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韩城汉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韩城汉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冯翊世家起源?
冯翊。三国魏改左冯翊,置冯翊郡,长官称冯翊太守,治临晋(今大荔),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北周时废置。隋唐时曾改同州为冯翊郡。
古冯翊郡的郡治所在地——大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自秦厉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1年)设临晋县始,曾有过临晋、怀德、华阴、南五泉、武乡、朝邑、冯翊、河滨、河西、临沮、同州之称,今大荔县是1958年由大荔县、朝邑县、平民县合并而成。黄河、洛河、渭河从境内流过,且渭、洛二水在大荔汇合,流入由南北走向折为东流的黄河,是古代出入秦晋的关隘和交通要道,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为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
自古以来,冯翊就是汉族吉氏的起源地,冯翊郡乃最早的吉氏郡望,冯翊堂为最老的吉氏祖堂,故“吉氏是一家,天下无二吉”之说广为吉氏宗亲所知且已形成共识。由于历史上吉氏族人迁徙频繁,加上信息和交通的闭塞,因而上演了许多宗亲迁徙即失联的离散悲剧。
迫于失联,历代冯翊堂各分支或分堂的吉氏族人基本上都是各自修谱的,能够联宗合谱的寥寥无几,这一状况致使如今编修《中华冯翊堂吉氏统谱》极为困难
最早的史学家?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
比德(Bede Venerabilis,约673—735),是最早出现在英国历史上的卓越学者、历史家,被尊为“英国史学之父”。
他在中世纪早期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奋力撰述,著作等身,为英国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确实是值得尊敬的。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编年史家,神学家。7岁入修道院。30岁任神甫。毕生居住在修道院中,从事宗教活动和撰述。史学成就卓著,被尊为 英国史学之父。
而绝秦赵之欢的绝什么意思?
意为: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
该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战国前403年至前221年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战国后期是封建割据诸侯纷争最严重的时期。赵国处在四战之地尤其是西邻强秦的威胁最大。本篇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二人为维护赵国的利益彼此搞好团结的事迹。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韩城汉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韩城汉朝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