兄弟,还会盛情邀请德高望重的人。

敬茶,逐一拜见同门师兄弟,师傅对徒弟说下期许。。。

对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你怎么看?

”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小时候听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诫我们不能说谎。在史书上记载了一件事与这个寓言故事非常相似,那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位美女叫褒姒,这位美女非常古怪,一生之中很少欢笑!她的儿子伯服出生也没给她带来笑容,她荣升为皇后也不为此而笑,她的儿子被封为太子也没让她笑出声来。唯一能令她开怀大笑的事情竟然是”戏耍诸侯“!

据《史记》记载,周幽王为博取褒姒一笑而点燃烽火台,召唤众诸侯的兵马前来救援,然而众兵将赶到现场后却发现只是一场玩笑,只能愤愤离去,此时的褒姒就像是打开了狂笑模式的开关,开怀大笑!周幽王掌握了开启褒姒的”笑点开关“后,经常有事没事就去触碰这个开关,不断地点燃烽火,不断地引起褒姒大笑。各个诸侯国的国君感觉自己的智商被周幽王按在了地上,还擦出了火花,于是非常生气,决定不再相信这个昏君。后来周国首都丰镐真的受到敌人攻击,周幽王命令点燃烽火寻求四方诸侯的支援,但此时已经没人再相信他了。周幽王因此而亡国。

烽火戏诸侯的疑点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西周因褒姒而亡。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有着太多的疑点,让人很难相信西周会因此事而亡。

疑点一、西周战时通讯是烽火还是击鼓?

根据《史记》的说法,周幽王是通过点燃烽火台的方法来戏耍诸侯,但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却是以击鼓的方式,因此在褒姒”笑点开关“的材料问题上,史料就出现了分歧。如果我们再往前去探索,翻开《诗经》来看,里面对西周灭国的记载只有短短八个字:”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诗经》的成书时间比《史记》和《吕氏春秋》都要早,但却没有记录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只是说西周因褒姒而亡,这里面就给大家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由此可见,”烽火戏诸侯“或者是”击鼓戏诸侯“的故事,都是后人想象的。

疑点二、烽火台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烽火台在古代只是充当战斗通讯的作用,当烽火台被点燃后,周边的军事营地会看到那里起了战火,马上进入戒备状态,至于是否发兵支援还要看情况,如果战地那边有派人来求援才会出兵,不然贸然出兵有可能自己的阵地也会丢掉。

烽火台的布置都是以点带线,彼此间可以相互遥望。如果敌人要进攻,肯定是从边缘地区杀进来,古代又没有飞机,不可能直接就进攻人家的首都!从西周的地图来看,周幽王当时地处丰镐地区,而进攻他的是犬戎部队。从犬戎至丰镐还需要经过其他的诸侯国,因此最先点燃烽火台的肯定不可能是周幽王,而是地处边缘的那些烽火台!

疑点三、诸侯兵马岂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按照”烽火戏诸侯“的说法,周幽王命令点烽火台后,援军马上就到了,发现情况不对又掉头回去,说的好像这些援军就驻扎在丰镐城外一般。现实却非如此,西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远的有隔几个省,近的也至少隔了一个地级市。这么远的距离,古代又没有汽车飞机,行军速度非常缓慢,就是最近的诸侯国赶到首都丰镐也要十天半个月时间。这么长时间的等待,褒姒也能笑得出来吗?反正我是笑不出来。

”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故事,从《吕氏春秋》的时候写入史册,后来司马迁也依葫芦画瓢,给这个故事增添了一些色彩。从更早的《诗经》中可以看出,作者把西周灭亡的责任都归于褒姒,其实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黑锅。西周到了周幽王时期已经非常衰弱,最明显的就是成康时期,“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但到了周幽王时期已经出现了三千多条”肉刑“的刑罚。由此可见当时西周的社会环境已经不那么太平。

西周的灭亡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后,各诸侯国之前的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不管褒姒有没有出现,西周都会走向灭亡。从东周也可以看出,虽然东周经历了四百多年,但东周时期的周天子已形同虚设,完全不能行使天子的权力。史书上把西周灭亡的责任都推给了褒姒,这也是男权主义的一种体现,好像是要告诉世人:男人是不会错的,错就错在女人的引诱。司马迁的这个故事真是一个千古谎言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济源夏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济源夏朝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