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徽夏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安徽夏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徽夏姓氏起源?
安徽夏姓的起源主要有二:
一、出自姒姓
帝尧之时,尧命颛顼帝的后裔鲧治理洪水,鲧***用堵塞之法,九年治水不成功。舜继承尧的帝位后,把鲧放逐于羽山,起用鲧之子禹来治水,禹改用疏导之术,历经13年平息了水患,封于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姒姓。夏朝传十四世,十七王,曾先后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东,斟鄩,即今河南登封西北,安邑,既今山西夏县东北等地。至夏王桀时,于公元前1600年为商汤所灭,汤放桀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北,子孙以禹时国号夏后氏为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夏禹在南巢的后裔为巢伯。禹的六代孙少康之后裔为东楼公,周武王封东楼公为杞侯,杞国在今河南杞县。其余不得封的夏禹后裔以夏为氏。姒姓夏氏的历史有3000多年。
二、出自妫姓
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济的妫水旁而姓妫。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夏王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称有虞氏。又把舜的另一后裔虞遂封于遂,在今山东宁阳西北。商朝时,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陈,在今河南淮阳东南。陈所处之地即为帝尧的母亲陈锋氏部落的故地,因而称为陈。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以取代亲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陈国。妫满,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陈国在西周时期是十二诸侯之一,国势和地位仅次于“五霸”。陈宣公(公元前692-前648年在位)之庶子西,字子夏,别其族为少西氏,生御叔,御叔娶郑穆公之女夏姬为妻,生徵舒,字子南,徵舒始以先祖之字为夏氏,妫姓夏氏至少有2600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夏朝建立于哪一个世纪?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共传14代、17个王。夏朝的势力和影响达到黄河南北,直到长江流域。
夏朝未年,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起来。到孔甲的四世孙桀(第十七个王)即位,他更加暴虐,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商汤乘机灭夏。占领夏朝的统治中心,灭掉夏朝的属国。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商纣王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商朝的势力范围大大超过了夏朝。《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
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 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据《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八迁的地点,历来说法不一。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
商朝五百年间曾多次迁都,大部分都城都在河南境内。在河南的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其他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
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安阳的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徽夏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徽夏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