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灵武郡郡守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灵武郡郡守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蜀道难是李白写给谁的?
  2. 恪尽职守的李渊为何还是起兵反隋了?

蜀道难是李白写给谁的?

杜甫

隋朝灵武郡郡守历史-灵武郡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中写道:“问君西游何时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非人,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这里“问君西游何时还?”就是问的杜甫。四川地势险峻,不光地势险峻,而且环境凶险,按李白的意思,这里的郡守或许不是人,是豺狼变来的,“磨牙吮血,***如麻”,所以劝他,在成都虽然快乐,不如早点回家。——是希望杜甫离开那凶险境地,早早回家去。

隋朝灵武郡郡守历史-灵武郡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史之乱”爆发后,乱军攻破潼关,占领西安,唐玄宗仓惶逃到四川,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的杜甫,听说了唐肃宗在灵武,就只身北上,到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不幸被乱军俘虏,押送到长安。后来杜甫冒险逃出,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找到唐肃宗,被授为右拾遗。第二年,因为替被罢免宰相的好友房琯求情,触怒了唐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任司功参军。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隋朝灵武郡郡守历史-灵武郡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恪尽职守的李渊为何还是起兵反隋了?

忠诚只是相对而言的,太平盛世里,忠诚就来的容易一些,即便是有战事的时候,李渊对隋王朝也是恪尽职守的,能够扛起平叛的大旗,成为隋朝的主要支持者。而到了隋末大乱的时候,隋炀帝自己都躲在江都不肯回京师,而各地的起义又如火如荼的进行,摆明就是到了能者得天下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的李渊又什么理由不争一争天下呢?

李渊在隋朝的身份是比较尊贵的,这种尊贵一方面来源于他的父亲李昞,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其父李虎更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是响当当的关陇集团的贵族,世袭唐国公。所以,李昞去世后,年仅七岁的李渊就承袭了父亲的唐国公。

另一方面源于他的母亲独孤氏,李渊生于566年,杨坚建立隋朝的时候,李渊正好刚刚成年,他的母亲独孤氏是文献皇后的四姐,也就是说,隋文帝杨坚是李渊的姨夫,而杨广是李渊的表弟。因此,李渊在隋朝是很受重用的,即便隋炀帝在位的时候对李渊有过猜忌,但是该重用还是重用。

李渊在隋朝刚建立之后就做了千牛备身,之后又先后做了一些重要地区的刺史,隋炀帝继位之后,李渊仍旧在那些重要郡的郡守位置上流动,之后被召回京城,做了殿内少监。613年,李渊被任命为卫尉少卿,掌管京城的兵器库,并在隋炀帝第二次辽东之战中负责监管前线的军需运输。

同样是在这一年,杨玄感在黎阳督运粮草的时候借机造反,李渊随即被调往弘化郡防守,兼知关右诸军事。在这个过程中,李渊本身也确实结交了不少英雄豪杰,而且被隋炀帝猜忌,隋炀帝为此还发过牢骚,不过李渊还是巧妙的躲过了隋炀帝的猜忌,仍旧被重用。

615年开始,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平定叛乱,母端儿、柴保昌等领导的起义军都被李渊平定,在这个过程中,李渊自然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但是当时的他还是忠于隋王朝的。第二年,李渊又升为右骁卫将军,与王仁恭抗击突厥。

这一战不仅取得了胜利,李渊还得到了两件宝贝,其一就是后来成为***名将的李靖,当然李靖为李渊所用还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另一个就是后来跟随在李世民身边的玄甲军,在与突厥的作战中,李渊创造性的让两千精兵模仿突厥兵的习性,这正是后来玄甲军的雏形。

617年,李渊正式被任命为太原留守,真正在这一片土地上有了军事权力,虽然他还有两个被派来监督他的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在做太原留守的最开始几个月里,李渊仍旧是保卫隋朝的中坚力量。只是各地的起义进行的如火如荼,而隋炀帝又偏安江都,对北方的大片土地失去了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心动了,再加上身边一群谋士也撺掇着李渊起兵。

李渊终于想要造反了,既然天下已经大乱,而隋朝已无药可救,不如就反了吧,这天下之主到了能者居之的时候了。毕竟李渊能依仗的力量是很多的,比如关陇贵族的身份,比如应谶语等等。于是李渊依托太原,准备在晋阳起兵,先是利用突厥的入侵解决了王威和高君雅两个人。

准备工作进行了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招兵买马,安排李氏族人,派刘文静出使突厥等等,终于在这一年的七月,李渊率领三万人誓师,然后目标长安,四个月之后长安被攻陷。李渊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然后扶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即隋恭帝。

第二年,想家的骁果军在宇文化及的带领下造反,将隋炀帝杀死。隋炀帝一死,李渊就逼着隋恭帝退位,***由此建立。

李渊曾经是隋王朝的忠实拥趸者,同样是他,亲手结束隋王朝的***。

他之所以起兵反隋是时也运也,换句话说是顺应了时势的需要。

作为隋炀帝杨广的表哥,李渊在隋文帝时期就拥有了很高待遇。七岁被封为“唐国公”,十五岁就走到了隋文帝身边,不久被皇帝空投到地方,做起了谯州、陇州、岐州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对自己的姨表哥哥依然是倚重。先后让他做了荥阳、楼烦两郡的太守。随后,又让他在朝廷和地方的多个岗位上交叉任职。殿内少监、卫尉少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等经历,让他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由隋朝***的坚定支持者,变为隋王朝的掘墓人,李渊经历了一个由谨小慎微、精心准备和揭竿而起的过程。

隋炀帝时代的频繁出兵、滥用民力等很快激起了各地的起义。613年,李渊镇守弘化郡期间,光交天下豪杰,这事儿引起了小表弟隋炀帝的怀疑。作为人臣,李渊明白君臣之道。此后,他变得内紧外松,很是低调。615年,作为河东抚慰大使,李渊击败了当地的农民起义,给自己的帐下收纳了几万人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后,不断扩充人么、招纳人才、广交豪杰。那时候,天下反隋的起义如来势汹涌的江水,隋炀帝被困在了孤岛一样的扬州。

作为隋炀帝的表哥,李渊面临着抉择。是坐以待毙?还是揭竿而起?

那时候,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等人坚决要求他起兵灭隋,并拿出了一套方案。对隋王朝 恪尽职守的李渊开始坚决不同意儿子的想法。但是在李世民的反复说服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李渊心动了。

617年的7月,李渊发布檄文,斥责隋炀帝的恶行,并挥师南下。那时候的隋炀帝根本无暇顾及表哥的军事行动,他只能在扬州空留感叹。四个月后,李渊父子攻入隋的大兴城,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给隋炀帝一个太上皇的名分。第二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把隋炀帝杀了。同年五月,李渊废黜了隋恭帝杨侑,登上了皇帝位置,改国号为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灵武郡郡守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灵武郡郡守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