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的经典难忘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宋朝的经典难忘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宋朝重大的历史***。不用说那么详细,直接列举***名称即可?
960年赵匡胤建国
993年—996年李顺、王小波起义
1004年契丹辽国南下,阻于黄河,宋辽订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
1043年庆历新政
1068年王安石变法
1119年—1121年方腊、宋江起义
1127年金取东京,俘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1127年 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为宋高宗,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1206年 韩侂胄北伐。
1267年—1273年 宋蒙襄樊战争。
1279年 宋元厓山海战,宋败。陆秀夫背幼主跳海而死,宋亡。
大宋历史故事?
《水浒传》是一本故事性颇强、极具历史价值的***。***中以108位宋朝禁军中的不法之徒为主角,讲述了他们团结一心、誓与天下为敌,反对宋朝皇帝专权、废民于无形的故事。这本***中的故事充满了很多历史人物和***,让读者充分了解宋朝的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的情况。这些故事不仅仅娓娓道来,而是让人感到历历在目,深刻而又生动。
关于宋朝的详细历史,有没有推荐的记录片?
《宋少帝陵之谜》***用电影和纪录片相结合的方式,用故事化和戏剧化的手法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触摸最真实的历史层面。
透过本片的镜头,揭示了南宋少帝赵昺在新会崖山投海殉国的历史***,并寻求到赵昺的陵墓为何会坐落在深圳赤湾。再现了南宋末年发生在广东珠江口一带宋元决战的悲壮篇章,揭开南宋末代小朝廷终结于珠江入海口的历史真相,以视觉冲击引发观众凭吊历史之幽情,并进一步引发有关王朝更替的深层思考。金国几次南下灭北宋?
2次。1125年秋,金国出动十二万大军兵分两路南下攻宋。北宋朝廷惧怕金国的兵威,出重金求和,结果金军在收钱之后先是退兵,但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又再度南侵。公元1127年初,金军占领北宋京师汴梁(今开封),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贵卿、朝臣都成了金军的俘虏,北宋灭亡。历史上将这一***称为“靖康之变”。
宋朝历史上有哪些未解悬案?
我是文史青城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纵观宋朝历史,最大的未解悬案应该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死了,即所谓“斧声烛影 千古之谜”。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纪》上只说了两句话:一句是“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一句是“受命于杜太后,传位于太宗。”一代开国之君突然驾崩,正史上合计仅有区区不足50字记录,这不得不说很不寻常。对于皇帝来说正史如此草率的记载简直就是藐视皇权,罪当万死。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草率,只能说真实的情况可能真的很不简单。
宋朝初年的文莹和尚在他专门收集宋初至仁宗时期的朝野轶事的《续湘山野录》中记述道:至所期之夕,御太清阁以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地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门,召开封尹,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数寸。太祖引柱斧翟懓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太祖已崩矣。太宗受遗诏,於柩前即位。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开宝九年(公元 ***6 年)十月二十日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到湖边观看天象。开始时天气晴朗,皇帝很高兴。突然间阴云四合,狂风大作,居然下起雪雹来,宋太祖赵匡胤心中不悦,召来弟弟开封尹赵光义对酌,喝得高兴。尽行避守候在外面的宦官、宫女只是远远看见屏风之上,烛光摇曳,人影散乱,赵光义时时离席,好像不胜酒力的样子。喝完酒已经是三更时分,大雪已在地面积了数寸。赵匡胤在用斧头斫雪,一边斫着,一边望着赵广义叫道:“好做!好做!”后来就睡了,鼾声如雷。赵光义也睡在皇宫内。将近五更,周遭寂无声息,光义突然说:皇帝死了。于是光义接受了遗诏,在灵柩前即了帝位。
这一段文字出现的比较早,主观成分也似乎较少,然而却留下了许多疑团:赵匡胤之前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的征兆却突然驾崩;赵匡胤驾崩后史书没有记载其死因;赵光义居然可以留在宫里睡觉;宦官、宫女不应该离开皇帝,却居然全数离开;赵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究竟是什么意思?赵广义缘何着急忙慌的在赵匡胤灵柩前就即了帝位?
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在当时就讳莫如深,各种史书也语焉不详,真实情况可能会永远湮没在历史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的经典难忘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的经典难忘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