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失传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朝失传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夏朝的一手文献?
关于夏朝最早的文献记录应该是清华简里面的一篇“尹诰”清华简里面的尚书是2000多年前的战国竹简。真实性应该比后世新编尚书要高很多了。
在清华大学2008年7月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出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
而这批战国时期的真实《尚书》恰恰也记载了夏朝。
清华简里“尹诰”释文如下:惟尹,既济。汤感:“有‘一’,得!”尹念天之败西邑夏,曰:“夏自绝其有民!亦惟厥众——非民亡与守邑!厥辟作怨于民,民复之用离心,我捷灭夏。今后胡不监?”挚告汤曰:“我克协,我友——今惟民,远邦归志。”汤曰:“呜呼!吾何作于民,俾我众勿违朕言?”挚曰:“后其赉之其有夏之金玉;日邑,舍之;吉言。”乃致众于亳中邑。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大概的意思就是:汤信任伊尹,伐夏,取胜。汤感叹:“与民同心,乃得其位!”伊尹念及天之亡夏,曰:“夏乃自绝于天下。君王若不爱民,谁愿为其守城?桀邪僻害民,众叛亲离,我遂能迅捷灭夏。今天子鉴之!”又诚恳的对汤说:“我若真心助人,人遂以我为友——今与民同心,则天下归服。”汤曰:“呜呼!我该怎样做而树立威信?”伊尹说:“把夏桀搜刮来的金玉分赐给众人;废弃日邑;善言教导、安抚百姓。”于是汤把众人都召集到亳中邑。
目前关于夏朝的最早纪录是《尚书》中的《五子之歌》。
夏启病逝后,长子太康继位共29年。但实际上掌握***的时间只有2年。由于贪玩,被后羿夺去国政。这就是“太康失国"。
太康的五个兄弟左等右等不见王兄归来,就联口做了《五子之歌》。歌中唱到:我们祖先大禹曾经教导我们,百姓是国家之本,本稳固了,国才安宁。君王应勤于政事,用心治理好国家。倘若贪恋酒色、好游猎,大兴土木地盖宫殿,那么迟早会失民心,导致亡国。想想大禹,身为万邦之长,将天下治理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他是多么伟大啊!今天,太康不遵祖训,荒废政事,弄得百姓恨我们,使祖先基业被人颠覆,让我们陷于凄苦之地。太康啊!你酿成大错,我们心中是多么伤痛!
《五子之歌》公私分明、爱憎分明,唱出了对大禹的无限怀念丶对太康的无比怨恨。
后羿后又被小人寒浞杀死。直到少康才夺回***,史称"少康中兴“。
周陵被盗的真正原因?
答:
周陵被盗的真正原因:
近百年前的中国,时局动荡,外敌环伺,当时的***无心也没有能力对大墓及其出土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监管与科学发掘。据资料记载:1928年-1932年,金村先后有8座大墓被盗,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东周文物。这批稀世珍宝大多数都流散到了海外。
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西周已经存在竹简书籍,西周古墓可能出土失传的先秦古籍,甚至出土夏朝和商朝的史料。
二是西周取代了商朝,西周王陵中一定保存着大量商朝国宝。
三是西周史料和文物本身就比较匮乏,如果挖到任何一座西周王陵,都有可能改写上古历史。
盗过,近百年前的中国,时局动荡,外敌环伺,当时的***无心也没有能力对大墓及其出土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监管与科学发掘。据资料记载:1928年-1932年,金村先后有8座大墓被盗,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东周文物。这批稀世珍宝大多数都流散到了海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失传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失传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