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为什么历史很少有隋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为什么历史很少有隋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隋朝是怎么统一的?有哪些建树?为什么仅存38年就灭亡了?
  2. 为什么感觉在历史教科书中,很少介绍南北朝?

隋朝是怎么统一的?有哪些建树?为什么仅存38年就灭亡了?

隋朝之前是南北朝,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北周静帝宇文阐被迫禅位大丞相杨坚,杨坚夺取北周***,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当时在南方的割据***是陈朝。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为什么历史很少有隋朝-为什么历史很少有隋朝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建国38年灭亡主要原因是对内修运河等民力消耗过大,对外三征高丽消耗军力,威望下降,百姓被剥削后造反,作为统治阶级的世家大族也相继反叛,于是灭亡。

为什么历史很少有隋朝-为什么历史很少有隋朝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感觉在历史教科书中,很少介绍南北朝?

我觉得问主的感觉有点偏差。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老教师来说,南北朝历史虽然分裂战乱,在中学教科书中篇幅虽小,历来也不是高考的重点,但相对还是比较丰满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这一章长期表述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阶段恰恰是中国古代历史两大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大融合最重要的阶段。南朝和南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北方民族大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考中多次考查两南经济,甚至与美国南方的开发建设结合进行横向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也曾多次与炎黄、春秋战国、元朝等时期的民族融合进行专题考查。同时还用《齐民要术》考查民族融合在文化上的反映。另外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六朝文学及北方民歌)艺术(书法绘画及佛教艺术)科学技术(数学农学等)也是可圈可点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也很大,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影响深远!

现在的历史多是根据历代史记、官方文献编撰而来。

为什么历史很少有隋朝-为什么历史很少有隋朝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从晋武帝立傻儿子晋惠帝为东宫以来,就为中原分割战乱埋下了伏笔。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又开始。最后北方无立足之地后,跑到南方建康,衣冠南渡建立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北朝(386-581)承自十六国,由鲜卑族建立的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

至于介绍南北朝的感觉比较少,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处于军阀分割,战乱频繁,朝庭***更替快,多数执政在一代二代帝王内,只存在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大量的史记书籍无法得到有效保存传承。还有就是北方的朝庭多数是少数民族创建,用汉字记载的史记只字片语,甚至有些民族整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没有留下详尽的参考价值的史料。出身于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晋书》奉北朝为正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则奉南朝为正统。

我国的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一个时期,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大致存在时间是公元420年至589年之间。

这一时期我国基本上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你方唱罢我登场”是这一时期的形象描述,各个势力集团此起彼伏。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充斥着各种篡位、依仗武力胡作非为、***奢乱等不太光彩的事情。

因此,我们教科书中以正能量为主的话,确实不应该多讲述这个时期的事情。教科书中,目前主要讲述这一阶段的农业、文化、科学与艺术成就,例如二十四史中该阶段的几本史书、《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等著名文学佳作、几个石窟佛像艺术、《齐民要术》等农学典籍等。。

等到了大学阶段及之后,个人具备了一定的素养,心性也足够坚忍,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有足够的提高之后,如果感兴趣的话,再对这一阶段的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也不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为什么历史很少有隋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为什么历史很少有隋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