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16条历史冷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16条历史冷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时期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说明其历史意义?
唐时期有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创新,分别是三省六部和科举制。
三省六部: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大事的场所。
意义,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科举制:唐代是科举制度的奠基期。唐代科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进士科的崛起,并成为了士子出身人仕的首要途径。唐代开诗赋取仕之风,大大促进了诗歌的繁荣。通过科举考试,把作诗投入仕之道,这必然促使世人对诗的努力学习和钻研。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诗成了知识分子学习、钻研的必修科目。
意义,冲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有利于扩大官吏的来源,有利于提***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选拔官员的一定公平公正。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
1.三省六部制,该制度的创立,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2.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朝是中国历经长时期战乱后重归统一的时代,为了适应新的局面,巩固统治,隋统治者***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其中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度是最重要的改革创新措施之一。而唐朝基本延续了隋的制度,在此基础上予以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国家一直沿袭的政治制度直到清末。
相对于以前复杂、低效的***机构,隋在中央设五省,因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和尚书省下辖的吏户礼刑兵工六部为最主要的***机构,以上机构一般概要称为三省六部制度。
唐朝时宰相名额扩大并设立了政事堂,并吸收低品级官员参与宰相事务,这有利于发挥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更加是为了加强皇权,反映了曹魏时代以来皇权和相权的争斗。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适应了统一大帝国建立后提高行政效能和扩大统治组织的要求。
历史上隋朝,为何只传了两代?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超,但是这两个王朝,又都是了不起的王朝,因为两朝君主都为制度的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动了其他统治阶层的蛋糕,招致贵族势力的联手反击,最终被无情的推翻。
所谓“焚书坑儒”、横征暴敛、大兴土木、穷兵黩武,有真实的部分,但更多是被刻意抹黑。
利益才是权力变更的诱因
以秦朝为例,嬴政确实是继承秦国数代先辈的遗志,东征西伐,完成最后的统一。然而更实际的情况是,六国贵族仍然有一抗之力,只不过寄希望于重新分封,没有必要闹得鱼死网破。直到郡县制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旧贵族们的幻想,到了撕破脸的时候,于是各种串联、挑拨、煽动、抹黑,将秦帝国推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又抓准时机,组织联军,一举推翻秦帝国。只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项羽和刘邦两朵奇葩,一个不听指挥,一个不按套路出牌,两人轮流坐庄,逐渐消除了旧贵族的影响力。
这是一次积极的变革,经历了秦朝的失败,汉朝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更加完善,也为今后几千年的封建君王统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秦朝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权利的变更是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
同理,隋朝的灭亡,也不是简单的暴政,而是杨广动了贵族阶级的蛋糕。嬴政切蛋糕的刀子叫“郡县制”,杨广的刀子叫“科举制”。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隋朝的灭亡,根本原因同样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激化,因为科举制打破了贵族阶级对人才选拔的垄断,使豪门失去了延续的保障。抵触和不满的情绪一旦产生,就难以消除,如果再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迎来爆发。
杨广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其实不重要,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给他的画像,皇帝的好坏都要通过作为来评判。从既有的事实分析,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杨广是一位积极有作为的皇帝,再进一步说,应该是一位激进的皇帝。
科举制也好、大运河也罢、再或者是三征高句丽,他都是想搞一些事情,如果不是被杨玄感背后捅了刀子,随即被贵族推翻,这些事都将是他的千古功绩,与秦皇汉武不遑多让。
可惜的是,杨广步子迈得实在是太大了,科举激怒了贵族,运河耗费了民力,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执意强征高句丽,他没有察觉到贵族们的异心,也没有感觉到民怨沸腾,依旧大步流星的向前走,只听“呲啦”一声,裤裆撕裂蛋扯破,不久便一命呜呼了。正应了葛子的一句名言:酒一口一口喝,路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
不同时期,发生不同的***,却有相似的结果,是因为世间存在普遍的规律和联系。秦朝也好,隋朝也罢,它们都是开拓者,是完善制度的先驱。但是历史无数次的证明,第一个站起来的往往也会第一个倒下,陈胜吴广是这样,杨玄感是这样,红巾军也是这样。只有这些先驱迈出第一步,后面的人才有机会追随他们的脚步继续前行。
因此,隋朝的灭亡,有杨广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制度完善过程中激化了矛盾,当这个矛盾发展到不可调节的地步,就会迎来爆发,破而后立。
杨广做了他该做的,为后世肃清了贵族垄断,只不过一时不慎,原本的丰功伟业,变成了同归于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16条历史冷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16条历史冷知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