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舞蹈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夏朝舞蹈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夏代的代表性乐舞是?
  2. 夏朝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典籍中,是如何描述的?
  3. 对夏朝的文献记载有多少?

夏代的代表性乐舞是?

传说中夏代的代表性乐舞是《大夏》,以歌颂夏禹治水的业绩为内容,由9个段落组成,演出时用作伴奏,故又称《夏》。据说这个乐舞在周代还在演出,由八列(八佾)头戴皮帽、下著白裙、***上身的演员表演。看来还多少保留有早期社会的简朴风貌。此外,夏代的乐舞还有启的《九招》和《九歌》。《招》即《韶》,可以认为《九招》就是《韶》在夏代有所发展的形式。

夏朝舞蹈历史-夏商时期舞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夏朝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典籍中,是如何描述的?

有关夏朝的描述,在先秦典籍有《尚书》,《竹书纪年》以及《春秋左氏传》的零星记载。《史记》里有专章介绍夏朝,但其乃西汉史作,非先秦典籍,故不表。

《竹书纪年》的发现极具戏剧性。如果存于世,自然难逃秦始皇的书焚,偏偏独此一本随着战国时期的魏襄王的离世而下葬,成功躲过地上的一次劫难,不曾想,最终被西晋的一个叫不准的人盗墓时获得,这才传世流传。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但它在宋时历经了佚散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

夏朝舞蹈历史-夏商时期舞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竹书纪年里说禹居阳城。即现在的河南登封那一带,有王城岗遗址。在位四十五年。益侵夺启的帝位,后被启所诛杀。九年舞蹈时用九韶之乐伴奏。 启开始当帝三十九年后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启的儿子 太康居住在斟鄩,即现在都河南偃师那一带,有二里头文化佐证。这个地方一般被认为是夏朝的国都。太康就是再这个地方被赶走,失去了国家,后少康复国,又回来了。竹书纪年里还说 胤甲即帝位,十个太阳同时出现,这一年胤甲死去。再就是夏朝最后一位后——桀。他也居住在斟鄩,即偃师一带。 后桀征伐岷山,岷山向桀进献两个女子,一个叫做琬,一个叫做琰。桀接受了这两个女子。桀把两个女子的名刻在名为苕华的玉石上,苕玉上刻的是琬,华玉上刻的是琰,而把他的元配妃子末喜氏丢弃在洛邑。末喜氏与商汤的大臣伊尹结交,于是为商国作间谍来颠覆夏朝。

夏桀建筑倾宫,装饰瑶台,末年,社坛迸裂,就在这一年夏桀被汤放逐。汤灭夏朝,桀逃往南巢氏。从禹至桀历十七世,将有王与无王合起来计算,共计四百七十一年。

夏朝舞蹈历史-夏商时期舞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就是竹书纪年有关夏朝的一些描述,也未必准确。至今没有考古出显示夏朝的文字。

对夏朝的文献记载有多少?

众所周知,考古学是近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门科学,在不到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尤其近几十年来以来我们的科学家对夏商的历史考古研究,实物遗存是考古学的基础,它们即是支撑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认识和理解考古学的关键所在。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尚未明确证实发现有关夏代的文字资料。但种种迹象表明,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国内学者马贺山认为夏朝传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传统文字学所谓的“六书”在甲骨文中大多具备,是其文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文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商代甲骨文的出现决不会是从天而降的,在它之前应有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因此,在先商时代,文明程度高于商族的夏族统治者,也应有文字的发明与使用,这才符合文字发生与演变。

下图为河南舞阳发掘出土的八千年前贾湖新时器时代聚落遗址资料。本书对研究中原地区及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舞蹈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舞蹈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