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末三国历史问答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末三国历史问答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国最大战役排名?
  2.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怎么样概念?

三国最大战役排名?

第一名,寿春之战

汉末三国历史问答题-汉末三国发生过哪些重要战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著名的战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三国三大战役。“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对于三国三大战役来说,之所以堪称经典,不仅是因为这些战役诞生了太多的名将,也是因为这几场战役都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走向起到了重要影响。

比如官渡之战就决定了中原之地最强大诸侯的归属,比如赤壁之战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再比如夷陵之战则对魏蜀吴三国的实力排名起到了重要影响。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如果说规模最大,也即参战兵力最大的战役,则不是官渡之战也不是赤壁之战,而是笔者今天要说的寿春之战。

汉末三国历史问答题-汉末三国发生过哪些重要战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寿春之战是指曹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年—258年),魏大将军司马昭在寿春全歼诸葛诞军及吴军近20万人的一次攻城作战。当然,这里面20万人,仅仅是被歼灭的兵力。在实际参战兵力上,司马昭率领了26万曹魏大军,诸葛诞造反的兵力则达到15万人,除此之外,东吴还派出了10万兵马支援诸葛诞,希望可以浑水摸鱼。所以,在寿春之战中,各方参战兵力之和超过了50万大关,这无疑是汉末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了。作为对比,三国时期的其他战役,在规模上都和寿春之战存在较大的差距。

官渡之战

汉末三国历史问答题-汉末三国发生过哪些重要战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兵力在2万—3万之间,而袁绍则派出了10万左右的大军。所以,官渡之战的参战兵力,还不到15万。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怎么样概念?

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

十万大军行进在征途中,先锋官首当领先,先头部队行探路之责,嘹敌望哨,为后续大部队带引前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中军由大将军坐阵,诸将分列左右,传令兵跑前跑后,警言有序前行。紧随其后是粮草大队,这是十万大军精神寄托,老百姓有言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队有精兵强将守护,这是敌方攻击之主要战场,大将军严令之所在,诸将必救之处,万不可掉似轻心。

其后是断后部队,是强将带领如有敌方冲击他们阻敌预先,保护大将军中军方阵,变后军为先锋官。大将军自有调令,纵观全局调将排兵运筹帷幄决战前方。

这应该是十万大军出征时的概念,三國时代这样场景经常出现,魏國蜀國吴國你来我往大打出手。五六十年的战爭,损兵拆将无数英魂游蕩在战场的上空。几代人征战几人回,不管你多么英明伟大或平凡。

十万大军,我的理解,题主是指十万战兵的意思吧。

十万战兵,在现代交通,通讯工具出现之前,无论哪个时代,都是个绝对会让对手抖三抖,冷汗直冒的数字。

军队的主体构成,每个时代多有不同,按题主所指,十万战兵,纯粹的野战机动兵团,基本上,就是一个帝国发动一次战争所能动员的极限。

加上五花八门的***兵种,以及大量的后勤民伕,就是我们看到的几十万的数字啦。

运输,农时,协调,是古代战争的三大难题。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还是兵农一体制,亦兵亦农。

那时小国林立,国与国之间距离都不远,攻击半径不太长,但即便这样,也很少发生持续一年以上的战争。

因为除了路程远近,发动战争还得考虑农时的问题,总不能战争打赢了,国内地都荒了吧,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类似长平之战那样的,整个春秋战国,找不出几场,那是真正的国运之战,赌的是身家性命。

受制于古代的交通,通讯,古代大军出征,临战的协调,调度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信息传递的严重滞后,受阻的情况,使得无论是各军兵种,还是后勤支援等方面,都会出现大量协调,组织方面的困难。

古代名将的炼成之路上,战略,战术,以及勇略等等,都只是升华的部分,更为核心,基础的,是对所有这些问题,根据大军出征路线的气候,地形不同条件,以及军队内部种种客观情况,能不能提前作出预案,并有根据不同变化的备案。

运输,也就是粮食,兵甲器仗等等,主要还是粮食。

拿诸葛亮六出祁山来说,魏国其实是相当头疼的。

魏蜀作战区域多为山地攻防战,无法借助水力运粮,对双方都是巨大的消耗。

蜀国借助更加完善的动员机制,以及更为优良的训练机制,可以用更少数量的精兵,对魏国造成更大程度的威胁。

看似每一次魏蜀两国交战的烈度并不大,双方投入的兵力也不算多,其实,真正的关键,不在战场的胜负,而在于,双方的消耗是多少,投入的代价有多大。

围绕山地攻防战,双方运粮都有难度这个特点,诸葛亮对内各种革新,技术发明,深度挖掘潜力,以严刑峻法保障适度公平,最大程度稳定内部。

专门训练出山地作战部队,强化***等作战兵器,这一切,都是为了减少自身消耗,加强战争承受力。

魏国方面就很痛苦了,西凉不是产粮地,漫长的战线供粮,几乎全靠关中一地产出,又大部分消耗在了运输线上。

年年十几万大军的战役规模,对关中农时,农业产出的破坏,极为惨烈。

有什么办法呢,练兵不如人家,兵器也不如人家,加上作为守方,诸葛亮五万精兵,魏国就必须顶上去十几万,才堪堪持平。

到了后期,魏国关中的供给能力实际上已经快崩了,而诸葛亮呢,优哉游哉地,居然在五丈原,魏国地盘上屯起了田,这仗简直没法打了。

诸葛亮这打的,就是总体战,就是以破坏你的经济生产能力为目的。

这样的战胜对手的方式,就像凌迟一样,在你心里一刀一刀地剜,你眼看着浑身冒血,却没有丝毫办法。

不然呢,全魏境调粮,好嘛,本来最多丢个关中,好歹还能洛阳多待几年,这样漫长的运输线,是要把整个大魏搭进去吗?

唉,说啥呢,诸葛亮实在太秀,太能装了,除了战术能力,其他所有,他都是那个时代无可置疑的顶尖,老天都看不下去了,不容分辨地收了他。

好,说到这里,十万大军是个什么概念,基本上说清楚了吧。

对了,蜀汉***之所以惋惜,不仅是诸葛亮除战术外的全能,还在于,他们曾经有过刘备,关羽这两个战术高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末三国历史问答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末三国历史问答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