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时期外国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时期外国历史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期名人,你最佩服哪一位?
不管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的开场白,而我最佩服的一位却在《三国演义》《三国志》都没有出场,和被记载的人。医圣张仲景。
张机,张仲景。本是南阳一大族。人口有两三百人,不到十年间,就因为疾病死去了十之七八。于是老张励志解决这人家疾苦。
《伤寒杂病论》就此诞生。《伤寒杂病论》的中外学者记逾千家。邻国日本自康平年间(相当于我国宋朝)以来,研究《伤寒论》的学者也有近二百家。此外,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及推动。目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不仅如此,还有我们过年过节必吃的饺子,也是他老人家发明的。而今年疫情期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可以说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部书也被认为是专门对付瘟疫传染病的克星。
白手起家到玄德
借得汉室空名在
成就帝业汉王院
义理合情仁怀德
幼儿初知三国事
全在演义根植深
那时没有今***
老人暑夏在场院
那是叫名说三国
教化农耕真田园
拥刘反曹义在民
教子当做刘玄德
向善仁义真化身
受次影响终生念
百败终获汉王院
义理民众百姓望
沿续残汉蜀汉天。
三国时期,是士族门阀势力思想觉醒的时期。所有的新势力都是各士族门阀势力的代表人物。刘备起于底层,思想觉醒还不成熟,所以就借口皇室后裔来笼络人心,这中间的欺骗性非常大,但却是底层思想觉醒的开端,所以很容易被一些“野心家”追捧和学习。孙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出身门阀势力的正统,天然的拥有一批跟随者。所以,相对觉醒思想方面,是受身边人的影响的,是被动觉醒者。最具有自身特色的就诸葛亮和曹操二人。诸葛亮代表的是学者阶层的觉醒,对于社会生产和民生权利,以及技术天象都有独到的研究和理论基础。曹操代表的是宦官阶层的思想觉醒,和后来门阀势力的主要政治和政策方向。对民生、军事、文学、哲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特别的贡献。这两个人,其实就是三国时期思想觉醒的代表性人物。从个人角度上说,对曹操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眼光,还是最佩服的。至于,司马懿则代表那种,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灵活的适应和生存的巧智之人,以至拙对至巧,纵横在曹操和诸葛亮之间,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环境生存,有点像后世的“阎老西”。从历史时期上看,我还是佩服曹操,在当时社会环境,曹操既是一个思想觉醒者,更是一个坚定的事业执行者,对后世的影响力非常巨大。诸葛亮相对来说,没有主动的执行力,而是被动的被“野心家”刘备请出山,格局上就小了曹操一畴,三分天下就是他的终极格局,佩服是佩服的,但不是最佩服的。司马懿和“阎老西”都是小格局之人,很明白他们的选择,却谈不上佩服。[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这段历史之所以精彩绝伦,与这期间英雄井喷式辈出无不关系。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就塑造了两个最经典的人物,一个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智慧化身诸葛亮,另一个是让人痛恨得咬牙切齿的一代奸雄曹孟德。但让我最佩服的人却不在此列,有人不禁会问:除此之外,那还有谁?
我们都知道,在战乱年代,女子生存不易,尽管如此,有一个巾帼还是活出了她自己的人生,成为历史上的一股清流。至今,我们还记得这位***的女子。令人敬仰的人,总会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不屈的脚印,供后人瞻仰。就这个意义而言,是那么的难能可贵让我不得不最佩服。那么她究竟是谁?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因为蔡文姬的机敏,其丈夫得以活命。
曹操对蔡文姬家里的藏书很感兴趣,问蔡文姬家中是否有藏书。蔡文姬难过的说:“我父亲保存的书在战乱中丢失了。但我还可以默写部分内容”,曹操知道了,很高兴。之后,蔡文姬在家中默写完了她记住的所有书籍,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做出来巨大的贡献。
三国时期名人众多,我印象最深的最佩服的是凤雏庞统。
第一,三国演义当中曾说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可得天下,由此可见,凤雏庞统的才能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两人不差上下,由于凤雏庞统相貌丑陋,所以不被人重视。往往以貌取人的现象,古今皆有之。
第二,后来凤雏庞统跟随刘备,一直为刘备出谋划策,积极帮助刘备统一汉室,但他又深知刘备的性格特点。为了实现刘备的心愿,明知是陷阱,有生命危险,却依然和刘备换了坐骑,最终被射杀在落凤坡。
第三,庞统对刘备的忠心之处在于,明知有危险,明知自己可能死于此地,他却毅然决然的为了实现刘备的进攻目标而选择了去牺牲自己,庞统可以说是有旷世之才,也有报君之勇,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犹柔寡断。
汉末三国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人物?他又有哪些经典事迹?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
汉末三国年间,风云变幻,英雄辈出。有道是:英雄逢乱世,时势造英雄!因此汉末三国年间的英雄人物,就像天上的星河,灿灿无比——然而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莫过于“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了!
诸葛亮出身琅琊世家,后随叔父诸葛玄避乱往依荆州刘表。当时刘表坐拥荆襄七郡(《三国演义》上说是荆襄九郡,此处用《三国志》的七郡说),兵精粮足,土地肥沃,实力很强——但是刘表并无四方之志,并不参与群雄逐鹿,因此荆襄地区就相对远离战乱,太平一些。这也就吸引并聚集了大批士人在此,包括领袖人物司马徽(水镜先生)和庞德公以及当时才俊孟公威,石广元,崔州平和徐元直等等,都对诸葛亮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的事迹实在是太多了,恐怕是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但是要说起他的经典事迹,倒是可以说上几件。
诸葛亮少年时光,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及至汉昭烈帝刘备屯兵新野,得徐庶(徐元直)推荐,才“三顾茅庐”——研究了流传千古的《隆中对》。从而造就了——“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奇迹!
后来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出使东吴,流传了一段“舌战群儒”的历史佳话!赤壁破曹之后,辅佐刘备经略荆州,西图巴蜀,再争汉中,终于成就了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业!
刘备伐吴失败,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以相父的身份辅佐后主刘禅。其后南征孟获,北伐曹魏,又发明了“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以及“孔明灯”等等——至今都被传为美谈!
要说诸葛亮最为经典的事迹,个人认为——当属“八阵图”和“娶妻黄氏女”这两件事!诸葛亮的“八阵图”传之后世,就连大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都对其推崇备至,赞叹不已!至于还有一些“八卦村”——有如迷宫一般,没有熟知内情的人引领,外人进去就出不来了!可谓是经典***,千古绝唱!至于娶妻黄氏(荆襄名士黄承彦之女英),据说是很有才华,赢得了诸葛亮的青睐,也造就了一段“女才郎貌”(当然郎更有才)的婚姻佳话!当时曾有人笑话——“莫学孔明(诸葛亮字孔明)择妇,止得阿承(指黄承彦)丑女”!可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诸葛亮的眼界远远高于那些笑话他们的人!家有贤妻,如有一宝——可惜常人往往看不到!
总而言之,诸葛亮是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发明家!千载而下,能与之相提并论者,惟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三国有哪些美男子?
三国里有哪些美男子?由于历史长时间太长,各个文本表达方式不同?个人觉得有一、吕布,字奉先。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论长相、身高、武艺都很有名。(因为是历史人物,还是选择用画像较为适当)
二、周瑜,字公瑾。是文武双全的美男子且是对音乐很有研究。
三、关羽,字云长
。面如重枣、丹凤眼,也是被称“美髯公”……四、赵云,字子龙。威风凛凛的西蜀五虎上将。
五、魏延,字文长。其貌与关羽差不多,只是关羽是丹凤眼,魏延是大眼睛。六、陆逊,字伯言。其长相是白面书生,跟现代的“高、白、帅”的年轻人相似?但差少阳刚之气。总结三国书藉的人物中,不管是《三国演义》《三国志》及野史都好,究竟是哪个真实,不敢确定?曹魏的人物因少介绍,所以人物就无法列入。
三国有那些美男子呢?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描写美男子的段落,那些美男子又是谁呢?下面简单说几个。
马超
马超,字孟起。人称锦马超。前面“锦”是重点。锦在古代是非常名贵的,体现了马超的身份,而听到锦字我通常会想到白色。而《三国演义》里描写马超是这样子的:
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
这才是真正的帅气白袍将军。而马超的武力值也是非常高啊!有着“前吕布,后马超”的标配。
吕布
大家都知道吕布在《三国演义》一出场时被描写帅得一塌糊涂,脚下赤兔马,手持方天戟。器宇轩昂。简直帅爆了。更有三国第一猛将的称号加持,虽然后面有夸别的武将什么某某武将不亚于当年吕布之勇。但是我们奉先大哥想说:当年我在世的时候***都夸我,怕我。我死后***都不亚于我了是吧。
诸葛亮
最后当然是我们的诸葛丞相啦,《三国志》是这样写丞相容貌的: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诸葛亮身高一米八左右,高大儒雅。而诸葛亮又喜欢弹琴,就显得他非常绅士、儒雅。
由于我是新手,打字又累,只能想到这了。抱歉。
三国时代极品帅哥离奇的人生轨迹
在汉末纷争到西晋一统的短短不到两百年间,出现了人中吕布、赤壁周郎、羽扇孔明、飘然嵇康、玉面潘安、雅容卫玠等数十位有名有姓的帅哥。不过,有句话讲的好,幸福是个比较级。同样,帅哥也是比较级。尽管周瑜(壮有姿貌)、赵云(姿颜雄伟)、孔明(容貌甚伟)等人在后世享有极高的人气和知名度。但可惜,在三国时代的顶级帅哥榜单里,他们其实还排不上号。让我们来走近三国时代极品帅哥,触摸一番他们离奇的人生轨迹。
孙策 死于毁容的江东首席美男
从古至今,江南好出美女,江南的美男也厉害,当然非以孙郎马首是瞻不可。这里的孙郎,就是孙策。孙策相貌如何,我们也找两个“参照物”:一个是孙权。孙权是孙策的亲弟弟,根据民间传说对于孙权的描述:“碧眼紫髯、方颐大口、形体魁伟、骨体不恒”。可以看出,孙家可能有欧美人的血统。另一个是周瑜。周瑜是个很有能耐的帅哥,他年轻时仰慕江东孙郎的名声,所以前往拜见,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交。能让素有大志的周瑜甘心做个跟班,孙策的气度应该不差。
当然,对于孙策的魅力指数,《三国志》也给出了明确的描绘:“策为人,美姿颜”,寥寥数语,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孙策的美男形象。“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可以看出这个孙郎不仅外表俊秀,而且还富有幽默感,这是非常讨人喜欢的。因此“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能把江东百姓迷得神魂颠倒,肝脑涂地舍命相随的,纵观整个三国,恐怕也只有孙策吧。
不久,帅气的孙策就惊动了“中央”。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不禁感叹:“猘儿,谓难与争锋。”淮南称帝的袁术也附和道:“使有子如孙郎,夫复何恨?”不过,帅气是把“双刃剑”,孙策成名于美貌,也毁于美貌。孙策有个叫许贡的手下暗中通敌,被其斩首。许贡的几个门客发誓要替主人报仇,于是在孙策打猎的地方设下埋伏。孙策不备,被暗箭所伤。打战受伤,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可不巧的是,孙策伤在面部。《吴历》有这样一段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某日,孙策闲来无事,拿过镜子自照面目。窥见“满目苍夷”的镜中人,孙策追思当年翩翩似水年华,心中忿然,对左右侍从喊道:“如此丑陋的脸,还怎么还能建功立业!”于是,奋起虎威,大叫数声,创口迸裂,一代帅哥竟然就这般英魂覆灭,实在让人可惜。
崔琰 命丧“文字狱”江北头号型男
如果江南男子多婉约,那么江北男子应多豪放。这个崔琰,在正史中的成色可要比《三国演义》里重得多。根据《三国志》记载,“(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头号型男。还富有***色彩的是,这位帅哥还曾在国际外交峰会上充当了曹操的替身,这在《世说新语》中就有提及。
当年,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请求面见曹操。曹操这人文韬武略,但有个先天不足,就是个子矮。为了能在气势上压倒匈奴,曹操请来了头号帅哥崔琰,要他做回替身接见使者。这个崔琰也不负众望,在使者面前表现的得体大方,很好地完成了外交任务。
不过,尽管崔琰在顺利地完成了曹操交待的“外交任务”,但最终仍逃不了身陷囹圄的命运。***起因是这样的:曹操因功勋卓著,“被”汉献帝分为魏王。朝中不少文臣,认为曹操有僭越之嫌,心心暗暗不平。恰巧此时,有个叫杨训的知识分子却大拍曹操马屁,为众人所不齿。有意思的是,这个杨训恰好是崔琰推荐的。于是,“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崔琰是个文人,文人好名声,于是他坐不住了,立马把杨训叫来喝茶:“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这本来是安慰杨训,捎带对那些吹毛求疵之人发一点牢骚而已。但不幸的是,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有嫉妒崔琰相貌者向曹操煽风点火,说他是“傲世怨谤”。一贯生性多疑的曹操很生气:“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这位江北头号型男因为“莫须有”的文字狱,被无端赐死了。
何晏:何晏在三国是个很微妙的人物,此人面如珠玉,整日涂脂抹粉,按现代话讲,叫做伪娘。天生娘娘腔在尚武的三国是很难混下去的,不过***的是,何晏身在了好人家。他的养父,就是权倾朝野的曹操。曹操有个毛病,就是喜欢上别人老婆的床,既然上了床,就得给名分。何晏的母亲被曹操占了便宜之后,就带着这个拖油瓶儿子住进了曹府。曹操有个习惯,就是提倡节俭,宫中一日三餐多以粗茶淡饭为主。曹操儿子曹植的老婆,就是因为买了一件浮华的衣服,最后惨遭棒杀。奇怪的是,对于整日遛狗斗鸡好着华服的何晏,曹操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何曹操对这个养子的溺爱超过了自家的公子?个中原因恐怕还是何晏长着一副如花似玉的脸,曹操不忍责骂。那么,何晏是如何“惊世媚俗”呢?《三国志》记载:“(何晏)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行步顾影,有点像现在的“猫步”。《世说新语》里还有这样一段描述:何晏面容姣好,皮肤吹弹可破(“美资仪而色白”),大家都怀疑是因为他涂了粉底,于是设了个局,在酷暑之日请他过来喝热汤。何晏随即汗如雨下,赶忙用衣服拭去面庞的汗水,令人惊叹的是,“卸了妆”的何晏却愈发显得妩媚(“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不过,虽然何晏长着一张伪娘的脸,但性取向上可是实在的纯爷们,他利用上天赐予的姣好面容,到处沾花惹草,吃尽女孩子豆腐。而且,何晏还有个特长,就是有一手高超的马屁功夫,擅长写一些诗赋歌颂当权者。因此,尽管屡次调戏良家闺女,也从未招来祸害。不过,何晏的举动还是引来了结发妻子金乡公主的不满。这位公主有次回娘家,到母亲的内室诉苦:“晏作恶日甚。(《三国志》)”没想到,母亲笑笑地说:“女儿啊,你是嫉妒何晏漂亮吧?(“汝得无妒晏也”《三国志》)”
后来,何晏依附的曹爽集团垮台,这位纨绔子弟终于成了司马家族的阶下囚。何晏还想施展他的“美男计”和“马屁功”同司马懿套近乎,可是老辣的司马懿不吃这套,找了个借口,一刀把这个混世魔王给咔嚓了。
袁尚 :
贵公子袁尚的韬略在三国时代也许并不出众,但他的美,却是绝伦的。《三国志》记载:“(袁尚)貌美,(袁绍)后妻刘有宠,而偏爱尚”。可见,美男子袁尚是个很专业的“师奶杀手”。不光是女性,就连袁绍本人对儿子的相貌也颇为惊叹,甚至有把家族产业传给袁尚的想法(“绍亦奇其姿容,欲使传嗣”)。不过,这个美男有个先天不足,就是体质不行。文艺点讲,就是披着贾宝玉的皮囊,却落下林黛玉的病根。当然,这倘在秦淮景致的南宋年间,也许会留下一段佳话,可在三国乱世,这却是一个祸害。
当年,袁绍的老对手曹操亲征刘备,许昌空虚,谋士田丰建议袁绍奇袭曹操老巢。可不巧的是,袁尚却在这节骨眼上患上风寒。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如现代,于是袁绍决定亲自照顾这个貌美的儿子,便拒绝田丰的建议,错失把曹操一锅端的良机。不过,袁绍家庭版的“爱江山更爱美男”并未传为佳话,随即,丧失先机的袁绍便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不久便气闷身亡。
袁绍身死之后,集团内部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于是,审配、逢纪迎合老上司遗志,拥立袁尚为家族接班人。这一人事安排,当然引起了长兄袁谭的不满,于是袁谭果断投靠仇人曹操,一直把袁尚赶到了辽东。可这个袁尚,并不愿接受家道中落的现实,寄人篱下还一副少爷的做派。于是辽东的主人公孙康设下“鸿门宴”,将袁尚一举擒拿,捆起来扔在冰冷的地上。这位三少爷哪里有受过这般苦,请求主人给个坐垫。公孙康特幽默地回了句:“哥们,你那个漂亮的脑袋就要出远门了,还要坐垫干什么?”就这样,我们的一代美男身首异处,灰飞烟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时期外国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时期外国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