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有什么特殊性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有什么特殊性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为何三国的迷特别多,谈资也多如此突出呢?
  2.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混乱和分裂的时期,却只有三国时期很出名,对此你怎么看?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为何三国的迷特别多,谈资也多如此突出呢?

谢谢邀请。关于这个问题,简单谈一谈吧。

三国历史有什么特殊性吗-三国历史有什么特殊性吗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唯有三国的粉丝特别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三国时期从历史架构上恰好适合古典文学的历史创作。

三国历史有什么特殊性吗-三国历史有什么特殊性吗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广义的三国从汉末大乱开始,到三分归晋结束,大致时间不到一百年,经历了一个从合到分,从分到合的阶段。而其中***部分,从190年董卓之乱到264年蜀汉灭亡,为74年,基本上是一个正常人较为长寿的一生,折合成王图霸业则是一个***的2-3代人传承的全程。这个时间段的好处是,既有历史沧桑,又不至于太离散。而且这半个多世纪,经历的是大帝国完全崩乱-形成诸多诸侯-归并成为三家-三家混战-最终一统,起伏有致,既足够精彩,又不太乱。

其余的乱世时代,东周列国时间太长,楚汉争雄、隋唐更替、明初和明末时间太短,东晋十六国***更替太乱,南北朝时间既长更替又乱,至于其余如杨家将、岳飞传、燕王扫北等则基本是同朝代下单主线,张力不够。

三国历史有什么特殊性吗-三国历史有什么特殊性吗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个性和魅力。

三国群雄其实很多都是个性强烈,包括现在许多人的偶像曹操、司马懿。但能让三国时代成为大众津津乐道谈资的,主要还是刘备、诸葛亮这一对君臣。刘备是底层不屈不挠奋斗数十年终成正果的典型,诸葛亮是千秋忠臣鞠躬尽瘁的典型,团结在他们周围的蜀汉集团,本身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执着追求理想的团队。兴复汉室这个梦想,大约也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理想化的***目标。而这样一个***,经历了从白手起家,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再到逆境中崛起成就一番事业,最后多次奋斗,最终无力回天,这样一个悲剧色彩很强烈的过程,具备最好的舞台化效果。

历史上很多其他的君臣搭档和团队,很多能力胜过他们的,功绩胜过他们的,性情胜过他们的,但是综合魅力都不及此。这个突出的人设,使得整个三国时期由此更容易得到民众的喜好。

第三是罗贯中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必须说明,三国能在中国诸多朝代中得到追捧,与三国演义的宣传密不可分。包括易中天当年品三国,拿着三国志指责三国演义这里也不对,那里也不符,到现在网上沿袭这种风格发标题党文章的也如过江之鲫。然而,易中天之所以要品三国而不是品宋朝,易中天以下这些人之所以要拿三国开涮,而不是拿春秋战国或者杨家将开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不然,你去论一论说岳全传中啥地方和宋史不符,估计都没人理你。

当然,三国演义也不是罗贯中一人功劳。由于前述三国时代的特殊性,早在罗贯中之前,便有大量的三国题材民间文艺作品问世流传,如宋元时候的三国杂剧,还有元朝的全相平话三国志等。正是在这些作品基础上,罗贯中去芜存菁,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秋名作,也让三国时代,从此高居中国历朝历代之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谈资颇多的三国历史,印证了乱世出英雄,乱世多英雄的发展规律。更因为是在元未明初时出了一个叫罗贯中的读书人。

——罗贯中;元末明初***家、戏曲家,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学巨著;而且被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于全世界。

——后世人们,着迷于“三国”历史和人事,以及说不完的“三国”故事,皆因罗贯中笔下的人物脍炙人口,情节使人着迷;如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尽忠尽责,鞠躬尽瘁;张飞的粗犷勇猛,忠心事主;周瑜的智谋过人,且心胸狭隘。桃园三结义的友谊情;三请诸葛亮的谦卑心;只能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心的自私人。作品生动引人,使之“三国”故事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故事,体现的是作者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及其他所精通的军事知识,心理学知识,智谋学识,公关学,人才学••••••。罗贯中要是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经验和执着的理想追求,何以可成之为这般全才,写出如此扣人心弦的文学巨著。没有《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后世之人咋有可能如此着迷于“三国”时代的人和事呢?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混乱和分裂的时期,却只有三国时期很出名,对此你怎么看?

有关三国时期之所以为何会如此出名,其实很多人第一个想法就是《三国演义》了。没错,一本《三国演义》,以及它之前和之后的层出不穷的三国故事,使得这一段历史的传唱度极高。但是,仅仅是因为一本书吗?

明清时期,有过很多描述乱世历史的***,除了《三国演义》,还有《残唐五代演义》、《隋唐演义》等一大堆演义***。但是为什么只有《三国演义》一枝独秀呢?

这要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个是历史的混乱程度,另一个是所宣传的思想。

实际上,三国时代是一段乱世,但是却又是一个乱中有序的时代。真正天下乱成一锅粥的时间不到二十年,在赤壁之战后更是确定了南北对抗的局面。夷陵之战结束以后,天下三分的格局已定。真正的大乱的时间可并不长。

而紧接着三国以后的十六国及南北朝,那可就乱得一塌糊涂了。且不说十六国的问题了,就说隋朝之前的“后三国”时代,都比三国复杂得多。什么东魏西魏,什么北周北齐,什么陈朝梁朝,这些对于人们的认知***是极大的负担。

更不用说,此前此后的乱世,没有一个能够像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这样能串联起历史时代的人了。实际上,诸葛亮死后,《三国演义》仅仅用十六回就结束了此后四十六年的三国时代。因为主角们都死完了,故事也没什么可讲的了。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思想上的问题了。无论是《三国演义》本身,还是其中受到宣传的人物如关羽、诸葛亮等,无不体现着“忠君爱国”四个字。

这你放到其他历史是没法讲的,比如后三国时期,你能拔高谁?无论是萧衍、陈霸先还是高欢、宇文泰或是杨坚,全都是篡位的二臣贼子,这种人你能拔高吗?

因此历史时期的特殊性以及作品的本身思想,决定了《三国演义》带着三国一起,成为了中国耳熟能详的名词。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有什么特殊性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有什么特殊性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