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历史讲解初中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朝历史讲解初中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述北宋王安石变法过程及意义
首先北宋的现实问题确实有变法的需要,一是解决三沉问题也就是钱的问题,增加财政收入。二是缓解土地兼并,加强军事建设,应对西夏和辽等北方威胁。
但是受历史的局限性限制,王安石变法***取了很多错误的方法进行改革,并因此最后导致失败。但这里要强调,仅以为根据,否定王安石甚至对其进行人身攻击或诅咒是不正确的。因为王安石是受限于,当时法家发展水平所限制,这在罢黜百家之后法家思想陷入停滞后就已经决定了,一个小学水平的人在这一群人当中已经登峰造极了,而这个人却要担任需要大学文化才能担任的工作,是历史的局限性限制了当时所有人的眼界,王安石却是一个无法胜任历史的懵懂者,
第三整个变法改革历时,三代君王,从神宗,到哲宗,再到宋徽宗,虽然变法也渐渐走味,脱离了初衷,最后在南宋赵构时期彻底否定了王安石,将王安石定为千古奸相,与之相应得新学新法被彻底否定,但实质上是君王向保守派低头,保守派获得胜利,臣权独大,变本加厉之下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预示着最后统治阶级必然要走向涅槃
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加强了军队建设。但是触及贵族利益。元丰八年 (1085年)神宗死,子哲宗即位,高太后(宣仁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除置将法外,全部被废。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隋唐宋元时间轴?
隋朝——561-618
唐朝——618-907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
北宋——960-1127 辽(契丹)——916-1125 西夏——1038-1227
南宋——1127-1279 金——1115-1234
元——1271-1368
北宋和南宋有哪些区别?
北宋、南宋一脉相承,皇族都是赵氏子孙当政。那么两宋有何区别呢?
这是北宋版图,。公元960年,太祖赵匡胤建国,定都于开封。它北面最大的威胁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
这是南宋版图,看着比北宋要小不少。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赵桓的弟弟赵构,1127年南逃后定都于临安。它最大的威胁换成了女***建立的金国。辽国被灭,余部建立西辽帝国,基本退出中国史。
两宋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北宋一直谋求向北发展,试图夺回幽云地区,消灭西夏割据***,因而常年与北方的辽、西夏及羌人作战;南宋则基本放弃北伐,转而向南,即海上进行贸易扩张,其经贸范围达到***半岛。
就人文领域而言,北宋的确要比南宋更外向更包容,它的文化多样性也比南宋更丰富,在潜意识里它是以中原大国自居,它要恢复汉唐时的疆域,因此它更具有攻击性和进取心。即使澶渊之盟宋辽罢兵后,北宋在西夏方向上却一直保持进攻姿态;南宋则略显内敛,在事实上已经承认了金国的宗主地位,虽偏安一隅却心甘情愿,对于北方故土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争,全部精力都放在内部管理和向南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历史讲解初中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历史讲解初中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