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114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114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拉撒路是公元前什么时候的历史人物?
  2.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的服饰?
  3. 历史上的匈奴民族跑哪里去了?

拉撒路是公元前什么时候的历史人物?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汉朝历史114-汉朝历史纪录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的服饰

中国古代的服饰从用骨针做工具,用野兽的筋做线,以兽皮、树皮、树叶为面料,制作出简单的遮盖物-原始衣裳开始,中华民族的服饰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史,逐步走向实用且美丽。其中,我最喜欢汉代的服饰。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汉代四百余年间,纺织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汉代的丝绸,产量大,品种多,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制作出来的衣服更加的美观大方。

汉朝历史114-汉朝历史纪录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曾出土汉代丝织品114种,其绚丽精美令人叹为观止。这批丝织品颜色多样,花纹图案种类繁多。上图中的这种纱衣,质地轻薄 ,身长128厘米 袖通长190厘米,只有49千克重。

汉代服饰的款式,男女服饰的设计特点都有很大的改进,男装样式以大袍为多,衣身比较宽松,衣袖肥大,袖口收紧,不分贵贱都可穿着。女子的服饰通身紧窄,长可曳地 ,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漏足。无论男女服饰都很美观大方。

汉朝历史114-汉朝历史纪录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罗马的皇帝以穿着中国的丝绸服饰在剧院看戏为荣,可见当时的汉服响彻中外。

我最喜欢宋代服饰。

宋代的男***饰大体上沿袭唐代,一般都是交领或者圆领的长袍。

官员们的朝服是方心曲领的。

官员公服是曲领大袖,腰上束革带为主要形式。

普通百姓一般穿布衫和罗衫,内衬叫做汗衫。

宋代的命妇多穿大袖上衣,长裙,霞帔。

仍以衫、袄、褙子、裙、深衣为主。

而普通女姓多穿窄袖短衣,下身长裙或长裤,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小褙子,显得秀丽典雅,而且不影响日常劳作。

宋代服饰的主要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由于纺织业非常发达,刺绣、印金、彩绘等在服装上运用广泛,所以衣服质地轻薄飘逸,非常秀秀精致。

宋制汉服也很适合现在穿着,就如同穿上阔腿裤加背心加防晒衫一样,清凉,不累赘。

宋代男子多喜欢簪花,蓄胡,女子多喜欢戴花冠,画珍珠妆。


我最喜欢的是唐朝 因为服装精美 大气下面给大家说下唐朝服装的样式

唐装即唐制汉服,其种类多样。一种是传统的襦,裙装,这种风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人们总说到的衣裳二字,其实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实是指现代所说的裙子,衣与裳分开。

这种妇女的服饰不是连衣,而是分两截的穿法一直延续到明末。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领或对襟系上带结,下面的裙子围起来系上长长的裙带,上衣或者掖里面或者自然的松散着,后来这种松散的上衣不断加长,一直覆到膝盖部,就后来发展成了明代的褙子。

外面直接套上罩衫,罩衫一般都很华丽,基本上都是拖摆至地,有的达几余米,比如,有的袖阔4尺,裾曳地达到5尺,因此,如同后来的欧洲一样,衣摆的长短决定着妇女的身份地位。

罩衫一般都是广袖的,广袖就是人们常看到的宽大的袖子,唐代的广袖基本呈方片形,类似今天的和服袖子。另外还有一种晚唐时期的礼服,都为宫廷命妇所著,称为钗钿礼服。

到了中晚唐时期,服装中加强了华夏的传统审美观念,开始复古,从以显出女子身材为主逐步恢复到秦汉那种宽衣大袖,飘逸如仙的风格,服式越来越肥,这种风格定了型一直影响到后期华夏女装的基本理念,既宽松随体肥大,这自然在后来也成了礼教所要求的对象,柔和自然,无形无欲。

唐装指唐制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或布扣。代表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

唐装中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

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历史上的匈奴民族跑哪里去了?

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以强大的快速移动作战的攻击力,威胁中原***。秦朝曾修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汉初,匈奴曾围高祖刘邦于白登山七天七夜。西汉被迫***取和亲政策,以维持边境的相对稳定。

西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停止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出兵北击匈奴。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漠北战役大败匈奴,解除了其对中原王朝近百年的威胁。

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与东汉友好,而北匈奴继续侵犯骚扰东汉边境。东汉永元初年(公元89年),北匈奴被东汉和南匈奴击败(班固燕然勒功),匈奴大部分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余部后来慢慢全部融入汉族。

目前,史学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欧洲的匈牙利是历史上匈奴人西迁发展而来的,但这一学术观点争议较大。以现有的史料分析,历史上曾经叱咤蒙古草原的匈奴,应该是一部分融入汉族和其它民族,一部分西迁后不知所踪。

可以准确的说,匈奴人原本就是华夏族的一支。汤灭夏朝后,夏桀的残部逃往西北,也就是河西走廊一带,然后世代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匈奴的雏形。由于地处草原地带,所以慢慢形成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人的生活习性。

战国时期,秦国变法图强,兼并六国,匈奴人在草原上也迅速崛起。并且开始南侵,占领秦国的“河南地”一带。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第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开始反击匈奴。大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将匈奴人赶出“河南地”,并在高阙、阳山、北***等地设置了44个县,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同时,秦朝开始修筑万里长城,屯兵20万防御匈奴。

楚汉之争时,秦军内调,边务空虚,匈奴人趁机南下越过长城,占领马邑以北的广大地域,而且还经常入境劫掠,边关百姓深受其害。刘邦建立汉朝后,与匈奴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突,结果以刘邦被围白登山七天后用计脱险而告终。从此,汉朝对匈奴人***取积极防御的措施,同时也开始了又女人换和平的屈辱史。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向匈奴人送去了汉朝的第一女人,标志着汉匈和亲的历史正式开始。并一直延续到汉武帝前期。

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汉武帝开启了汉匈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诣在彻底消灭匈奴人,从根本上改变折辱的局面。经漠南、河西、漠北三大主要战役之后,匈奴人远遁草原深处,从此匈奴人幕南无王庭。

汉昭帝、宣帝、元帝时,匈奴人持续势衰,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归汉,并三次到中原朝见汉朝皇帝,后来提出做汉家女婿的要求。经几次恳求,汉元帝只好将宫里“最丑”的女人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从此,匈奴人对中原王朝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东汉和帝时,匈奴人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盘据漠北草原。公元89年,汉和帝派大将窦宪联合南匈奴出击北匈奴,双方军队会战于稽洛山,北匈奴死伤无数大败而逃。大将军窦宪“燕然勒石”,北匈奴彻底消失,南匈奴与汉民族融合。

那么,历史上北匈奴到底去了那里?

对此我国史学家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倒是欧洲史学家有了更为详实的记录。如果从时间吻合度上讲,匈奴人最终去了欧洲。昔日的草原苍狼一路艰难跋涉,为寻找和建立他们的梦中家国,先后用了200年时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迁徙壮举。

匈奴人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也就是今天的伊犁河游一带;第二站是康居,今天的锡尔河上游东部;第三站是阿兰聊,已经到达欧洲边缘。

从公元375年开始,匈奴人开启了征服欧洲血腥而辉煌的历史时代。到公元445年,匈奴人先后灭掉、征服和占领了,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罗马帝国、日尔曼部落、色雷斯、南俄罗斯、波斯帝国、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等,从公元448年到公元450年,匈奴帝国的版图达到极盛

而公元433年建立的匈奴帝国,是匈奴人最辉煌的一章,也是最后的一章。此时,匈奴人历史上出现了一位***人物阿拉提,他的强大让所有的欧洲人感到恐惧和无望,也让所有的欧洲人为之蒙羞和胆寒。

公元453年,匈奴帝国的伟大领袖阿拉提遇刺骤亡,匈奴人走向衰落。开始匈族人撤到匈牙利一带,后来又撤到乌克兰一带。最终因遭受外族入侵而土崩瓦解,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的匈牙利人就承认他们是匈奴人的后裔,并且与我国西北地区一些匈奴人后裔有着许多相同的生活习俗,并且说话的尾音也相同。

匈牙利的著名诗人,曾经有一首诗,诗中吟唱的他们的祖先就是来自遥远的亚洲。

感谢朋友点赞和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114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114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