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叛将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叛将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汉李陵和南宋吴曦两将叛国行径如何评论?
大汉猛将李陵也可称英雄,他带领的七千骑兵孤军奋战,同二十多万匈奴人拼杀半年多,斩杀匈奴人十多万人,最后因箭尽粮绝而被俘,皇武帝不分青红皂白灭其家族,司马迁力劝武帝不听,反判司马迁宫刑。南宋叛将岂能同汉朝骁将李陵相提并论。
两位都是名将之后又都叛国叛君都毁了家族忠义之名一世功勋这是二人共同之处,不同在于前者李陵事出有因兵败被俘家毁人亡母亲妻儿尽皆惨死故国难归被逼投降可悲惋惜,后者吴曦彻彻底底是为一己野心而叛国叛君自立为王终食恶果为部下所杀不仅自己遗臭万年还毁了其祖先一世功勋忠义之名可恨。
如何评价汉初诸侯王张敖造反***?
公元前201年(汉六年),韩王信勾结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这个“韩王信”并不是淮阴侯韩信,尽管同名同姓同时代同阵营,为区别二者,《史记》中称之为“韩王信”。
公元前200年(汉七年),冬天,刘邦亲自带兵在铜鞮(tónɡ dī,今山西长治北部)击败韩王信的军队。韩王信投奔匈奴,匈奴冒顿(mò dú)单于派大军,将汉军围困在平城(今大同西北)。这时陈平建议贿赂单于的皇后阏氏,刘邦才得以仓皇而逃。
时值隆冬,从平城逃出来的汉军身着单衣,粮草已尽,汉高祖决定绕道赵国修整。赵国国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他娶了刘邦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
赵王张敖对待刘邦非常恭敬,他换上仆人的衣服,以女婿对待岳父的礼节,从早到晚亲自侍奉刘邦的起居饮食。对刘邦则非常傲慢无礼。
赵国相国贯高原是老赵王张耳的门客,虽然年近六旬,此时早已气愤异常。他和赵午等十余人对赵王张敖说:“我们替您杀了刘邦吧!”。
赵王张敖一听之下,急忙劝阻道:“当年多亏了刘邦,我们赵国才得以复国,我们怎能恩将仇报!”
贯高们则说:“刘邦侮辱我们的王,就是侮辱我们。我们不能陷大王于不义。我们杀刘邦,一定不会连累大王。”
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韛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赵午等年六十馀,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说王曰:“夫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啮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豪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赵午等十馀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公元前199年(汉八年),刘邦带兵到东垣追击韩王信归来,再次路过赵国。赵王张敖献上自己的宠妃赵姬,刘邦宠幸之后赵姬有了身孕。张敖为赵姬单独设立了宫殿供她居住。刘邦觉得张敖还算顺服,就没有灭赵,准备返回长安。
大军途经柏人县城,刘邦准备在此留宿。贯高等人在柏人县的馆驿夹壁墙中隐藏了杀手,准备待刘邦睡下后行刺。
刘邦忽然心有所动,问从人:“这是什么地方?”随从回答道:“这是柏人县城。”刘邦大骇:“柏人,这是要为他人所迫!”
于是刘邦率大军,连夜而走,就此躲过一劫。
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公元前198年(汉九年),有人向刘邦密报了这件谋反的阴谋。刘邦大为震惊,立刻派人将张敖等人抓了起来,押到长安。
刘邦放出话来,张敖的大臣们谁要是敢跟着张敖到长安,一同治罪。从大臣都心怀畏惧,不敢前往,只有贯高等人剃光头发,卖身为奴跟到长安,都被投入大牢。
狱吏对贯高严刑拷打,贯高只是说:“这是臣子们的私下行动,赵王并不知情。”
但刘邦得知了贯高的事情,大为赞赏。派中大夫泄公前去探望。贯高对泄公说:“赵王的确不知道刺杀的事情。”于是泄公上报刘邦。刘邦据此释放了张敖,不过废除了王位,降为宣平侯。
之后,刘邦让泄公传达他的旨意:赦免贯高!
贯高被无罪释放后,开口便问:“赵王真的没事了吗?”
泄公说:“不但赵王没事,高祖还非常钦佩你的为人,同样赦免了你!”
贯高长叹道:“大王没事了,但我是有罪的,我当初之所以不***,只是为了给大王申冤!”
说罢,咬舌而死。
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具告之,曰:“张王已出。”因赦贯高。贯高喜曰:“吾王审出乎?”泄公曰:“然。”泄公曰:“上多足下,故赦足下。”贯高曰:“所以不死一身无馀者,白张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绝肮,遂死。当此之时,名闻天下。——《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刘邦建立汉朝后,主要封了七位异姓王。但是刘邦对此七人极为忌惮,所以他们的下场也大都极惨。如楚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被吕后处死;梁王彭越被贬,之后也被吕后处以醢刑。淮南王英布被迫造反,被妹夫长沙王吴臣所刺杀。韩王信担心会被汉朝诛杀,便投降匈奴,在攻汉中战死。燕王卢绾逃入匈奴,不久后病死。唯一幸存的异姓王只有吴芮的长沙国,因为实在太小,反倒得传五世,最后却因无后而灭亡。
赵国因为曾经刺杀过刘邦,虽然国家被废,但得了个宣平侯,也算是保全了家族。相国贯高在咬舌自尽的时候,绝想不到他的义举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汉初赵王张耳薨,子张敖袭爵,娶刘邦长女为王后。
公元前200年,刘邦途经赵国。张敖放低身段犹如奴仆般伺候岳父,刘邦却流氓习气不改,变着法儿地羞辱女婿。赵国国相贯高与赵午等老臣义愤填膺,指责张敖懦弱,欲弑刘邦泄愤,遭到张敖竭力阻止。
贯高等人依然不平,坚持为了不受辱原则杀死刘邦,并约定事成后归功于张敖,事败则集体承担罪责。次年,刘邦再至赵国,鬼使神差般躲过暗杀。一年后,暗杀***被贯高的仇人告密,刘邦逮捕了张敖和贯高等人。
贯高与暗杀集团成员们受尽酷刑,一口咬定与张敖无关,并将详情告知奉诏探狱的同乡泄公。泄公回报刘邦,“上乃赦赵王。”
张敖被赦后,被封宣平侯。刘邦对张敖这些舍生忘死的部下极为赞赏,尽封***。
概言之,张敖并未参与谋反***且不知情,是本案受害人。贯高等人组成暗杀集团目的,也非弑君篡位,而是展现燕赵义士风骨与“君受辱臣当死”精神,所以此案最终以喜剧收场。这是一个双赢场面:刘邦赦罪升官展现明君形象,张敖爱岳父和贯高集团敬赵王,显示忠孝形象。
谢邀,诸侯王造反,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跟人品道德、亲疏远近没关系,也跟皇帝的人品道德没关系,只跟诸侯王自己的实力有关系。
如果诸侯王没有军队,或者封国小,没造反的实力,那基本上不可能造反,从而可以保全。
如果诸侯王封国大,军队人数多,有造反的实力,那基本上造反可以肯定的,即使皇帝的亲儿子,亲兄弟,都会造反的。
对于刘邦来说,分封诸侯王是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接着就是削藩了,削藩得隐蔽,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削藩,不然联合起来,刘邦随时可能被打翻船的。
张敖的封国是赵国,他是张耳的儿子,是刘邦的女婿,刘盈的岳父,张耳是信陵君的门客,刘邦年轻时,跟着张耳混过。
而且,张耳一直都是一方诸侯,非常独立的,只是楚汉战争时,跟着刘邦(实际是跟着韩信),这种跟着,类似于刘备跟着曹操,虽然是手下,但是相对独立,
所以,刘邦分封天下时,分封了张耳,张耳死后,张敖继位。
张敖是赵王,他显然是有造反的实力,但是相对弱点,这是削藩时排在前面的,
这时候他有两个选择,要么造反,要么束手就擒,削爵做列侯,跟韩信一样,
他有没有造反的想法呢?肯定有过,但是估计是不敢的,也不敢联络其他诸侯,所以没有实施。
他手下的贯高谋刺刘邦,他应该也是知道的,但是应该没表态,根本就不需要表态。
最后被削爵,下场算是比较好的,看看其他人,要么夷其三族,要么剁成肉泥。
赵王张敖谋反***是汉初的一桩冤案,是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背景下,刘邦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
高祖刘邦对于子女家人的情感极为凉薄,彭城大败后,刘邦将为了更快的逃跑将子女推下马车。《汉书》云:“汉王道逢孝惠、鲁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二子。滕公下收载,遂得脱。”高祖在楚汉对峙于鸿沟时,项羽威胁要烹杀刘邦之父刘太公,刘邦直言“分吾一杯羹”。这样的性格在刘邦登基之后也没有改变,当时的汉匈关系紧张,刘邦打算听从近臣刘敬的建议将长女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但是吕后却没有统一,刘邦不得已将后宫家人子嫁给单于。吕后随即把鲁元公主嫁给了赵王张敖,刘邦对于这件事也是非常不满。
在高祖诛灭异姓王的过程中,也开始处处挑衅张敖这位异姓王,经常侮辱他。史书记载:“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旦暮自上食,体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骂詈,甚慢之。”面对刘邦的咄咄相逼,赵国丞相贯高等人不堪君主受辱,阴谋造反,打算刺杀刘邦,可惜事情败露。于是刘邦下令“逮捕高等,并捕赵王敖下狱。诏敢有随王,罪三族。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自髡钳为王家奴,从王就狱。王实不知其谋。春正月,废赵王敖为宣平侯。”
从过程上看来,这完全就是刘邦故意刁难赵王张敖,寻衅滋事,想要逼反赵王从而达到自己剪除异姓王的目的。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充分发挥了砸缸时的机灵劲儿,先是各打五十大板——“高祖骄以失臣,贯高狠以亡君”,然后判决如下:“使贯高谋逆者,高祖之过也;使张敖亡国者,贯高之罪也。”你们俩都不是什么善茬儿,就别争谁是谁非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吧!还有各种说法,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规律:专制集权强势时,一边倒地骂贯高;政治相对宽松时,则数落几句刘邦的不是。而公然敢为贯高叫好的,只有一个司马迁,至于大骂刘邦的,一个也没有。
管好自己的部下是个大事,他们可以给你黄袍加身 也可以给想死的你递菜刀。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的女将?
历史上有很多真实的女将,下面列举一些比较有名的:
花木兰:据传为南北朝时期北魏时期的女将,曾代父从军,打败敌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性军事英雄。
秦良玉:明朝初年抗击元军时的著名将领,她带领部队抵御元军多次进攻,成为当时著名的女将。
潘金莲: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时期的著名女将,她是李自成的妃子之一,曾率军与清军作战,表现出色。
林则徐女儿林蔚:林则徐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女儿林蔚也是一位有才华的女将,曾在太平天国叛乱中担任重要军事职务。
王昭君:汉朝时期的著名女性人物,据传是匈奴单于(相当于汉朝的大臣)娶回来的汉朝公主,后来在匈奴内部有了一定地位,也曾参加过战争。
女将是指在古代中国战争中指挥军队的女性将领。历史上有一些真实的女将,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花木兰:据传是北魏时期的女将,曾化名为男子穿上盔甲,代替父亲入伍参加军队。她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最终获得了军功和升迁。
甄宓: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仁的女儿,自幼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精通马术和箭术。在父亲的指挥下参加了多次战役,表现出色,成为曹魏军队中的佼佼者。
吕雉: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她在汉高祖去世后,曾多次率领军队进行作战,并取得了不少胜利。
秦良玉:明朝时期的女将,被誉为“女中将军”。她的父亲是明朝名将秦瓒,自幼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精通马术和兵器使用。在明朝历史上,她是少有的拥有独立指挥军队的女将之一。
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是民间传说,杨门女将穆桂英是***人物,只有秦良玉才是历史上唯一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
然而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很陌生,今天给大家讲一下,齐良玉的丈夫是石柱宣抚使马千胜,秦良玉帮助丈夫训练军队,并组建了赫赫有名的白干军。万历28年,秦良玉夫妇合力平定了杨应龙叛乱。
万历41年,马先生被太监修成于诬垢,病死于云阳监狱。秦良玉带领夫职西职时驻宣抚使。天启二年,秦良玉彻底平定了永宁宣抚使佘崇明的四川之乱,这时候他已经50岁了。崇祯三年,皇太极攻破永平寺城,晋为京都。秦良玉。并拿出家中资产、军饷,他接连收了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解了城之围。崇祯帝特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
崇祯七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此后的十几年中,张献忠逐渐掌控了四川大部,但直到他败亡,也没能攻下秦良玉驻守的石柱。花甲之年的秦良玉带领白甘军浴血奋战,让张献忠这样的奸雄都感到畏惧。清军杀入四川后,年逾古稀的秦良玉再次披甲上阵,奋力阻击,直到75岁的秦良玉去世之后,秦军才进入石柱,拿下整个四川。秦良玉戎马40余年,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贵。四川盆地,正可谓鸳鸯袖里握兵符,何必将军是丈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叛将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叛将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