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酿酒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酿酒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酿酒方法?
我国古代的酒酿,不用勾兑,不用蒸馏,也不需借助什么工具,地窖、木桶即可,最关键的是以“曲”酿酒,用酒曲酿酒是我国古代的特色,古人如何用曲值得研究。
曲是糖化发酵剂,在古代,将其看作发酵的引物。在古时,酿酒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先将酒曲制成这种引物,酒曲的使用是否得当往往决定酿酒的成败。因为古代的酒曲都是天然接种微生物的,极易污染杂菌。
酒曲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的,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同时, 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
古代用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将酒曲泡在水中,待酒曲发动后(即待曲中的酶制剂都溶解出来并活化后),过滤曲汁,再投入米饭开始发酵,这称之为浸曲法;另一种是酒曲捣碎成细粉后,直接与米饭混合,这不妨称之为“曲末拌饭法”。浸曲法可能比曲末拌饭法更为古老。浸曲法大概是从蘖(谷芽)浸泡糖化发酵转变而来的。浸曲法在汉代甚至在北魏时期都是最常用的用曲方法,这可从《齐民要术》 中广泛使用浸曲法得出这一结论。
古代懂得浸曲之水应根据不同的季节而应分别处理。冬季酿酒取来的水可以直接浸曲;春天后,气温较高,水不干净,需将水煮沸,沸水也不能直接浸曲,需冷却后才能浸曲(沸水会将曲中的微生物烫死,酶也会失活)。
浸曲,也有讲究,应根据季节,水温确定浸曲时间。以保证浸曲的效果。
什么时候发明醇酒?
古代中国,乙醇只能说发现,不能说发明。
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谷物酿酒了,酒的主要成分就是酒精。
酿酒至少始于中国早期农耕时代。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提到“清盎之美,始于耒耜”。
晋代的江统在《酒浩》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云杜康。有饭不尽,委徐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江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的人。
方心芳先生则对此作了具体的描述:“在农业出现前后,贮藏谷物的方法比较粗放。天然谷物受潮后会发霉和发芽,吃剩的熟谷物也会发霉,这些发霉、发芽的谷粒,就是上古时期的天然曲孽(nie),将之浸入水中,便可以发酵成酒,即天然酒。人们不断接触天然曲集和天然酒,并逐渐接受了天然酒这种饮料。久而久之,就发明了人工曲孽和人工酒。”
现代科学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和酒精,自然转变成了酒香浓郁的酒,而酶则是由自然界的微生物所分泌的。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中,***集的野果含糖分高,无须经过液化和糖化,便可以发酵成酒。
酒精还用在日常所喝的酒水中(食用酒精)。
在工业上,酒精有广泛的运用。
民间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曹操的诗哥里有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到中国古代的酒具和酒的文化,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涉及到酒的发。就是说中国古代的酒到底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杜康造酒是从汉代开始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酿酒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酿酒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