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重要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重要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汉历史故事?
有苏武牧羊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苏武等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单于修好,由于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劝其投降。苏武宁死不屈,坚决不降,被迫沦为匈奴的奴隶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后才回到汉朝。
西汉初年出现的治世局面?
西汉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
西汉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
原因是实行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政策,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的内容包括***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文景之治的意义是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为汉武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道家思想登入殿堂。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
无为而治。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与民休养生息,***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
汉朝有哪些历史典故?
汉代历史典故灿如星河,数不胜数,具体有:死灰复燃、昭君出塞、前车之鉴、汗流浃背、
汗马功劳、楚汉之争、暗度成仓、捕风捉影
衣锦还乡、家徒四壁、赴汤蹈火、大材小用
安如泰山、唇亡齿寒、防微杜渐、拔帜易帜
断袖之癖、拔帜易帜、狐疑不决、后来居上
汉官威仪、聚米为山、噤若寒蝉、口不二价
夜郎自大、口不二价、牛衣对泣、千钧一发
悔过自新、破甑不顾、让枣推梨、人面兽心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绝世独立、倾国倾城
投笔从戎、舍本逐末、尸位素餐、率马以骥
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画地为牢,终不可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金屋藏娇、望尘莫及、五里雾中、先发制人 异军突起、颐指气使、一丘之貉、一决雌雄 债台高筑、约法三章、置之度外、专横跋扈 不学无术、差强人意、豺狼当道、重蹈覆辙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志者事竟成; 推心置腹、投笔从戎、入室操戈、一问三不知……
想到一个“苏武牧羊”的典故。
先说苏武是谁,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是代郡太守苏建之子,也算是西汉时期的名门望族了。
(代郡:今河北蔚(yù)县代王城)
众所周知,汉武帝治下的大汉,与匈奴发生了多次战争,但大汉与匈奴也曾有过蜜月期。
这段蜜月期就发生在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即位(鞮:dī),奉行与大汉友好往来的外交政策,于是首先向汉武帝发来以示有好的书信,并因汉高祖刘邦时曾与匈奴和亲,便遵循古礼,尊称汉武帝为“丈人”。
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
为了表达对且鞮侯单于主动示好的重视,汉武帝当即决定,派遣苏武等一百多人出使匈奴,苏武便奉命以中郎将的官阶身份,持节前往。
所谓中郎将,是西汉时负责统领皇帝禁军的武将官职,为皇帝身边近臣,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苏武的品阶很高,这也足以看出汉武帝的诚意,而“持节”,持的正是符杰,为汉代时大臣们手中所持符令,算是一种传达命令的信物,另外随苏武通行前往的,还有之前大汉扣留的匈奴使者。
可没曾想,苏武到了匈奴以后,前期各项事务均十分顺遂,且鞮侯单于也表达了对于汉武帝的尊敬,可是就在苏武完成使命即将返回大汉的前夜,匈奴高层突然发生内乱,身份敏感的苏武因此受到牵连,被且鞮侯单于扣留在匈奴。
在被扣留期间,且鞮侯单于要求苏武归降匈奴,反叛大汉,多次进行威逼利诱,苏武却始终坚守气节,宁死不降。
后来且鞮侯单于没了办法,干脆找来卫律劝说,卫律是何等人呢?
因为他的父亲是匈奴人,后来归顺汉朝,因此卫律虽然身为胡人,从小却在长安长大,因此对汉族了解颇深,自己也被汉化,所以成年后的卫律回到匈奴,受到且鞮侯单于的重用,由此在苏武被扣留期间,且鞮侯单于便安排熟知***文化的卫律去劝说。
首先卫律通过许以***厚禄的方法,劝说苏武判汉,可苏武始终态度坚决,宁死不降,卫律一看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于是在酷寒腊月,时值天降大雪,且鞮侯单于便把苏武囚禁到户外的大地穴之中,使其受尽严寒之苦,既不给水,也不给粮,受到如此残酷对待的苏武,非但没有放弃信念,反而渴饮雪水,饿食羊皮,最终且鞮侯单于得知苏武如此数天不死,惊为天人,便在苏武奄奄一息时将其放出。
《汉书·苏武传》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这时的且鞮侯单于才明白,原来一个人的意志,足以支撑他在无比险恶的环境中存活下去,心里愈发敬重苏武,然而又不想让如此忠义之士返回大汉,既然软的硬的都不行,干脆就想了一个昏招:
把苏武流放到贝加尔湖畔的冰原去牧羊。
且鞮侯单于试图用这种方法,消磨苏武的意志。
而且当时的贝加尔湖畔荒无人烟,且鞮侯单于也觉得,即使不放苏武回去,凭他一人之力,也难以在极北酷寒之地存活多久。
然而苏武却始终满怀信念,他坚信有朝一日能够回到家乡,在贝加尔湖畔牧羊的时候,他每天独自一人,手持当初出使匈奴所带的符杰,唯一和他作伴的,就只有一群绵羊,四周广无人烟,能果腹的食物,就只有野果和山林里的野鼠,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意志顽强的苏武,凭借惊人的毅力,顽强生存了整整十九年。
《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直到年轻的苏武,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由于时局变换,曾经下令流放他的且鞮侯单于已经去世,而汉武帝也早已驾崩,到了汉昭帝即位,大汉与匈奴之间的外交也趋向于平稳,于是汉昭帝便遣使去匈奴,要求将苏武放回。
但当时的匈奴方面却谎称苏武已死,于是使者无奈返回。
第二年,使者再去,这次却说汉武帝射落一只飞鸟,鸟的脚踝处绑着一封苏武的亲笔书信,声称自己始终在北海放羊,请求大汉将其带回家乡。
匈奴单于听闻此言,当场大惊失色,认为飞鸟能飞到大汉,是上天的旨意,于是许诺会尽快放回苏武。
到了汉昭帝始元六年,被囚于匈奴整整十九年的苏武,终于荣归故里,长安城的百姓纷纷夹道欢迎,***都赞颂他是坚守气节的大丈夫。
在匈奴被关了整整二十年,苏武始终宁死不降,期间凭借一人之力,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贝加尔湖畔生存下来,不得不说这就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奇迹,而其本身展现出来的爱国与忠义之气,也被传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为后世赞美颂扬,经久不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重要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重要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