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罪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罪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汉桓帝、汉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
***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
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东汉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原心定罪是什么意思啊?
春秋决狱,又称“引经断狱”,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的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解释和适用法律。 其原则之一是原心定罪。孔子处死少正卯就是“原心定罪”的典范: 孔子任代理宰相之职,将学者少正卯处以***。罪状如下:
第一、“心逆而险”。
只是主观的认定他居心阴险,并无不法的行为。
第二、“行僻而坚”。
行为怪诞,不接受劝告。
第三、“言伪而辩”。
说谎话而坚持是事实。
第四、“记丑而博”。
记忆力强,学问也渊博,但所知皆丑陋。
第五、“顺非而泽”。
自己的错误,却把它粉饰为好事。 孔子强加给少正卯的五大罪名贯彻了他推行的“原心定罪”原则。以“心”作为定罪的根据。汉朝统治者推行《春秋》决狱,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原心定罪”。
【名称】原心定罪 【拼音】yuán xīn dìng zuì 【解释】追究他心里的动机来确定有无罪过或罪过轻重。【出处】《汉书·哀帝纪》:“《春秋》之义,原心定罪。
原心定罪是春秋之义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汉儒把它当成司法审判的基本原则。其内容是在审判中重点考察犯罪者的动机是否合乎儒家道德,如不合乎,必须严惩;如合乎,虽犯法亦可从轻论处。
这一审判原则从道德至上的立场出发,过分强调了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而相对忽视了犯罪的客观事实,从而为酷吏任意安置人罪打开了方便之门。
汉朝哪些行为是***?你怎么看?
1***:大体上与秦朝相类似,有弃市、腰斩、具五刑、夷三族等,汉朝与秦朝不同的有“殊死”,殊死即斩首,据《汉书·高帝纪》记载:高帝六年,令曰:“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师古作注曰:“殊,绝也,异也,言其身首离绝而异处也。所以,殊死就是斩首。
2肉刑: 宫刑,在汉朝又叫腐刑或蚕室刑;
斩右趾,在汉文帝除肉刑时改为弃市,在此之前之后,都存在;
斩左趾,汉初曾沿用秦朝的斩左趾,在汉文帝除肉刑时改为笞五百,经景帝减少笞数,最后确定为笞二百;
劓刑:汉初也曾沿用秦朝旧制,在文帝除肉刑时改为笞三百,景帝时期减为笞一百。
黥刑:后改为髡钳城旦舂。
这两种在汉朝都算是***。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之人受到酷刑而死?
大家好!我是小阎子,下面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千古一相李斯!
说到有名之人受到的酷刑,就不得不说说千古一相李斯当年被施以的多种酷刑:黥、劓、刖、宫、笞刑、断舌、腰斩、醢。
黥(qíng):用刀在人脸写字并将墨涂在伤口上,这样伤口就不褪色,作为犯罪前科证明,也有一定的侮辱作用。比如英布也叫做“黥布”。
劓(yì):割去鼻子。受到此刑的人面貌丑陋,于是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偏僻的地方了此残生。(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刖(yuè):把脚砍掉,有时候也把手一块砍下来,看行刑官的心情。(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宫(gōng):割去男子的***、女子则用木棍敲击下身来破坏其生育机能。这种刑法对于受害者不但肉体痛苦,而且心灵受辱。(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笞刑:用竹板或荆条***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断舌:对于口出狂言和诽谤领导的人,将其舌头割下来。(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腰斩:用重斧将***从腰部砍作两截,残忍至极!(图片可以百度,这里不显示)
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这种刑法比较恶心!
临刑前,李斯叹着气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意思就是我还想和你一块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去追逐野兔,还能实现吗?这句话令人动容,若是当年没有出山,只在上蔡当一个小官,那么结局就不会是如今这样了。
千古一相李斯,生前享受荣华富贵,却受此等酷刑而死,令人唏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罪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罪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