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资治通鉴三国历史可信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资治通鉴的三国历史可信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哪个值得读?
  2. 想了解真正的三国历史,请问看什么书比较好?
  3. 资治通鉴为何没有三国和北朝历史?
  4. 资治通鉴讲三国的部分?

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哪个值得读?

我认为是《三国志》好

资治通鉴的三国历史可信吗-资治通鉴里的三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理由如下:

它的作者陈寿取材严谨,一般不可靠的材料他宁可不要.

资治通鉴的三国历史可信吗-资治通鉴里的三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资治通鉴》许多内容都是通过作者主观意识来进行修改后放上去的

并且《资治通鉴》此书对三国中最重要的人物-曹操,有许多误区,这本书并不客观,对曹操是极为不公.所以要了解三国还是看《三国志》好.

资治通鉴的三国历史可信吗-资治通鉴里的三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想了解真正的三国历史,请问看什么书比较好?

按我这个顺序来,包你了解清楚.

一,先看《三国演义》,把三国的趣味性提高,激发对三国的强烈兴趣。但是请注意,看的时候必须提醒自己,这是演义这是演义这是演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是半古文半白话文,读起来不费尽,没有古文经验的读者也能顺利读完。为后面看史书打一下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

二、再看《三国志》。三国志是晋人陈寿写的,离三国时代很近,而且作者治学严谨,他的三国志可信度较高,公认的研究三国历史第一史书。本书是纪传体的,也就是楼主说的“按人物写的”。分三大部分:魏、蜀、吴。其中再细分人物。基本上出名的人物都写到了。三、接下来看裴松之的注。因为陈寿太严谨,所以很多他觉得可信度不是100%的资料全都不用。裴松之将这些资料整理归纳,写进了注里,并加了自己的是说明。比如这个材料来自哪哪哪,可信度如何如何,我个人看法是什么什么。所以裴松之的注是较为客观的,值得研究一下。四、再下来可以看其他关于三国的史书。比如资治通鉴、魏书、曹瞒传、后汉书什么的。五、接下来看百家观点。比如易中天品三国,周思渊讲三国等等。

首推卢弼的《三国志集解》这是对于《三国志》各种注本的整理集大成之作。不过建议先不看集解,可以先看资治通鉴的三国部分,有个整体脉络,然后再看集解,《后汉书》,还想看就可以简单读《华阳国志》这些。

资治通鉴为何没有三国和北朝历史?

因为,一、北朝朝代更迭比较频繁,年号常换,不太容易记录。二,民族问题确实存在,在司马光眼里,南朝确实才是中华正统(其实当时北朝也不会以炎黄子孙自居)。隋唐未受敌视主要是因为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比较高,相比于统治者出身,广大民众更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

资治通鉴讲三国的部分?

一般最权威最普遍的划分都是:

三国始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结束于吴末帝天纪四年(280),跨度60年。

自古历史上对三国划分也有很多种,不过官方的划分以陈寿《三国志》及司马光《资治通鉴》为代表。

1、陈寿《三国志》划分:三国的历史起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结束于吴末帝天纪四年(280),跨度90年。

2、司马光《资治通鉴》:三国历史应起于曹丕代汉立魏,即黄初元年(220),止于晋武帝禅魏为晋,即泰始元年(265),跨度45年。 近代对这两种划分方法合而用之便成了上面的那种划分方法。 至于资治通鉴为什么把孙策到曹***算在三国这一部分? 是由于曹操是公认的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但这与《资治通鉴》的划分产生了矛盾。

所以现在来看《资治通鉴》对三国的划分并不是很成功的。 其实由于《三国演义》在中国民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人们早已习惯于将黄巾起义纳入三国历史。在大部分人心里从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才算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三国。 其实不管怎么划分都不影响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和研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资治通鉴的三国历史可信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资治通鉴的三国历史可信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