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与台湾历史关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与台湾历史关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谁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台湾?
没有机构管理。
近代台湾的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曾派一万官兵到达“夷洲”(即现在的台湾)。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势力曾先后侵占台湾。 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 1683年,清兵入台湾,迫使郑氏***瓦解归顺清***。 19世纪中叶,清朝孱弱,西方列强再度涉足台湾。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台湾、澎湖重归中国***管辖之下。 1949年,蒋介石集团率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台湾的历史名称变化?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它的名称多有变化。
早在春秋时期,称台湾为“岛夷”。战国初期的重要史籍《尚书.禹贡》称,中国当时分为***,台湾归属扬州范围。
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
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
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商船横渡海峡时,习惯上以台湾北部高山为辨别方向的标记,因山势如罩鸡之笼,故又称为“鸡笼”。渔民们常在台湾西部港口修船补网,称港口为“魍湾”,后来泛指台湾。
明朝中叶,台湾又有了“大湾”、“大员”、“台员”之称。福建沿海人民又称之为“埋怨”。因为在开发台湾过程中,不少大陆人民或遇风浪葬身鱼腹,或水土不
服客死他乡,“其状其惨,故以埋怨名之”(见清施鸿保《闽杂记》)。以上四个名称读音与闽南土语“台湾”的读音相同,故称之。
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遂称之为“台湾”。
1662年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次年改台湾为“东都”。后来,其子郑经又改东都为“东宁”。
1663年,康熙帝派施琅进击台湾,恢复台湾名称。1684年清***设立台湾府,“台湾”名称沿用至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与台湾历史关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与台湾历史关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