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对宋朝战败的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对宋朝战败的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金灭辽、北宋;南宋和元联合灭金;元又灭南宋;这些亡国君主的结局怎样?
  2. 宋夏灵州之战,赵匡胤开辟的北宋为何屡屡战败?
  3. 为什么历史上拥兵百万的宋朝,老是一直打败仗?

金灭辽、北宋;南宋和元联合灭金;元又灭南宋;这些亡国君主的结局怎样?

(1)辽君,北宋两帝:均被金捉去而死。

历史上对宋朝战败的人-宋朝败给了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辽国末代君主耶律延禧,就是《天龙八部》里的耶律洪基的孙子,耶律洪基死的时候,立他为下一任君主,他在位的第十三年,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

一开始耶律延禧还没把完颜阿骨打当回事,可是派去镇压的辽兵全部失败,才开始重视起来,不过为时已晚,完颜阿骨打于三年后称帝,攻打辽国,势如破竹,最后耶律延禧被金人俘虏。

历史上对宋朝战败的人-宋朝败给了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宋宋徽宗与虎谋皮,联金灭辽,结果引狼入室,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都被金人捉去,受尽羞辱。

耶律延禧在1128年病逝。

历史上对宋朝战败的人-宋朝败给了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徽宗在1135年病逝。

宋钦宗在1156年病逝。

另有一说,金人为了取乐,让宋钦宗和耶律延禧比赛打马球,宋钦宗从马上跌落而死,耶律延禧被金兵乱箭射死,当时为1156年。

(2)金帝:***而死。

金哀宗是金朝最后一位皇帝,在蒙古和南宋联合灭金的时候,金哀宗向宋理宗提出联合抗蒙,因为金朝一灭,蒙古就会灭宋,但是宋理宗不听,最后金哀宗***。

金哀宗临死前,不愿意做一个亡国之君,就决定禅位给将军完颜承麟,完颜承麟即位不到三个时辰(一说半天),就被蒙宋联军所杀。

南宋认为金哀宗是金朝最后一位皇帝,而历史上也有认为完颜承麟是金末帝的。

(3)元惠宗:痢疾死。

元朝末帝元惠宗,被朱元璋赶到蒙古草原,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灭亡。

不过元惠宗并没死,他仍然在和朱元璋对抗,历史上成为北元。

元惠宗后来得了痢疾而死。

明朝以1368年朱元璋称帝为开始,此时北元被明朝成为残元,故元,一直派兵清扫,1688年北元天元帝被也速迭儿(鞑靼可汗)所杀,北元灭亡。

总结一下就是,北宋,辽被金灭,金被蒙古和南宋灭,南宋被蒙古灭,元被蒙古灭。

宋夏灵州之战,赵匡胤开辟的北宋为何屡屡战败?

宋朝军事实力几乎是大一统朝代中最弱的,除了保卫京师的禁军有一点实力以外,其他的地方部队没有抵抗在刀尖上培养出来的西夏军队的实力,

再加上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动用精锐部队的时候很少,宋朝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基本上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

后来就连三十万禁军,也在经过了多年的"太平"之后,变得相对孱弱,无法抵抗金军的攻击并最终导致北宋灭亡,宋与西夏的战争至此也基本完结。


宋夏之间的灵州之战是在宋神宗年间,北宋对西夏发动的一起大规模战争,最终以北宋惨败而结束。

北宋出动30多万大军,并分5路,进攻西夏。西夏集结了10万多人,对抗大宋。由于并分五路,并未制定不同的进攻路线,也为设置最高统帅,全靠宋军临阵发挥。

开始的时候,由于宋军军势浩大,连下西夏数城,西夏诱敌深入战略,宋军前期进展顺利。但是由于深入敌国,导致宋军补给不上,只能减缓攻势。西夏军便集中兵力打击宋军,宋军各将领为了争功,都互相退后腿,使得西夏都一一击破。最终宋军大败而归,西夏大获全胜。

注: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历史上拥兵百万的宋朝,老是一直打败仗?

宋朝立国319年,却有200多年一直处于对外战争中。尽管宋廷的军队数量庞大,但在对外战争中却屡屡战败。究其原因,或与其本身的政策缺陷、军队内部隐患以及周边对手实力强悍等有关。

一、政策缺陷

我们在这里探究的,主要是“重文轻武”与“强干弱枝”这两个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

北宋的创始人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禁军统帅,即殿前都点检。有一次,他率军出发去抵抗北汉契丹联军的进犯,途经陈桥驿时,被部下“强行”黄袍加身,由此篡夺后周江山,建立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江山到手后,赵匡胤开始思考如何稳固***。他有感于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军事***不断,以及担心日后有人效仿“陈桥兵变”,夺了他赵家王朝,因此,决意抑制武将势力的发展。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宋太祖曾问计于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熟悉兴亡之道,对本朝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有过思考,于是欣然答道:“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的话,正合赵匡胤的心意。他先是通过“杯酒释兵权”,轻松解除手下部属的兵权。而后,把各地藩镇的税收、人事调动等权力和精兵、物资等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朝统治者***取的一系列削藩的措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保障赵家王朝的作用。终宋一朝,武将叛变动摇根基的事几乎没有发生。

不过,这一政策也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宋廷打压武将,重视文臣治国,以至于文臣的地位高于武将。许多重大的军事行动,最高统帅往往由文臣担任。而许多文臣不谙武事,临阵时常缺乏胆魄,指挥失策,导致战事不利。另外,宋廷***取“强干弱枝”的策略,把各地的精兵及物资收归中央,导致每有强敌来犯时,地方无法组织起强大有效的抵抗,或者调度效率低下影响作战从而让入侵者长驱直入。

二、军队内部隐患

宋朝的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其真实战斗力却大打折扣。

宋廷把养兵视为“百代之利”。当遇到灾害年景的时候,就把大批的难民招募入伍。因此,宋军数量虽多,但战斗素质并不高。此外,宋军内部还存在士兵疏于训练,长官***,任意虐待士兵等问题。由此可见,虽然宋军数量可观,但内部各种隐患决定了其战斗力的低下,以至于在实际对外战争中常常败在彪悍的游牧民族铁蹄之下。

三、周边对手实力强悍

宋朝是很强,但它的邻居比它更强,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仔细分析当时宋朝所处的周边环境,就可以看出,从西夏,辽,再到金,蒙古,一个比一个彪悍,一个比一个野心更大。它们如狼似虎,垂涎宋朝这块肥肉。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宋朝本应该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军,时刻提防外敌入侵。然后,历史恰恰相反。宋朝非但没有锻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反而***取“重文轻武”的策略,处处警惕武将,打压武将。这种做法,从现在来看,虽然在防范武将叛变篡夺赵氏江山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在防范外敌侵占消灭赵氏***方面则起到消极作用。

此外,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的原因还包括朝中投降派势力较大,面对强敌总是屈服妥协,难以一直保持强硬斗争到底的态度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宋朝拥兵百万,为何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的原因的分析。读史明智,以史为鉴。宋朝的经验值得后人好好吸取,尤其应该注意到: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有时候数量倒是其次的,真正令人生畏的,是全员训练有素和战斗意志顽强,这才是一支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对宋朝战败的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对宋朝战败的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