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开皇之治真实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朝开皇之治真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开皇之治”?
  2. 开皇元年?
  3. 古代什么是开皇盛世,如何理解?
  4. 历史上"开皇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

什么是“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

隋朝开皇之治真实历史-隋朝开皇之治真实历史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开皇元年?

开皇(581年二月—600年十二月),是隋朝***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名称,历时20年。

自杨坚建立隋朝,便十分重视道教对社会的作用,他自称“朕祗奉上玄,君临万里。”并对道教之符箓图谶大加运用。他的开国年号“开皇”,即是取材于道教灵宝派。《隋书·经籍志》说: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

隋朝开皇之治真实历史-隋朝开皇之治真实历史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云笈七签》卷六亦曰:“及开皇劫,以此妙经,生天立地,大圣应于始青之中,号元始天尊。”依此,则“开皇”为道教的一“劫”之始,表明天地间又一个新纪元的到来。杨坚取此为年号,正是力图证明他依天运而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而他则像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那样济度众生,开劫度人。时朝臣王劭在上杨坚的书中曾说:“又年号开皇,与《灵宝经》之开皇年相合。”《三洞珠囊》卷八亦称:“似元皇君号开皇元年,隋家亦象号开皇元年是也。”这些都说明,隋文帝杨坚的开皇年号具有道教神学的象征意义,并直接取自《灵宝经》文。

古代什么是开皇盛世,如何理解?

开皇盛世指的是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的一段经济文化繁荣景象。不过唐玄宗的这个盛世,更多功劳是他奶奶武则天打下的基础,和乾隆盛世沾了爷爷康熙、爸爸雍正的光类似。

隋朝开皇之治真实历史-隋朝开皇之治真实历史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开皇盛世虽然繁荣但是虎头蛇尾,唐玄宗晚年贪图享受荒废政事,宠信一些奸佞小人。结果导致了藩镇割据,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唐王朝也由盛转衰。

开皇应该是隋文帝杨坚的年号,他开创的是开皇之治。而不是唐玄宗,唐玄宗的年号是***,他开创的是***盛世。

开皇之治对后世的影响我想有以下八方面:

1、三省六部制

隋之前的北周,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按照《周礼》六官,制定了一套朝廷运作机制,但《周礼》是古代乌托邦式的政治制度,华而不实。杨坚上位后,果断废除了这一制度,实行了“五省六部”制。五省分别为:尚书省、内史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负责图书典籍)、内侍省(宦官),因秘书省与内侍省职权较轻,后世去除。六部分别为:吏部、礼部、兵部、度支(户部)、都官(刑部)、工部,与后世没有变化。

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既起到了相互制衡,避免纰漏,又起到了加强皇权的作用,这一制度影响深远,一直沿用的清朝。

2、全面大一统

从五胡乱华算起,中原大地经过了270年的战乱。杨坚结束了严重分裂的局面,从疆域上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更为重要的是,五胡民族已经彻底汉化,***与胡人不再是势不两立的关系。人民强烈要求统一与和平,渴望将全部的精力投入生产中,改善自己的生活。杨坚顺应时代潮流,制定了一系列轻徭薄赋,促进生产的政策,使国家迅速繁荣强大起来。

所以,隋不但从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文化与民族关系上也完成了大一统。

3、科举制

门阀制度腐朽没落,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隋文帝果断废除了只看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实行以考试取仕的科举制。到隋炀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开设明经、进士等科,全国范围内选举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行,结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第禁锢,给寒门学子提供了进身之阶,有着划时代的进步,影响了此后的1300年。

4、颁布开皇律

隋文帝还颁布了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开皇律》,虽然《开皇律》律文不过500条,却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伟大一步。唐朝的《唐律》就直接沿袭《开皇律》而来,连他的敌人都是认可他的。尤其《开皇律》在人道主义上有极大进步,它废除了以前那些惨无人道的“五马分尸”、枭首、宫刑等酷刑,只保留斩首和绞刑两种,后世直到清末都沿袭着这两种极刑。

5、均田制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适应,自诸王以下至都督,多至百顷,少至四十亩。以此同时,内外官按其品级高低授给职分田(职田),多至五顷,少至一顷。内外官署还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顷。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并课树以桑榆及枣。其园宅,率三口给一亩,奴婢则五口给一亩,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癣田,以供公用。"

隋制十八岁为"丁",二十一岁为"成丁"。成丁便可授田并课役,六十岁则还田,隋所授之露田桑田皆如北齐之数,但狭乡每丁仅20亩。而贵族官吏有受田之优待,永业田可多至百顷,职分田五顷。故隋之均田己略为变质。

6、府兵制

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文帝下令府兵全家一律入州县户籍受田耕作,变军籍为民籍,兵土本人则由军府统领。这一措施不但使农业户口大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更适应了民族融合和时代趋势,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

隋朝时期针对府兵制做了革新。公元590年,隋文帝针对府兵制作了重大革新;军士仍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可与家属起编籍造册,隶属于州县;有了不变的住处,既可按均田令分得土地,从事农作生产;同时还要按规定轮番到京城值宿,或者担负其他职责。

隋朝***对于府兵统领细则,则沿用"魏、周***时期十二大将军的原有制度“但变更为十二卫,每卫配置大将军,全部听命于皇帝一人。各卫所统领各个兵府,兵府"也就是府兵的基本领导机构,隋炀帝执政时期改称为應扬府,由郎将和副郎将一起统领。

隋朝***时期,在府兵制度上的变革,让府兵制度逐步和均田制度紧密贯串起来,因此更加稳固了府兵制。同期还将府兵的统制权鸠集在中央,逐渐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帝位。

7、经济繁荣

隋朝统一全国后,短暂时间内,人口达到了890万户,唐最繁荣的***之治最高峰人口也不过820万户。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8、兴建大兴城

唐朝繁盛的长安城,令无数***墨客向往!长安城就是隋重新选址兴建,当时叫大兴城。城市规划城墙皇宫基本上都是隋朝打好的底。

隋高祖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隋大兴的总设计师宇文恺,他精心设计了大兴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大兴宫的修建拉开了大兴城修建的序幕。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 ,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大兴城外郭城即京城,周长367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约为现代西安城的7.5倍。城内除宫城、皇城外,其余为居民区。隋大兴城这种城结构,使***机关集中,官与民分开,开一代都城设计之先河,为后世所仿效。

历史上"开皇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

谢谢邀请。自百万英雄推出后,这种问题越来越多,答案简单,是隋朝隋文帝时期。隋朝因为存在时期短暂,再加上唐代之极度繁荣,长期被忽略,甚至被诋毁,但隋代实际上是个伟大的朝代,隋文帝杨坚也是一个伟大的帝王。

隋朝之第一伟大是结束中国的大分裂,重新统一中国。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初都长安,开皇三年迁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结束一个***时代,恢复统一,开启一个伟大时代,隋朝与隋文帝可谓伟大。


隋朝第二伟大之处在于确定了很多此后中国的基本制度。

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上非常有创建性。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并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这些制度建设为中国的长期稳定创造了基本条件。

开皇为隋文帝的年号,以上的壮举基本都在这个时期完成,所以开皇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与唐太宗之贞观之治并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开皇之治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开皇之治真实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