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宋朝柴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历史上宋朝柴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宋柴家族谱?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和了解宋朝是怎么建立的?以及柴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众所周知宋朝是在后周的基础上进行建立的,而后周的实际控制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柴家。宋朝的第一个皇帝就是赵匡胤,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赵匡胤是在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的建立者)。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受到周世宗柴荣(柴荣就是我们所说的柴氏家族的大家长)器重,赵匡胤也不辜负期望,在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死后,七岁的周恭帝即位不久后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赵匡胤出了京城后随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随即带部队进入京城,接受周恭帝的禅让。我们历史上的宋朝就是这样被建立的。
之后赵匡胤建立宋朝,他也不忘柴家最初对他的重用,于是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如果以后柴氏子孙有罪,但不得加刑,那怕是谋反,也应该是在狱中赐尽,不得受皮肉之苦,不得在集市斩杀,也不得连坐。同时颁布圣旨优待周恭帝母子,赐柴氏一族“丹书铁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宋朝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有宋朝在的一天,就保柴家富贵一天。降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之后柴宗训母子被迁往房州。
柴家在宋朝什么时候灭了?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夺了后周柴家的天下。赵匡胤为塞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他封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做了郑王,尊符太后为周太后,以延续周室烟火。
三年后,柴宗训被迁往房州。房州,古称房陵,位于鄂西北大山之中,乃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流放地之一。由此可知,柴宗训至多只是笼子里的金丝雀罢了。又过了几年,20岁的柴宗训在此去世。他死后,符太后出家号为玉清禅师,淳化四年十月(993年),符太后薨,宋廷以后礼葬于懿陵,陪于其姐西北。
《新五代史》说,周世宗柴荣共有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宋乾德二年(964年),“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所终”。
宋朝时期郑王就是姓柴吗?
宋朝时期的郑王就是姓柴的,作为后周将领的赵匡胤发动了“陈桥驿兵变”,夺取了后周江山,为了笼络后周大臣人心,赵匡胤没有对于后周宗室斩尽杀绝,反而是给了后周逊帝柴宗训郑王的爵位世袭罔替,所以整个宋朝时期郑王都是柴家在传承,可以说赵家皇帝对于柴氏待遇很好。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与柴王是什么关系,柴郡主怎么成了赵德方的御妹了?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与柴王(柴荣)是拜把子兄弟。赵德方是赵匡胤的幼子,所以柴王之女柴郡主就是御妹。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末帝柴宗训,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太祖虽然篡了柴家的权,却遗命善待柴家后人。并且赵匡胤自己还与后周第二个皇帝柴荣结义为拜把子兄弟。
赵匡胤明明是抢了后周郭家的皇位,为何宋朝累世优待柴家?
宋朝善待柴氏,其实恰恰就证明了宋朝没有善待过柴氏。因为此“柴氏”非彼“柴氏”,从法统上来论,被宋朝***惺惺善待的“柴氏”与真正应该被善待的“柴氏”,其实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公元 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为了集权,下密诏诛杀郭威、王峻等托孤大臣。郭威因为不在京城,刘承祐便派出两路人马,一路将郭威留在京城作人质的妻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三个侄子,甚至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全部都杀掉;另一路则前往邺城捉拿郭威。
无奈之下,郭威只得发动兵变,率其部众向南攻破开封,报仇雪恨,推翻了后汉。次年郭威登基继位,便建立了后周***。
当时郭威47岁,从生理角度来说,他还可以广纳后宫,再生几个儿子。但是郭威并没有这么考虑,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中原自中唐藩镇割据以后起近两百年,杀伐不断!不知兵,不立恩信的孺子,单靠血缘是根本无法保住地位的。
因此,当郭威继位后,他完全没有考虑再给自己生一个儿子,让亲儿子继承皇位。而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找一个青年才俊来继承自己的皇位。但代价就是,这个人必须要过继到郭氏家族,给自己当养子,并与自己的本家断绝承嗣关系。
那么,谁是郭威中意的人选呢?在当时,郭威选定了三个人:
第一个是他的女婿张永德;
第二个是他的外甥李重进;
第三个是他的内侄子柴荣;
从血缘来看,李重进是郭威妹妹的儿子,身上有一半郭家的血缘,他的血缘最亲;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他与郭威的关系最近,他的孩子是郭威的直系子孙;最差的就是柴荣了,他只是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其实与郭威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
但是,郭威选择了柴荣。一方面,这是郭威对柴皇后当年在他贫贱时,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的报恩;另一方面,柴荣的综合素质很高,比另外两位都要强。因此,郭威从传承***的角度,选择了柴荣。
柴荣被选定为继承人后,依据法统,他过继在了郭家。从此之后,他就改名郭荣,并与自己的本家柴氏,不再有任何瓜葛。
因而在后周一朝,郭荣的本家柴氏,并不能享受皇族待遇。
注意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柴氏并不是后周的皇族,郭荣本家并没有后周的皇位继承权。柴氏一族对赵匡胤并没有任何的威胁。
柴氏并不是后周的皇族,郭荣本家并没有后周的皇位继承权。柴氏一族对赵匡胤并没有任何的威胁。
柴氏并不是后周的皇族,郭荣本家并没有后周的皇位继承权。柴氏一族对赵匡胤并没有任何的威胁。
公元 959年,周世宗郭荣驾崩。去世前,他留下了四个儿子:
分别是七岁的周恭帝郭宗训,以及年纪比他还要小一点的三个弟弟,曹王郭熙让、纪王郭熙谨、蕲王郭熙诲。
赵匡胤篡位后,这四个孩子的下场如下:
郭宗训受封为郑王。但是,郭宗训的郑王爵位并不是世袭爵位。他死了之后,郑王爵位就取消了。他的后人并不能承袭郑王爵。郭宗训有一个儿子承袭了爵位,但是被降了一等,继承是公爵。他儿子死后,郑公爵位被废黜,无人再继承。
曹王郭熙让在宋朝建立后便失踪,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他的结局,要么是死了,要么是流落到民间,隐姓埋名了。
纪王郭熙谨和蕲王郭熙诲在陈桥兵变中不知所踪。根据宋人的传说,宋太祖回朝后,原本想要杀掉他们,但被大将潘美劝阻。随后潘美和卢琰分别收留了这两个小孩,替他们改名为潘惟吉和卢璇。
至此,郭荣的四个孩子,老大郭宗训死的莫名其妙、老二郭熙让不知所踪、老三郭熙谨和老四郭熙诲分别被过继给了别人,当了别人的养子。郭氏一族也因此而绝嗣了。
赵匡胤死后,郭荣的直系子孙在官方史书上便没有任何的记载了。随后的宋太宗、宋真宗两朝,也没有相关记载。一直到大宋立国九十九年后,也就是传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时,史书上才又有了记载。
当时,宋仁宗想起来被遗忘了将近一百年的郭氏子孙。便下令寻找周世宗郭荣四个孩子的直系后裔。结果找不到。
然后,宋仁宗便下令找来柴氏族谱,从郭荣本家的柴氏子孙中挑选,并在柴氏的旁支诸房中找到了一个辈分最长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柴咏。
之后宋仁宗召见柴咏,封他为“崇义公”,给予其一定的待遇。让他的后人承担奉祀后周皇族之职。这便是所谓的宋朝“善待”柴氏子孙的真相。
对于宋朝皇帝的这种行为,我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鸠占鹊巢,***诛心。
首先,前面重点强调过了,柴氏没有皇位继承权,柴氏跟后周***一点关系都没有。赵匡胤没有杀柴氏,并不是他心慈手软,而是因为柴氏对他没有威胁。柴氏就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而已。
第二,柴荣过继给了郭威,他叫郭荣。后周真正有继位权的人,必须要姓郭。但宋朝皇帝却让柴氏承担奉祀后周皇族之职,强迫郭荣一脉改姓回柴,这是什么道理?
第三,真正有继承权的人让赵宋杀没了。建国九十九年后,赵宋又***惺惺的在与后周没有任何关系的柴氏一族中找继承人。并且还到处宣传自己“善待柴氏”。简直就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真的应该善待的“柴氏”被杀了,然后再找一个压根跟后周帝系没半毛钱关系的人,***模***样的“善待”他,这叫啥?
这叫既要当XX,还要给自己立贞节牌坊。两头好处都要拿。鸠占鹊巢,***诛心,也不过如此了。
并且,即便是获封“崇义公”的柴氏子孙,也远远没有民间传言的那样,有类似于“免死金牌”或者“丹书铁券”之类的护身符。
因为宋仁宗从柴氏选继承人,封为公爵,并不是他觉得赵家亏欠柴氏,主动想给柴氏一些补偿。他只是想立柴氏为榜样,粉饰太平罢了。而大部分没有受封的柴氏,依然还是老百姓,享受不了任何特权。
所以说,别说郭氏了,即便是柴氏,也一样在北宋没有享受到任何“善待”。绝大多数的柴氏子孙都只是老百姓。而经过史家文人之手的粉饰后,却搞得好像郭荣的子孙和所有的柴氏子孙都被善待一样。
论被文人洗白,赵宋皇帝绝对能排得上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宋朝柴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宋朝柴家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