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4分钟看完三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4分钟看完三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国鼎立指哪三国他们建立者分别为谁?
  2. 历史上的三国,到底和电视剧里差别大多少?

三国鼎立指哪三国他们建立者分别为谁?

曹魏,曹丕于220年建立蜀汉,刘备于221年建立东吴,孙权于229年建立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4分钟看完三国历史-4分钟看完三国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鼎立是指曹丕建立的魏国,刘备建立的蜀国和孙权建立的吴国三个***并立的局面。220年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都城是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康,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代替东汉军阀割据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4分钟看完三国历史-4分钟看完三国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上的三国,到底和电视剧里差别大多少?

这个问题可以回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上,二者的差别就是历史中真实的三国和电视剧被加工过的差别。

《三国志》是史书,重要的是讲述史实,作者要摒弃个人立场,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陈述;《三国演义》是***,有立场,有惩恶扬善的目的,要分出忠奸,煽情大于陈述。

4分钟看完三国历史-4分钟看完三国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者差别最小的是故事基本是真的。只是存在一些张冠李戴,比如为了神话诸葛亮,三国演义将草船借箭的计谋硬塞给他,实际上是周瑜的计谋,跟诸葛亮没啥关系;比如空城计,这个是***的虚构,并不真实。

二者差别最大的是人物的评价。***的立场是扬汉贬曹,把刘备为代表的蜀汉当成正统,而把曹操当成是奸臣,所以在故事叙述过程中,不断执行这个方针,刘备被塑造成一位仁义楷模,是不可多得的仁君明君,但事实上,刘备不管是才能还是眼光,都不及曹操。

蜀汉被神话的不仅仅诸葛亮,还有关羽,还有张飞、赵云,每一位都独当一面,以一当百。最为关键的是,蜀汉一方代表了正统,是汉室后人,在继承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是民间所喜闻乐见的,***在塑造上可谓非常成功,千百年来三岁小儿都知道曹操是奸贼。

但历史终究要回归到真相中,每一位历史人物都应当有其应得的地位,我们读***,可以去感受其中的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尽管主观。但我们读历史,要有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公正地去评判每一个人。

  • 这个问题还是要追溯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本身。

首先,差别肯定存在,毕竟一个是史书,一个是***。《三国志》是追求真实,它的记载也是秉公办事,和历史上的三国相差无几。反观《三国演义》,则是一本***,电视剧也是根据它改版的。作为***,罗贯中坚持“尊刘贬曹”的原则,并将诸葛亮等人物神化,虚构或改变了许多战役,把自己心中的忠诚打造出来,部分内容并不可信。

一、诸葛亮的真真******

提到三国军师,大家优先想到的恐怕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其实,在电视剧中,他的计谋确实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可仔细一想,诸葛亮是不是太神乎其技了?

电视剧中讲到,三顾茅庐后,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出山,曹操瞧不起这个“山野村夫”,派夏侯惇率十万大军进攻刘备。不想诸葛亮扮神机妙算,结合地理环境、兵力种种因素,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全军覆没。让众武将对他刮目相看,心服口服。但在正史中,找不到这段资料,可以得知,火烧博望坡并不存在。

后来,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赤壁之战”由周瑜主导,电视剧里却将这些归功于诸葛亮。《三国志》中,诸葛亮除了出使江东,智激孙权之外,并无任何功劳。就连我们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也是出自孙权之手。接下来的剧情中,“三气周瑜”是虚构,“七擒孟获”史料中记载不详,“六出祁山”有些夸大其词,诸葛亮只出过两次祁山,还曾无功而返。

总之,神是不存在的,大家记忆中“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亮也不是万能的。

二、曹操“一代枭雄”的形象

曹操一直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电视剧播出后,大部分人认为曹操永远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白脸奸臣。《三国演义》对曹操等角色其实是不公的。

在历史上,曹操是个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乱世中能够挺身而出,成就霸业的人又怎么可能简单呢?人们只看到曹操奸诈狡猾的一面,却未曾看到他治国有方的一面。

首先,曹操知人善任,是个难得的明君,刘备曾感叹曹操帐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曹操是不拘一格的人物,他饱含雄心壮志,打破了东汉末年官位世袭的传统,重用低贱但却有一技之长的人。身经百战的张辽、徐晃均出身寒门,但曹操看中他们的才华,提拔为大将。当时,投奔曹操的人数不胜数,他来者不拒,用一双慧眼识英雄,为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曹操爱民心切。招讨董卓之后,天下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白骨蔽平原”的悲惨现象。曹操改革政策,实行“屯田制”,竭力发展经济,安抚民心。

有次,曹操骑马踩到农田,竟然执意要斩首。最后在属下劝阻下,身为元帅的他才割发代替。要知道,在古代,头发可是很重要的,人们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理念,割发可是不孝的行为。

作为历史人物,曹操具有两面性,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枭雄”,乱世之中能有他,也是历史的“福气”。

三、江东都督周瑜

周瑜在电视剧中也不知遭了什么罪,屡屡败给了诸葛亮。在观众的眼里,心胸狭隘的他始终是诸葛亮的陪衬。

罗贯中可能和周瑜有仇吧!历史上,周瑜出身贵族,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东吴先祖——孙策的左膀右臂。

历史上,周瑜果敢决断,足智多谋,积极辅佐孙策,取江东的建议还是他提出的。周瑜认为,江东有长江天险,土地肥沃,而北方风云涌现,南方更加稳定。果然,周瑜为孙家打下了与曹操抗衡的基础。随后又准备夺取荆、益二州,和诸葛亮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简直是东吴版“隆中对”,而且相较诸葛亮提出的,更加切实可行。

赤壁一战,周瑜大败曹军,夺取荆州不成他发现任由刘备发展下去是养虎为患,建议孙权趁早消灭刘备。可孙权优柔寡断,担心“孙刘联盟”的自相残杀,会引起曹操的再次南下,拒绝发兵。事实证明,周瑜对了,曹仁被击退后,魏国再无进攻之力,而刘备在后来也三分天下,给东吴带来了很***烦。事后,孙权也后悔不已。

天妒英才,周瑜虽然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但仍然英年早逝。他不但是一代忠臣,更书写了江东***。

现在看来,电视剧和真实历史的区别不是一点点。不管怎样,每个人都铸造了自己辉煌的人生舞台,我们要尊敬他们,从客观角度去看待他们。同时也要努力向上,让自己追随先祖的脚步前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4分钟看完三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4分钟看完三国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