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考试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考试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周朝的国家干部和人才选拔是怎么样的?

周朝的国家干部和人才选拔是怎么样的?

周朝,是一个以分封制为国家制度的王朝,它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组成的王朝。因为周王朝是分封制王朝的性质,决定了周王朝势必是一个贵族社会。所以,在周王室有威严的西周和春秋时期,周朝的国家干部和人才选拔机制是以“世禄世卿制”为基础,以各种不同方式的“考察制度”为***的一种人才选拔流程,简单的说,就是王爵世袭,由诸侯国将本国的贵族举荐给周王室,周王室对其进行考察决定是否录用的制度;战国时期,因为周王室的威严不在,各国都有了一套自行选拔人才的标准,“世禄世卿制”终结。

夏朝历史考试要求-夏朝考试制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禄世卿制

周王朝代替商王朝建立的时候,根据亲属关系和功劳大小,分封了很多的诸侯(公、侯、伯、子、男);诸侯的下面,也分封了诸多的贵族(卿、大夫、士),他们世袭罔替,不能随意任免。在这样的贵族统治的基础上,就诞生了“世禄世卿制”的干部选拔制度。

夏朝历史考试要求-夏朝考试制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禄世卿制”的干部选拔首先有一点就已经确认了,就是你的“级别”在当上国家干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你是贵族,继承了家里的爵位,你才有资格参与国家干部的选拔。等到诸侯需要用人的时候,他会在贵族里面进行考察选拔,选出优秀的人才,给予“实职”,如果没被选上也不要紧,你反正是贵族,世袭的,有足够的待遇来生活;如果你足够优秀,你还会被诸侯推荐给周王,周王会对你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合格,你就从“地方干部”变成了“国家干部”,如果你在“国家干部”的位置上干的好,很有可能会晋升爵位了。

当然,除了“爵位”世袭之外,有些官位甚至都是“世袭”的,比如太史一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这类官位一般出现在具有一定技术性的地方,比如前面所说的太史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像负责农业的、负责制造的一些官职,也都是家族世袭的。

夏朝历史考试要求-夏朝考试制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围绕“世禄世卿制”的考察方式

当你被举荐给“周王”的时候,“周王”就会***取一定的方式对你进行考察,来看你是否符合当“国家干部”的条件,这些考察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方法:

1、“案名察实”法。在诸侯给周王推荐国家干部的时候,需要在推荐信上详细的写明推荐的理由,有何优秀的品德和才能,周王在接到推荐信之后先进行审查,如果觉得合适,便派人按照推荐信上的内容对其进行考察,看他的实际表现是否如推荐信所说的一样,通过考察之后,再由周王对其的“治国理政”能力进行考试,考过方能入朝为官。后演变为“三选制”,即地方(诸侯)举荐、君王面试、分管领导(直属上级)考察。(太公谓文王曰:“君好听世俗之所举者,或以非贤为贤,或以非智为智。君以世俗之所举者为贤智,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贤,是以世乱愈甚。”文王曰:“举贤奈何?”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君以官举人,案名察实,选才考能,则得贤之道。”——《反经》)

2、六德、六行推选法。即地方围绕“六德”、“六行”、“六艺”对符合选拔条件的人来进行层层考察,每三年为一个周期推选给周王一次,在周期内要进行五次选拔,由低到高分别是秀士、选士、俊士、造士和进士。“六德”指的是“知、仁、圣、义、中、和”,“六行”指的是“孝、友、睦、姻、任、恤”,“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战国时期的多种选拔制度

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威严不在,各国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自己的一套选拔制度,这个时候,“世禄世卿制”基本已经不负存在了。

1、客卿养士制度。即门客制度。由于各国开始互相之间大肆征伐,所以各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异常高涨,为了争夺人才,于是诞生了客卿养士制度。各大贵族敞开大门,招收各种门客,只要你来了,能展示出一定的才能,你便能在这里落脚,成为贵族的门客,一旦国家有某方面的人才需要,这些门客便会被举荐给国家。在这种制度下,出现了很多我们耳熟能祥的人物,比如以“养士”出名的有战国“四公子”——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以“门客”出名的有毛遂自荐的毛遂、弹铗长歌的冯瓘、刺秦的荆轲等等。

2、军功累爵制。即论功行赏,以军功给予爵位官职。这一项的代表,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在变法之前,秦国实行“世禄世卿制”,而商鞅在变法时废除了这种制度,《史记》记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在变法中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进一步的调动了平民的积极性。

在此之后,中国的人才选拔先后经历了“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科举制”出现之后,成为了我国古代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它一直实行了几千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在科举制未出现之前,在中国古代王朝的选拔人员制度是世袭制和举孝廉制度,举孝廉始于汉朝,而之前呢特别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以出身和能力来决定是否任用你!

周朝属于奴隶制王朝,它与秦以后的制度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制度是分封制,秦以后是中央集权制!所谓分封制就是把天下分封给功臣和宗室,由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实行各自为政的制度!

周朝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在等级森严社会下平民是没有任何做官资格的,就算你大才也不会被任用为官的,而有一种平民有才者可让上举荐去做官,这种人就是落魄的贵族平民,如大名鼎鼎的张仪,虽说到他这一代已是一个平民,但在那等级森严讲究出身的社会中,毕竟他还是贵族后裔,所以他可以很容易让人推荐做官的!

讲究出身和贵溅是奴隶王朝用人的标准

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所封诸侯周天子是不会去过问和干涉的,这点类似于现今美国的联邦制度,各州只是合作关系!

在王室和诸侯国的卿和士大夫,哪怕是军队的官都是世袭而来,没有出身低微并祖上不是贵族的当官!所以在周朝时想要做官,你必须是贵族后裔和世代为官的才能被任用为官!

在汉朝以前,科举制还没有诞生,封建王朝的人才选拔主要依靠世官制度和“贡举”,而世官制度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

世官制度,主要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除此之外,由于西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亲属和功臣,被封的各诸侯在其诸侯国内也同样按分封制原则对卿、大夫分封,卿、大夫实际上便是当时的地方官员,“贡举”人才便是由地方、基层逐级往上推举选拔,是为乡举里选。

世卿世禄制在商周中前期,利大于弊;在东周后期,弊大于利。

商周中前期,属于扩张时期,且生产力低下。

此时世卿世禄制的好处主要是:

1.利于稳固统治中层,并一致对外扩张,完成滚雪球似的原始积累;

2.对于王朝中央统治者,利于王朝统治范围扩大,消灭外来威胁,转移内部矛盾,加强统治;

3.利于转移社会平民层及奴隶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从而开始转向世卿世禄这个新阶层。

此时世卿世禄制的弊处主要是:

1.不能保证世袭官位的人能力都合格,不能保证管理有效性;

2.世袭官位逐步形成世族诸侯,向上对中央***构成隐患,向下逐步占有更多社会***,加剧社会矛盾。

东周后期,王朝疆域已开拓至当时的极限,生产力逐步提升,***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内部矛盾激化。

此时世卿世禄制的弊处主要是:

世袭官位导致形成的世族诸侯实力积累雄厚,诸侯挑战中央,诸侯间攻伐,诸侯内部攻伐分裂,社会战乱动荡,百姓不得安宁。

此时世卿世禄制的好处主要是:

1.逐步壮大了贵族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2.间接促进了社会在完成快速原始积累后,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化,大幅促进了社会改良;

3.为封建制度的初创奠定了基础,引发了社会秩序重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考试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考试要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