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历史夏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学历史夏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古代如何看待夏朝?
  2. 夏朝的建立者,时间,和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
  3. 请说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分别是什么?
  4. 从夏商西周总结出朝代更替的规律和主要启示?
  5. 史记对夏朝和商朝都有详细的描述,司马迁是如何获得一两千年之前的史料的?

中国古代如何看待夏朝?

夏朝,是中国结束了长达五十万年之久的“三皇五帝”原始科技文明君子民举社会后的第一个统治者阶级朝代。

学历史夏朝-夏朝史相关书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朝代的起始转折点,应该是与“尧舜***”贪墨民意有关,导致了社会形态上的根本性转换。

由于现代政治体制的关系,商务印书馆二零一零年第十版《新华字典》中,《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由过去的万年以前缩减为现代的“前2070年”,这段以来的历史被压缩量超过了六成。

学历史夏朝-夏朝史相关书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此,夏朝的意义仅是一个初始阶级社会形态的象征,史学家们早已“失去”了评价的兴趣。

夏朝的建立者,时间,和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因为夏朝的存在没有十足的让人信服的证据,所以历史学上一般把夏朝之后的商朝作为信史的开端。

学历史夏朝-夏朝史相关书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请说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分别是什么?

史前时期是中国历史萌芽阶段,夏商周时期是奴隶制阶段,秦汉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建立并确定下来的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制度成长并且向成熟转化的重要时期为以后封建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夏商西周总结出朝代更替的规律和主要启示?

三朝亡国都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国君的昏庸、残暴;二诸侯国的兴起。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中央首先要保证领导人的英明,其次要对地方的势力加以控制,第三要不断加强中央的实力,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1.加强中央集权.(分茅裂土导致中央权利不集中,一旦有变,则四方皆起,无人侍主)可参考周末群雄逐鹿的天下.

2.以民为本.(不得民心者,则国必亡)可参考夏末商末周末的世代更替.

3.亲贤远佞.(乱臣贼子祸国殃民)这个不用参考了,什么时代都有.

4.发展才是王道.(夏商周时期,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买东西还是物物交换,对外基本没有交流,都是用战争解决,缺乏交流,学习,创新)

史记对夏朝和商朝都有详细的描述,司马迁是如何获得一两千年之前的史料的?

在夏代的奴隶制国家机构中,已设置了史官。《吕氏春秋·先识篇》记载:夏桀***无道,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进行劝谏。

每朝每代都设有史官之职,曰太史令,其中又分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记录不同的活动。如外交、内政、宫庭、祭祀等。自唐朝以逮当政干涉史官故已失去了真实性,历史学家均用“隔代修史”及参考野史来对官方史进行修正,使其更具有真实性。野史即民间文人写的有关历史,大都以传记形式,如清代野史“清史烈传“以写权贵个人而反映当时的史况。相较而言不受官方压抑,更具有真实性。本人学术浅有误之处,望谅!

题干又是错的,《史记》何曾对夏朝、商朝有详细的描述了?

在《史记》中,关于这两个朝代的描述实则十分简略,这一点简单看看目录就可以了然——

  • 关于夏朝的篇目:

本纪:《夏本纪》

世家:无

列传:无

  • 关于商朝的篇目:

本纪:《殷本纪》

世家:各诸侯世家中,部分涉及商末周初的历史

列传:《伯夷叔齐列传》

从目录来看,关于夏朝的记载基本上是缺省状态,关于商朝丰富一些,但是也算不上丰富详细。

然后我们再来观察下内容——

以《夏本纪》为例,其大部分篇幅都只与大禹一个人相关,这部分有三千多字,内容主要是记载大禹治水,勘定***的事迹。

而夏启之后整个夏朝的记载,一共才八百多字。关于很多夏代君王的记载,都只是记录世系,就是这种画风——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

关于这些王的具体生平事迹?抱歉没有。

也就是说,从比例上说,大禹:之后所有夏代君王=4:1,这个比例明显是不协调的,为什么不协调呢?无非是可以搜寻到的文献太少了。《殷本纪》因为商朝遗留的历史信息略丰富一些,所以从比例上讲显得协调很多,但依旧十分粗疏。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生活于春秋后期的孔子就感叹文献的不足,无法证明他对于夏、商两朝礼仪的认知。司马迁生活于西汉,经过战国的烽烟与秦始皇的那一把火,能留存的上古史料必定是更少了。

这个问题有错误,《史记》对夏朝和商朝的记载非常简单,并不详细。

对于夏朝历史,司马迁只写了一篇《夏本纪》。其中记载最多的人物是大禹,大约写了3000字,肯定了大禹治水的历史功绩。而关于夏朝的其他内容则写了不到1000字,只是补全了帝王世系而已。

而夏朝国君们的详细事迹并没有记载,唯一有点记载的是国王孔甲吃龙肉的故事,还听起来有点玄幻。

关于商朝的内容虽然要比夏朝丰富很多,除《殷本纪》外,还有《伯夷列传》,在其他相关人物传记中也涉及到了一些,不过远远比不上之后时期的历史。

为何司马迁之对夏朝和商朝历史记述如此简略呢?

因为当时可供他参考的文献资料非常少。

夏商两代距离司马迁写书时已经有2000年左右,年代太过于久远,所以许多资料没有留传下来。别说司马迁了,就是春秋时期的孔子都感叹夏商两代的资料太少,无法印证他对于那时礼仪制度的猜想。

而孔子修书的时候对许多文献进行了删减修改,许多资料失传。再加上春秋战国和秦汉的战乱,许多文献又毁于战火,司马迁能看到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司马迁写史并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极尽所能的搜寻史料

司马迁搜寻史料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各地寻访。司马迁在20岁的时候就外出寻访,纵观山川形势、历史古迹、询问老者、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传说和书籍,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各地,搜寻到许多珍贵的史料。

第二种是查阅官方资料。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史官"家族,他的父亲司马谈在西汉做了近30年的太史令,司马迁从小耳濡目染,后来子承父业,继任为太史令,为他查阅官方资料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另外司马迁写史的笔法较为公正客观,特别是他遭受宫刑之后,更是对强权充满了批判精神,这是史家难能可贵的品质。

所以《史记》中关于夏商两代的历史还是较为可信的,后来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也证实了《史记》中的许多相关内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历史夏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历史夏朝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