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朝夏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商朝夏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问,夏朝,商朝,西周的起止时间,都城,建国者?
  2.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 商朝,作为第二个朝代,它与夏朝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 朝代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叫夏朝?商朝?

问,夏朝,商朝,西周的起止时间,都城,建国者?

1、夏朝

商朝夏朝历史-商朝记录夏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都城,阳城。建立者,启。

2、商朝:

商朝夏朝历史-商朝记录夏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商汤。都城,殷。

3、西周

商朝夏朝历史-商朝记录夏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都城:镐京。建立者:武王。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政治制度: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商朝建立后,王位继承也***用世袭制,其世袭的方式或是父子相传,或者是兄终弟及。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商朝,作为第二个朝代,它与夏朝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商方是舜帝封的,夏是夺权天下自立的,商方灭夏夺天下。商不尊夏是正常的,因为夏是家天下,违背了公天下的祖制,而且还被乱政夺过权……所以商少有对夏的描述。商对华夏天府祖庭还是尊重的,即使灭夏也保持天府祖稷地位。所以有大邑商天邑商的描述,和殷商加以区别。就是周的描述成商殷商,类似成周宗周!!!文也多

五帝之时,尧舜禹继位为“禅让制”。禹之后,禹的儿子——启夺位成功,开启夏朝“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禅让制结束,中国历史进入“世袭制”,社会制度也从“天下为公”的公有制,逐渐转化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末期,氏族首领财富上的积累,使少数人成为富有者、剥削者、有权者;夏后启废除“禅让制”,说明私有财产制度在禹时基本上成熟

夏朝实行世袭制度,自禹至桀十七帝(十四系)世系分明,制度益趋巩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出众小邦之上的原始政治机构,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夏朝与商朝的区别: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分三个阶段先商、早商、晚商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在伐夏前,商征服了附近的很多小国。约公元前1600年,商国君主商汤率军队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建立亳都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帝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小双桥遗址、安阳殷墟中,发现了很多商朝时期的文物,从这些文物中可以知道,商朝的文化比夏商在水平上要高得多,文化都是由较低级向较高级积累而成的

其中各种生产工具和礼器等,也反映了当时商朝的情况;农业更加发展,畜牧业也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手工业种类很多,而且分工颇细;百工负责制造各种物品供国王贵族享用

另外,在商朝的文化中,拥有较高知识的阶层,是巫和史;巫史代表鬼神发言,指导国家政治和国王行动;巫沟通鬼神代鬼神发言,史记人事观天象承旧典;卜筮在商朝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活动

最后放一张商朝世系表:

谢谢邀请。我是頑主微塵。

夏立国以前,天下为公,部落首领更替***用“禅让制”,据载,尧禅将让给舜,舜禅让给禹,本来这样下去也挺好,公平、民主、和谐。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私心渐起,“为公”的观念逐渐淡漠。

舜还在位的时候,法官皋陶“令民皆则禹(听从禹的命令),不如言,刑从之”。禹继位后,在一次部落联盟首脑会议上,“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禹死,本来是要传授给伯益的,“益佐禹之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禹之子).....,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位世袭制的朝代,(或者可以说“方国联盟的盟主”,这样的王朝与秦始皇的权力那可是天壤之别),商从此成为夏的一个诸侯国。

商是一个比夏更古老的民族(部落),游牧为业,没有统一的文字,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定都亳(今河南商丘)。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开始向日益衰败的夏朝发起挑战,最终取代夏朝建立了商朝,并且继承了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字)。

说得有点啰唆了,归纳起来就是:商比夏的历史其实更古老,商取代夏,是商与夏的位置从奴役到主人的一个根本性转变;商朝很多方面是学习了夏朝的,包括文字(夏文字与商甲骨文如此相似足以证明);夏朝的青铜冶炼、加工技术在商朝达到顶峰,商朝建立了比夏朝更完善的奴隶制国家。

夏商周这几个朝代是一脉相承的,统称为早期华夏文明,所以我们经常连在一起说,只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已。

朝代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叫夏朝?商朝?

要了解朝代的划分,就要先了解朝代到底是什么。

首先说一下朝代名称的来源,第一、部族、部落联盟名称演变过来的(如夏朝之夏后氏),第二、建立者原有的爵位,卦号(如唐朝李渊唐国公),第三、建立者最原始统治的区域(如北宋赵匡胤发迹于宋州),第四、宗族关系(如南北朝南朝之南齐和南梁),第五、寓意吉祥(如大元朝,得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朝代,也并非中国所独创,世界各地有之,但有根本性区别。

朝与朝代可不一样,要想搞清楚中国的朝代,需要区分的便是:朝与朝代。

什么是朝呢?孔老夫子讲“丈于朝”,意思跟现在的”国家“差不多。但搁古代不是这么回事。中国古代讲国家,有时候叫朝,有时候指诸侯国,有时候又指周边的小国,甚至是大国下的附庸。所以,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国家,一定是多元化的,由朝、诸侯国、周边小国甚至是附庸所组成。

什么是朝代呢?朝代和朝是不一样的。之所以会出现”朝代“这么一个非正式称呼,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后人划分历史。搁中国古代,这样的例子特别多。比如说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朝代,它由三国、晋朝、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南北朝(分南朝和北朝)中的南朝又是以宋、齐、梁、陈4个以朝(国家)为划分的形态存在。

所以大家伙儿会发现,朝代的范畴是大于朝(国家)的。但这不是绝对的。

朝与朝代也可以一样,中国的朝代都***用了用朝(国家)划分标准的方式。那么会很明显的体现在朝代的时间与朝(国家)的国祚重叠。比如说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等等,这些个朝(国家)的国祚又都和朝代的时间相互重叠。因此也就有了,讲某个朝(国家)的兴亡也就成了这个朝代的兴亡。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古代很多朝代与“朝(国家)国祚相重叠的情况。但这并不说明,朝代就能够等于朝(国家)。简单来说,朝(国家),是准类似国家的划分标准;朝代是后代人为了作历史划分,由很多个小朝代,或者朝(国家)、小国、藩属国构成的***体。

什么时候才是朝(国家)

厘清了朝(国)与朝代,那就得唠一唠什么时候是朝(国家)。

一般来讲:一.春秋战国诸国都不是朝,唯一的朝是周朝,二.秦国只是秦国,秦朝才是秦朝(国家),不能算在一起,三.刘邦早就是汉王,但汉朝(国家)未建立前,并不是汉朝的一部分。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便是独立***,只要未建立真正的朝(国家),就不能够称之为朝。不过,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就不一样。魏晋南北朝之前,只有真正统一天下才敢称朝(国家);魏晋南北朝之后,不管是否统一天下都敢称朝(国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朝夏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朝夏朝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