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归晋后的晋国历史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归晋后的晋国历史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不同的国家都曾统一天下,三国归晋的时期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三国归晋,晋国在位持续了51年。通常说的晋国都是西晋,并不包括东晋。 基本资料: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西晋为时仅51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共5个皇帝。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种方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都是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形成割据势力,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晋帝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晋王朝宣告结束,东晋就此开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如果从220年曹魏灭亡东汉,随即蜀国吴国相继建立,到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正式归晋共计60年。
晋国是谁创的?
唐叔虞
西周时期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创世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母王后邑姜。在封地唐国,史称唐叔虞。
周成王幼冲即位后,周公旦摄政,带兵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启以夏政,强以戎索,政绩斐然可观,成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创世人,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晋国是司马炎所创立的,自从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彻底掌控了曹魏大权,在司马昭灭掉蜀汉后,司马炎继承司马氏权利,他逼迫魏末帝禅位于他,建立晋国,后派大将杜预灭掉东吴,自些三家归晋
晋文公死后,强大的晋国分裂为三国给后人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教训?
1.说起教训其实和大部分朝代一样,君主自身原因能力不足且昏庸无道大权旁落所致。
首先晋国的制度与后期许多朝代极其相似,都是选用有能力的臣子***君主治国理政富国强兵,本身没有太大过错甚至于在当时优大于劣。
其次重用亲族就不一定国运昌久,可以多看看读读春秋历史,多少国家衰落或亡于宗族争夺权利的***中,晋国先前就是三乱于宗族争权。
再次晋文公流亡途中被多少人欺辱和看不起,但他身边总是有那么几位朋友兼臣子不离不弃,对他关心备至呵护有加,倘若是我也会重用分权给他们,至少他们对我是真心实意的,不会去依赖所谓的离心的宗亲关系。
2.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政治上,权力下移。天子只是名义的共主,出现了春秋五霸,这是分封制留下来的隐患。问题继续发酵,后来各诸侯国公室开始衰落,私家崛起,也就出现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以及三桓乱鲁。其中,三桓之乱是宗室内重造成的,而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由于外重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分封制的恶果。法家很敏锐的看到了问题的关键,要求进行改革,削弱奴隶主贵族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官僚体制,强化中央集权,法家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3,晋文公死了二百多年,才发生三家分晋,
这说明了:
1.分封制的实施,使大臣权力加重,挟天子以令诸侯
2.是分封军队,大臣拥有兵权,拥兵自重
3.分封六卿,大臣左右国政,君臣不分
想防止大权旁落,尾大不掉的现象发生,加强中央集权,主要的思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归晋后的晋国历史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归晋后的晋国历史背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