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单刀会属于三国历史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单刀会属于三国历史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单刀会群英会取材于哪部***?
《单刀会》、《群英会》,取材于罗贯中的长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作。系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三国戏和某些有关传说资料创作而成。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又对嘉靖本辨正史事、增删文字、更换论赞,并合二则为一回,以对偶标目,成为现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
单刀会群英会取材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语言流畅,雅俗共赏,全书结构严谨,借鉴编年史的手法,将百年间错综复杂的历史***和层出不穷的历史人物串联起来,叙述有条不紊,浑然一体,“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威震长坂桥”“单骑救主”“空城计”等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单刀会是谁的作品?
《单刀会》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剧本写三国时关羽凭借智勇单刀前赴鲁肃所设宴会,最终安全返回的故事。全剧共四折。第一折写鲁肃定计索还荆州,请来乔公商议。
第二折写鲁肃拜访司马徽,继续商议索取荆州,再次受到反对。
第三折写关羽毅然接受鲁肃邀请,决定单刀赴会。
第四折写关羽在单刀会上的斗争,是全剧***。全剧构思奇巧,曲辞壮丽,塑造了关羽智慧和勇猛的形象。
单刀会群英会华容道取决于什么?
三个故事都取材于***《三国演义》
单刀会,说的是鲁肃为了讨要荆州,于农历五月十三这天,请关羽过江赴宴,借以困住关羽索要荆州,然事与愿违。
群英会,指鲁肃过江请诸葛亮去吴军大营共同商量破曹之策,吴国一般文臣不知道天高地厚和诸葛亮争辩曹军如何强大,抵抗不如投降等卖国论,被诸葛亮一一驳倒。
华容道则说的是,曹操赤壁兵败,奔走华容道,遇关羽拦住去路,曹操无奈苦苦央求关羽放过自己,关羽念旧情放曹操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里,关羽关二爷单刀赴会是取决于他的胆量,那是艺高人胆大,根本就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
他也没有执行诸葛孔明的方针政策,告诉他要联合孙权共拒曹兵,最后才导至他走麦城。
2,在华容道又把曹操给放了,体现他重义,他在曹营呆了12年,没有忘记曹操对他的好。!
《单刀会》的作者是?
不是古诗。 《单刀会》,正名《鲁子敬设宴索荆州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剧本写三国时关羽凭借智勇单刀前赴鲁肃所设宴会,最终安全返回的故事。全剧共四折。《单刀会》现传版本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明万历间脉望馆钞校本、《元人杂剧全集》本、《孤本元明杂剧》本。
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关羽还是鲁肃?
单刀赴会三国志记载是鲁肃讨要荆州,鲁肃并非演义写的那样,特别在草船借箭这一节,为了衬托诸葛亮,把地位比周愉还高的大夫鲁肃描写成胆小怕死,连酒杯都端不稳的弱智,而历史上的鲁肃文武全才,为孙权做了东吴版的《隆中对》不过没有刘备,而是刘表三家抢天下,鲁肃东吴重臣深得孙权敬重,到演义已移花接木变成关羽了,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都是罗作者给关羽脸上贴金,虚构的,应还历史本来面目。
提到“单刀赴会”,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人物肯定是关羽关二爷,这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著名的桥段。在《三国演义》***中关羽除了有点心高气傲的缺点之外,简直是一个仁、义、礼、智、信俱全的完人,反观《三国演义》***中鲁肃,则被塑造成一个忠厚却懦弱,虽然能为孙权出谋划策,但临敌反应却无比迟钝的东吴谋臣形象。而真实历史中的关羽和鲁肃,真的就是这副样子吗? 其实不然,在***家罗贯中的演绎下,历史上原本不属于关羽的英雄事迹,很多也被强加到他的身上,今天提到的“单刀赴会”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真实历史中的鲁肃
关羽关二爷的生平大家都很熟悉,不论史书还是***、戏文都有大量描绘关二爷的内容,我们在此就不再叙述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另一位主人公鲁肃,真实历史中的鲁肃,其实真实历史中的鲁肃,不仅熟读兵法,足智多谋,本身也是身形魁伟,善击剑骑射,是一 个文武双全的盖世将才。并非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文文弱弱的书生模样。《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对其描写为:“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 好。治军整齐,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鲁肃效力东吴的时候,一直极力维护孙刘结盟,为东吴的稳定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周瑜临死之前,曾向孙权提岀接替自己的最佳人选就是鲁肃,而事实上,鲁肃也确实担当起了东吴三军统帅这一重担。
《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
《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讲的是孙权得知刘备取了西川,便想要回曾借给刘备的荆州,便派诸葛瑾去与其交涉,诸葛瑾却被弟弟诸葛亮设计推脱到到驻守荆州的关羽那,结果诸葛瑾被豪气云天的关羽遣回了东吴。诸葛瑾没能要回荆州,孙权便找来鲁肃问计,鲁肃便出了一招类似“鸿门宴”的主意,请关羽到临江亭上赴宴,暗地里却埋下伏兵,只等关羽一来,就群起而攻之,打算拿下关羽,再攻打荆州就容易多了。谁知关羽只带着抱着青龙偃月刀的侍卫周仓前来赴会,并未带领大队人马跟随。
***中描绘道:“鲁肃惊疑,接入庭内。叙礼毕,入席饮酒,举杯相劝,不敢仰视。云长谈笑自若。”酒至半酣之时,鲁肃才提出要刘备归还荆州,关羽以言辞与其周旋,后来侍从周仓出言呵斥鲁肃,关羽借机批评周仓无礼,拿过他怀中的青龙偃月刀,将他赶出宴席。周仓明是受到关羽的呵斥,实际上是趁被赶出宴席的机会去为隔江的关平报信,让其出兵接应。这边关羽佯装酒醉,半拉半拽地讲鲁肃挟持在身边,一手拎着青龙偃月刀,一手拉着鲁肃,***中对鲁肃当时的情状描写得极为有趣:“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这也是大众所熟知的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过程十分精彩,其中在描述关羽机智应敌的同时,也将鲁肃的胆小儒弱耻笑个够。
《三国志》中的单刀赴会
历史上真正的“单刀赴会”在《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有详细的记载:建安二十年(公 元215年),孙刘两家因荆州剑拔弩张。而此时,北方的曹操却只等到鹬蚌相争,他坐收渔利。就在孙刘两家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鲁肃为了维护大局稳定,提出将荆州的关羽约到两军之间进行谈判,并不顾属下的劝告,勇敢的单刀赴会与关羽交涉。谈判桌上,鲁肃不畏关羽威名,据理力争,言辞恳切,不卑不亢,先陈述了孙权当初借荆州给刘备的仁慈之举,又批评了了刘备得西川而不还荆地的不义行为,最后又以忠君大义来劝解关羽应劝主行义,不该纵容刘备这种无赖的行为。面对鲁肃的慷慨陈词,《吴书》中以一句:“羽无以答。”以忠义著称的关羽关二爷也是理屈词穷,窘态百出,最终在鲁肃的全力争取下,孙刘两家以湘水为界,划荆州而分治,免去了一场兵祸。
或许有人会不服气,既然这件事情是在《吴书》中记录的,自然要极力美化东吴的谋臣,而丑化蜀将关羽。然而翻开《三国志·蜀书·关羽传》,通读整篇,却无一言提及这次两军阵前的谈判。自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作《史记》后,历代史官都效仿太史公的春秋笔法,在君主公侯的个人传记中只写其正面形象,而在其他文章中注重隐笔的侧面描写。如果说“单刀赴会”真的是关羽的一次壮举的话,又为什么在鲁肃的传记中有如此细致的记述呢?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历史中的“单刀赴会”,主角不是关羽,而是东吴的鲁肃无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单刀会属于三国历史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单刀会属于三国历史剧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