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年少成名的历史人物宋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年少成名的历史人物宋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轼年少成名的诗句?
《浣溪沙》北宋.苏轼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这是苏轼初出茅庐之作,当时他才22岁,正由老家眉山乘船返回京城,此时的他虽已中进士,但名气与后来的他相比确实还是相去甚远,这也是这首词会被严重忽视的原因之一。名气不大,但全词短短几句却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特别最后“月明千里照平沙”一句更是够惊艳,令人眼前一亮,令人不得不感叹:初出茅庐的苏轼就已是锋芒毕露。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几岁中举人?
在明朝时期,有一个考试狂人,12岁中举19岁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敢跟皇帝对着干,他就是杨廷和。
杨廷和,四川成都人,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曾担任湖广提学佥事,主要负责教育方面的工作,想必才华挺高。杨廷和很小的时候,亲戚朋友无不夸他聪明,脑子转的很快,能够举一反三,领悟能力超强,经常被邻居当成榜样管教自家的孩子,甚至有人断言,他日后的成就肯定超过他父亲。
踏入学堂之后,杨廷和很快脱颖而出,成为班里的学霸,除了在考试时故意漏几题不写,每次都能考满分,甚至老师不会做的题目,小杨同学都能分分钟给出言简意赅的答案。未满十岁时,杨廷和已经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自然成了小秀才,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十里八村的村民纷纷到小杨家里拜访,一睹小神童的尊容。
杨廷和笑而不语,压根不把秀才的身份当回事,心想:你们真没见过世面,不就是小小的秀才吗,只要我愿意,考取进士犹如探囊取物。如果别人这么想,要么脑子进水了,要么在吹牛皮,但对于实力超强的杨廷和来说,所有吹过的牛,他都能把它们变成现实。
公元1471年,杨廷和到省城参加乡试,放眼望去,跟他同一考场的读书人,年纪最小的也有二十岁左右,三四十岁的更多,也不乏五六十岁的老者,而小杨同学只有12岁,那些叔叔爷爷辈的考生,甚至认为他走出地方了。考试成绩出来后,小杨以优异成绩中举,要知道,古代中举的概率很低,大约为百分之三,比现在高考的难度大很多。
现在十二岁的孩子,大多都在读初中,极个别天才或许会进入科大少年班,杨廷和则是天才中的天才,不过古代没有“少年班”之说。中举之后,杨廷和再也不只是村子里文化人,在全省都非常知名,无论走到哪里,鲜花和掌声都持续不断。
担心儿子成名太早不利于以后的发展,毕竟杨廷和还是个12岁的孩子,智商高不代表心智成熟,所以他父亲没有继续让他参加会试,而是让他沉淀一下,反正不着急。杨廷和19岁那年,父亲觉得他历练的差不多了,送他到京城参加会试,跟前几次考试一样,他没有一点失误,轻轻松松中进士。
众所周知,古人想考中进士,可以说难如登天,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连北宋最具才华的大神苏东坡,二十岁才中进士,而杨廷和19对就达到这种高度,称之为考试狂人丝毫不夸张。杨廷和第一份工作是翰林院庶吉士,没多久他就请了长***,一是为了回家结婚,二是给自己充电。
此后多年间,杨廷和历任翰林修撰、翰林侍读、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年少成名的历史人物宋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年少成名的历史人物宋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