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君臣被历史唾骂的原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宋朝君臣被历史唾骂的原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宋朝的张邦昌为什么不愿做皇帝,他做的对吗?
张邦昌宁死不愿做金国扶植的傀儡***“大楚”皇帝,做得对!
张邦昌,进士出身,官至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金兵围汴京时,他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去金国请求议和。
因谈判间宋朝主张派夜袭金营,张邦昌和赵构被金人斥责无诚意而扣压。张邦昌哭跪求得性命,赵构却因祸得福被肃王赵枢替换回朝,北宋灭后不久,大楚皇帝张邦昌还政赵构建南宋。
靖康之难,二帝掳,北宋灭。金人欲立***君主为其傀儡,汉臣们建议另立赵氏,均遭金人否决,令他们必须推举非赵氏君王,明确明示他们必须拥立张邦昌。
张邦昌深知当汉奸对不起列祖列宗,百般推脱,诈病拒绝登基,甚至“誓自裁”。在“金人文字来,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威胁下,张邦昌无奈就范。
登基后,他不自称“朕”,训斥称其“陛下”的心腹,金兵押二帝北返时,他身穿镐素“率百官遥辞于南薰门,众恸哭。”
金兵北返,张邦昌毅然还政,献大宋国玺,立康王赵构。终被赐死。
张邦昌,北宋末年的宰相,是书法艺术家宋徽宗面前的大红人,主张对金议和。金人围困汴京时,宋徽宗惊慌失措,赶紧把帝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徽宗时,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权臣王黼为首的主和派,一派是以太常少卿李纲为首的主战派。而张邦昌则是王党的重要成员。
倒霉的是,王黼当年反对宋钦宗赵恒立为太子。听闻钦宗即位,吓得赶紧去朝贺,结果碰了一鼻子灰。金兵进入汴京后,他抄起细软,撒腿就跑了。这下新仇旧恨,钦宗立马下令严办王黼,最终王黼掉了脑袋。而张邦昌是王黼的重要党羽,也跟着倒霉。
但钦宗刚上台就诛杀大臣,到底显得不仁以。于是就把张邦昌及看不顺眼的康王赵构派去金营去议和。这哥俩前脚刚走,钦宗后脚就派人偷袭金营,想借金人之手除掉张邦昌,和除掉王黼一个套路。
当然,张邦昌也不是一个草包,矢口否认偷袭是朝廷所为,而是碰巧盗贼打劫。就这样,张邦昌保住了性命。随后金兵立马攻打汴京,并要求罢黜李纲。这回,张邦昌可算是坐实了汉奸之名,北宋君臣百姓都认为是他勾结金兵,图谋不轨。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金国作为北方马背上的民族,此时显然还没有做好统治中原的打算,只是想着趁机捞一笔。经过金国内部激烈的争论,被民众默认为汉奸的张邦昌成了不二人选。
但张邦昌也不是个傻子,他当然知道这个皇位是个烫手山芋,于是百般推脱,诈病拒绝登基。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上无一兵一卒,皇位怎么能坐得稳。况且,他和金国并没有太大的交情,无非是在特定的局势下,被推出来作为傀儡而已。这个时候,北宋还有半壁河山,金兵一走,灭了他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但金人可没有这么好的耐心,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是不同意当伪楚皇帝,就要屠灭整个汴京城。做也是死,不做也是死,张邦昌把心一横,最后答应登基。
不过,张邦昌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办公地点选择一处偏殿,也不称呼自己为朕,同时制止大臣向他朝拜,往来的文书称为文书,而不是圣旨。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押解北上时,他缟素痛哭,以臣子礼送别两圣。他深知自己不过是个傀儡而已,皇帝的位置,那迟早是要还回去的。因此,他想以这种方式保全自己的性命。
但贼船已经上了,那下得来吗。金兵退走之后,张邦昌赶紧带着传国玉玺,屁颠屁颠请求康王赵构登基。赵构表面上是喜滋滋的,但心想可不乐意,自己接受了一个声名狼藉的汉奸的皇位。于是,找了理由,把倒霉的张邦昌给杀了。
所以说呢,皇位不是谁都能坐,那得有实力。他张邦昌外无百万雄兵,内不肱骨之臣,凭啥当皇帝。不仅不能当,还得做出一系列保命措施。不过也是徒劳,最终还是掉了脑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君臣被历史唾骂的原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君臣被历史唾骂的原因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