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研究夏朝历史途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研究夏朝历史途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黄河历史大事件?
  2. 甲骨文上有与夏朝有关的记载吗?

黄河历史大***?

1、大禹治水的故事

研究夏朝历史途径-夏朝研究最新进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研究夏朝历史途径-夏朝研究最新进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1947年夏,***、刘伯承率晋冀鲁豫***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林则徐治理黄河。

研究夏朝历史途径-夏朝研究最新进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名闻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个“能人”。嘉应观建成106年后的1831年,林则徐出任河东道河道总督,负责黄河中下游防汛。林则徐沿黄河两岸千里巡视,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无一垛不量,无一厅不拆”。

甲骨文上有与夏朝有关的记载吗?

甲骨文的发现,给中国的史学家出了个难题。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中国的远古历史不仅不被国外史学界认可,甚至中国自己人都在否认,疑古派代表人物有顾颉刚和胡适。胡适:“东周以前无一字可信”。顾颉刚:“夏商周是全不可信的,中华五千年是胡说八道”。而司马迁的《史记》,更被说的一文不值。

甲骨文的横空出世,不仅让商朝得到了国内外史学界的认可,而且让质疑《史记》的学者闭上了嘴。

但令史学家哭笑不得的是:证明了商朝存在的甲骨文,却也同样证明了夏朝的不存在。

因为在甲骨文里,不仅是没找到夏朝,连夏这个字都没有。

1:首先就是甲骨文里面根本连夏这个字都还没发明,夏这个字是一直到周初才发明出现,怎么可能有人拿根本还没发明的字来替自己朝代命名的。

2:那会不会是夏人商人对夏朝的称呼不是夏而是其他?比如冬,春等,很不幸的是,甲骨文里面根本找不出能和夏朝类比的朝代。

3:甲骨文里面既然连夏字都没有,当然没有任何夏朝的纪载,出现了只有周人知道夏朝,而推翻夏朝的商人却不知道夏朝的怪事。

4:商最早的先主也找不到任何说他们在夏朝当官的事迹,相反的,他们都早已称王,比方说比较出名的王亥,史记里说王亥是夏臣,但在甲骨文里面,王亥就是个王,而且是最伟大的王之一,根本就不是任何人的臣子。

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弘曾经主张考古要从史书中独立出来,给良渚文化敲锣打鼓的西方权威伦福儒也表示:考古不应该成为验证史书的工具。既然甲骨文连个夏字都没有,非要从中找出夏朝来可能是缘木求鱼了。

中华大地,史前的文化遗址是遍地开花,但奇怪的是,发现的商以前遗址和中国史书记载的根本就是两回事。挖出来的都是史书上没写的,史书上写的反而挖不到,二里头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不管龙山文化,仰韶文化, 三星文化,良渚文化,中国史书上根本没记载,反而有写的尧舜禹夏根本挖不到。

商周甲骨文没有夏字,但有与夏朝有关的记载。

一、土方。《诗经》说:“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过去一般认为这是大禹用土治水的意思。不过在甲骨文中发现了“土方”这一部落。据卜辞,土方、鬼方是和殷商战争罪频繁的两个部族,郭沫若先生认为土方大概在今天山西北部,即夏朝被灭亡后的夏民族。有不少学者支持这种说法,但主流还是认为禹敷下土方是用土治水的意思,土方族是否和夏有关还存在疑问。

二、杞国。周代的杞国被认为是夏后,《史记·陈杞世家》说:“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这就说明杞国在商朝就存在了。而甲骨文有“杞侯”的记载。杞国和商国还有联姻,甲骨文有女子名叫“妇杞”。不过,在周代杞国似乎没有宋国享有宾礼的规格,被称“侯”甚至“子”,而不是像宋国固定称“公”。

综上,甲骨文确实有与夏朝有关的记载,一为土方、一为杞国,但这两个部族,是否就是夏朝后裔,仍然还存在一定疑问,所以并没有达成共识,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考古成果能够证明。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研究夏朝历史途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研究夏朝历史途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