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局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局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朝末期?
汉朝末年就是三国的历史:
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杀统领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硕。袁绍、何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袁绍又尽杀宦官之时,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
董卓入洛阳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建安元年(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见魏武帝曹操)。
董卓入洛阳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今山东长清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又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汉朝地方行政区划?
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鉴于秦帝国朝廷孤立无援、二世而亡的做法,分封了一批诸侯王,但同时又沿袭了郡县制,使西汉前期的行政区划出现了一种封建制与郡县制并立的局面,称“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刘彻首创了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汉承秦制”,汉武帝***取了哪些措施使汉朝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答:如下措施: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③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⑤民族关系上(外交上):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⑥文化上: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汉代行政区划分几级?
汉代地方行政机构,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
郡县官制承袭秦代,封国官职仿照中央。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仍为乡、里。这样就恢复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统治机构。简单地说,不管中央直管,还是封国管理,机构都是郡县制。分为部、郡、县、里、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局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局面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