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匈奴汉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匈奴汉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汉代河套的历史?
  2. 历史上神秘的北匈奴去了哪里?

汉代河套的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匈奴汉朝历史-匈奴汉朝历史多少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周朝之前,属于狄人的匈奴人(归属存在争议)生活在河套。春秋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都返回中原,

西汉时,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匈奴汉朝历史-匈奴汉朝历史多少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朝所分别占有。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兴修水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光绪年问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5年完成180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黄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匈奴汉朝历史-匈奴汉朝历史多少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上神秘的北匈奴去了哪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匈奴并不是某一个民族的概念,而是一个游牧民族的联合体。

匈奴中既有黄种人,也有白种人,还有混血,成分非常复杂。

随着汉朝击溃北匈奴,原有归属匈奴的民族纷纷独立,而匈奴族群也开始融入其他民族,一部则开始西迁。

在公元91年,北匈奴逃到了今天新疆伊犁河流域,立足西域。

到了119年,北匈奴在西域还是很强的,攻陷了伊吾,杀死了汉将索班。

这惹恼了汉朝,随后派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对付北匈奴,连续两次将其重创。

随后双方连续攻打几十年,汉将裴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

到了160年,北匈奴已经完全不是对手,无法在西域立足,继续向西迁移。

而当时汉朝疆土最西就是西域,所以就没有继续追击。

一般认为,北匈奴第一步迁移到锡尔河流域。

锡尔河是中亚著名河流,经过今天的乌兹别克和哈萨克等国。

随后,中国资料就没有记载,而中***牧民族连文字也没有,匈奴就这么消失了。

大概公元350年,匈人突然杀入欧洲,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一种观点是,北匈奴随后逐步西迁,一部定居了今天的中亚和高加索地区,一部分则闯入自然条件更好的欧洲。

但杀入欧洲的匈人,并不能等同于匈奴。

他们经过长发200多年的迁移和混血,同汉朝为敌的匈奴人已经有很大的区别。

汉朝对抗的匈奴人以黄种人为主,而匈人则明显有高加索白人的特征,属于混血人种。

南匈奴大部分于西汉年间内附,其中一些人汉化后用了汉姓,其余部分的南匈奴逃往,漠北加入北匈奴,北匈奴被汉武帝及其以后的皇帝施压退往漠北后来一部分退到伏尔加河流域,一部分去了中亚和中亚,匈奴人虽然推出了中国的版图,但是他们并有因此全部消亡,他们在中亚、西亚发展的不错,罗马帝国衰落以后,匈奴人屡次进攻东罗马帝国,使得东罗马帝国头疼不已,著名的匈奴王阿提拉,曾经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围攻君士坦丁堡,欧洲人惊恐的称其为“上帝之鞭”。后来一些罗马贵族看中了匈奴人的作战能力,雇佣他们作为帝国的雇佣军,而且最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被他手下的匈奴将军所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匈奴汉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匈奴汉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