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简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简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人求职的时候也会写简历吗?
  2. 赛金花用身体贿赂瓦德西,减轻了北京八国联军的罪行。是真的吗?

古人求职的时候也会写简历吗?

这是肯定的,只不过哪个时候最流行的是推荐信了。

汉朝历史简历-汉朝历史简历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哪个时候信息不发达。没有熟人或名人的推荐一般找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哦。当然现在如果要找一些比较高端的岗位,有一个人推荐也是会好一点的。这当前提条件是这个人要有一定的份量。

古人求职是否需要写简历,这个问题很新颖,但是答案却很单一。中国古代自西周以来,最好并且最有地位的职业应该就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官员。但历朝历代选官用官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有时候根本轮不到当事者写简历。

西周至秦帝国建立之前,选官用官基本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世袭,你父亲是什么职位,你只要是你父亲的嫡长子(正室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你就可以继承父亲的职位。除了官员之外,其他所有的职业在当时基本都是以世袭为主,所以对大多数而言还轮不到你自己选职业,当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出现了一些特例,但这里我们主要以大多数人为讨论对象,所以在当时如果有简历的话,简历上最具竞争力的内容就是有一个好的身家。

汉朝历史简历-汉朝历史简历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国商鞅变法之后,一直到秦朝建立后,***的选官用官主要以军功爵制为主,举荐等其他方面为辅。所以当时,你只要有硕大的军功,是可以通过军功来改变命运的,所以***如当时有简历,衡量一个人是否可堪当大任,基本就是看你简历上的军功了。

汉朝时期,选官用官基本***用自下而上的察举制和自上而下的征辟制,察举制就是要求当时郡县长官每年都要向中央推举一名“孝”,一名“廉”进体制内做官,所以在察举制的影响下,刨除外界因素(跟郡县长官私人关系好)之外,你的简历最好的内容就是你的品质,也就是你是否“孝”,是否“廉”。

汉朝历史简历-汉朝历史简历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九品中正制,这个九品中正制呢就是由世家大族担任品评官来评定人才优劣,之后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推荐做官,但由于世家大族相互推荐并且严格把控着品评官的职位,所以当时你不是出生贵族基本和仕途无缘,所以当时简历的核心内容也是出身。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并且开创了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而隋炀帝进一步将其完善创建了科举制,自隋至清,你的简历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才华”

了。

中国古代行业具体分类等级排名为士农工商,士也就是我们刚刚上面所讲的,除了士之外,其他三个行业用人除自家人之外,大多都是用的贫困的失去土地的人们,而且当时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所以在中国古代其他行业如果有简历的话可能最重要的内容就应该是你原有的从业经验和身体是否健康了!





在中国古代,古人的职业有很严格的划分。不存在求职一说,更不用说写简历了。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四大职业,士农工商。基本上是出身决定你的阶层,想要跳出本来的生活圈子,只有俩条路可走:

1,科举考试,十年寒窗苦读也一定能换来科举入仕,录取率绝对比今天的清华北大还底。

2,举荐,这个相对容易一点,但是对于出身底层的人来说基本不可能。求职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何写简历呢。

金花用身体贿赂瓦德西,减轻了北京八国联军的罪行。是真的吗?

晚清时期,中国最有名的两个女人,论身份地位却是天差地别。一位自然是权倾天下的慈禧,另一位却是一个普通***。那么这位***凭什么能与慈禧齐名呢?谁又能有此殊荣呢?

赛金花,原名傅彩云,安徽黟县人。赛金花最自幼就被父母卖到苏州为妓,成为“清倌人”,后来被回乡守孝的苏州状元洪钧赎身纳为妾。不久,洪钧成为德、俄、荷、比四国公使,赛金花得以有幸跟随洪钧出访四国。回国后不久洪钧就病死了,赛金花无欲为洪钧守寡,遂逃至上海为妓,改名“曹梦兰”。后又碾转至京津为妓,正式改名为“赛金花”。

据传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赛金花勾搭上了联军统帅德国瓦德西将军,劝说其禁止联军士兵在北京城烧杀抢夺,因而拯救了京城老百姓,使北京城辛免于难。事后,赛金花名震一时,与慈禧齐名。

然而关于此事的真伪尚存在诸多疑点。首先,非常让人不解的是,慈禧一回到北京,非但没有感谢赛金花,还将其送进监狱。偏偏当时那些相传曾在庚子之变时求庇于赛金花的王公贵族,竟无一人为赛金花辩护。相反其中还有人对赛金花落井下石,如果赛金花真的对这些官员有恩,我想中国的精英也不至于如此道德败坏吧?

其次,在对赛金花进行的后续***访中,针对与瓦德西将军有染这事,赛金花表现得有些闪索其词,并不断自我标榜,让人生疑。

对于考据赛金花与瓦德西有染的真伪性,因为有关赛金花的文学作品、传记***访非常多,所以我们可以从此处下手。

晚清官员丁士源所作《梅楞章京笔记》,记载了其于民国时期的诸多见闻,其中还有一些时人未知的史料,颇具参考价值。据丁士源所说,他认为赛金花与瓦德西的风流往事,纯属小报记者的瞎编乱造,事实上并无此事。

晚清诗人樊增祥根据社会传闻创作出前后《彩云曲》,大才子曾朴在社会传闻的基础上运用文学手法,创作出风靡一时的长篇***《孽海花》。此二人都认为赛瓦有染确有其事,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二者还把亡国之辱归咎于赛金花,在作品中将其描绘得污秽不堪。

另外,刘半农、商鸿逵二人根据晚年赛金花自述写出了《赛金花本事》,他们认为赛金花与瓦德西的真实关系只限于普通朋友。

在这些说法中,有些明显是人亦亦云的说法。比如樊增祥的前后《彩云曲》,他自己就曾对友人齐如山透露过“不过游戏笔墨之作”。还有曾朴的《孽海花》也被学者指出“对赛金花风流之事的描写有不实之处”。

接着,在有关传记***访中,赛金花说法有诸多前后矛盾之处。在刘半农、商鸿逵的《赛金花本事》中,赛金花说她随洪钧出使德国时,并不认识瓦德西。但在曾繁所作《赛金花外传》中,赛金花又说在北京已与瓦德西阔别十年。前后之言,竟有如此大的出入。

另外在《赛金花本事》中,赛金花还透露说,瓦西里回德国后还给她来过信,又因自己只能讲德语,写不了德文,遂请一个德国留学生代笔。但在之后与怀疑者的对质中,赛金花为何不把信封拿出来,以证明与瓦德西确有情谊呢?

其次,据齐如山《关于赛金花》记载,作者与赛金花在庚子之变时就已相识,“赛金花的德语水平很稀松平常,常常还找我帮忙,而我自己的德语也仅仅够应付日常一些小事”。

除了透露赛金花只会说几句日常生活之用的德语外,齐如山还用亲身经历说明了赛金花与瓦西里之间根本就没有太多往来,只是泛泛之交。

据齐如山描述,赛金花与德国下级军官交谈时,曾有两次都远远地看见了瓦德西元帅,但赛金花与德国军官都自觉躲避,不敢见瓦德西。赛金花连瓦西里的面都不敢见,加上德语水平又差,试问她又怎么可能与瓦西里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呢?


关于赛瓦故事的真伪性,据《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记载,胡适先生曾经听一位与瓦西里一起进京的美国将领说,赛瓦故事完全是编造的。由于当时美、德两国也是竞争对手,所以美国军官一直都在盯着瓦德西的一举一动,他们巴不得瓦西里出糗,好将其取而代之。所以该美国将领所言,有一定可信度。

兼听则明,考据完了赛金花的有关说法后,让我们再换个角度,听听瓦德西的说法。瓦西里所作《拳乱笔记》记载了瓦德西进京后对德皇所作的一些报告,以及私人日记,通篇全无赛金花的身影。其次,按赛金花所言,她是在8月17日与瓦德西见面并加以劝说。但据《拳乱笔记》记载,8月17日瓦西里尚在欧洲,三个月后他才出现在了北京。

另外下令禁止联军士兵在北京城烧杀抢夺这一决定不是赛金花劝说的结果,而是瓦德西思虑再三后的决策。庚子年8月,联军在北京城的暴行,经过西方媒体报道后,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西方各国都爆发了***活动。此刻身在德国的瓦德西自然也听到了有关消息,马上就要走马上任的瓦西里不得不考虑联军施行恐怖主义后的不良影响。

10月17日瓦德西正式抵京,在亲自目睹了联军对北京城百姓的残忍伤害后,瓦立即向德皇报告说“我已决定整顿军纪,请陛下放心”。由此可见,禁止联军士兵在北京城烧杀抢夺,是德皇与联军司令部的一致决定,并非赛金花劝说后的结果。

综上分析,关于赛金花与联军统帅瓦德西的风流韵事,纯属毫无历史根据的混编乱造。

樊增祥、曾朴等诗人作家,为了迎合市场,凭空捏造事实,扭曲赛金花的本来面貌,是对一个下层女性的侮辱与歧视,也是造成赛金花乱象的“凶手”之一。

另外,赛金花可能也捏造谎言,刻意标榜自己,以获得社会知名度,也更加模糊了赛金花的真实面目。最后,民间舆论特意为赛金花塑造一个“九天护国娘娘”的救世形象,从而将赛金花与慈禧形成强烈对比,以证明慈禧连一个底层***都不如。民众这种对慈禧的怨恨心理也是推动赛金花乱象的重要力量。

故赛金花晦涩不明的历史形象是一场晚清各阶层都参与的“凶杀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简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简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